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3DZ2271500)

作品数:20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范利华朱广友魏华应充亮邹冬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5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法医
  • 5篇法医学
  • 4篇司法
  • 4篇损伤程度鉴定
  • 3篇人体损伤程度
  • 3篇人体损伤程度...
  • 3篇司法鉴定
  • 3篇《人体损伤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医疗干预
  • 2篇造影
  • 2篇肌肉
  • 2篇骨骼
  • 2篇法医病理
  • 2篇法医病理学
  • 2篇干预
  • 2篇病理
  • 1篇道路交通
  • 1篇道路交通事故

机构

  • 18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华东政法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新疆警察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范利华
  • 4篇朱广友
  • 3篇万雷
  • 3篇邹冬华
  • 3篇应充亮
  • 3篇周晓蓉
  • 3篇魏华
  • 2篇李正东
  • 2篇沈敏
  • 2篇王亚辉
  • 2篇赵珍敏
  • 2篇蔡伟雄
  • 2篇杨小萍
  • 2篇陈芳
  • 2篇程冬梅
  • 2篇邓恺飞
  • 1篇李春艳
  • 1篇林源
  • 1篇卓先义
  • 1篇李莉

传媒

  • 12篇中国司法鉴定
  • 8篇法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肢损伤者姿势诱发反射下的动态姿势图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利用动态姿势图分析下肢损伤者的平衡功能。方法利用动态姿势图测试仪对62例正常人和258例下肢骨关节损伤者进行姿势诱发反射检测,包括感觉整合测试、适应性测试,将两组实验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与正常人相比,下肢损伤者动态姿势图中的感觉整合测试平衡分(SOT3~SOT6)及动态本体感觉比例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性测试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下肢损伤可导致平衡功能降低。
程冬梅邵黎明范利华陈芳孙婧
关键词:法医学肌肉骨骼平衡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与原标准在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方式、与原标准的关系、等级划分原则、鉴定时机、鉴定原则、增加或者修改条款的变化进行比较,从标准的外在形式,到具体条款,针对主要的变化进行解读。旨在与法医鉴定同仁共同理解和掌握新标准,希望能对鉴定工作有实际意义。
范利华吴军
关键词:司法鉴定
医疗干预对损伤程度鉴定与伤残等级评定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损伤程度鉴定与伤残等级评定是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的重要内容。损伤程度的鉴定应以损伤当时的伤情为依据,结合损伤后果或结局,全面分析,综合评定。伤残等级的评定时机应以临床一般医疗原则所承认的治疗终结为准,其评价的是经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仍遗留的后遗症。损伤后果或结局既与损伤当时伤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与临床医疗措施的干预不可分割。由此可见,损伤程度与伤残等级的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意见很可能受到医疗干预因素的影响,在鉴定实践中必须加以考虑。
刘冬梅沈寒坚夏文涛彭书雅周姝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伤残评定医疗干预
尸体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和趋势被引量:3
2014年
尸体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检查手段,对探查尸体血管,尤其是心脏、脑部血管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起源于15世纪,发展于18、19世纪。尤其是在发现X线之后,该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对比剂、灌注方法,还是在成像方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但该技术仍存在一些瑕疵,首先,对比剂仍无法克服渗透弥散、栓塞血管等问题,最理想的对比剂仍未发现;其次,目前的灌注方法仍无法模拟生理血液流动状态。在"保全尸"的宗教和传统观念的指引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目前的造影技术,以满足实践需求。
万雷魏华应充亮邹冬华邵煜李正东朱广友
关键词:法医学尸体解剖血管造影
用PCR和ESI-TOF-MS技术检测线粒体DNA的异质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用PCR和ESI-TOF-MS分型技术检测线粒体DNA(mtDNA)D环高变区,通过碱基组成分析mtDNA的异质性。方法从华东汉族群体选取12名无关个体,用PLEX-ID平台进行mtDNA分型。该平台使用12对引物,对mtDNA高变区1(HVⅠ,引物所跨区域为15893~16451)进行碱基组成分析;使用另外12对引物,对mtDNA高变区2(HVⅡ,引物所跨区域为5~603)进行碱基组成分析,考察mtDNA异质性频率。结果 mtDNA多态性区域的碱基组成信息反映出区段内有无异质性。在高变区Ⅰ的12个区段中,有3个区段表现出多聚C长度异质性:在mtDNA高变区Ⅱ(31~576)的12个区段中,有3个区段检见点异质性,另外5个区域检见Poly C长度异质性。结论群体调查表明,mtDNA的序列异质性多见于高变区Ⅱ的103~267区段,多聚C长度异质性多见于高变区Ⅰ的16124~16201、16157~16201、16182~16250区段和高变区Ⅱ的234~367、431~576区段。将mtDNA标记用于母系关系检验和(或)个体识别时,需要格外留意这些异质性信息,以免结论错误。
李莉林源柳燕赵珍敏
关键词:法医遗传学线粒体DNA
人体死亡后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测定人体死亡后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81例交通事故死亡后尸体锁骨下静脉血样,并采用罗氏cobas誖c3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肝功能(ALT、AST、TBIL、DBIL)、肾功能(UA、Cr)、心功能(CK、CK-MB、LDH)、电解质(K+、Na+、Cl-)以及葡萄糖(GLU)13项生化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生化指标中ALT、AST、CK、CK-MB、LDH、K+数值较活体正常参考值高、波动幅度较大。TBIL、DBIL、UA、Cr、Na+、Cl-、GLU数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较小。结论人体死亡后血液生化指标中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电解质以及葡萄糖等指标易受溶血、自溶等因素影响,表现为生化指标升高明显,尤以酶类为著,且标准差较大。
邓恺飞黎世莹秦志强刘宁国邹冬华陈忆九黄平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后变化血液生化指标
电热板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人发中3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头发中33种无机元素的电热板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coupledplas—ma—IllasssDectrometry,ICP—MS)测定方法。方法以锂(6Li)、锗(^72Ge)、钇(^89Y)、铟(^115In)、铽(^159yb)作内标,硝酸和过氧化氢作为消解酸体系.采用电热板消解对头发进行前处理,ICP—MS法分析人发中3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电热板消解ICP—MS法的检出限为0.0001μg/g(Th)-10.9μg/g(Ca),定量限为O.0005μg/g(Th)~25μg/g(Ca),加标回收率为86%~113%,日内及日间精密度≤9.2%,与微波消解法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热板消解ICP—MS法高效、准确度高,适用于对头发中33种无机元素的分析。
骆如欣马栋张素静卓先义
关键词:法医毒理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头发
采用Pyrosequencing和Pooling技术对SNP位点多态性分析
2014年
目的建立基于pyrosequencing和Pooling技术进行SNP位点的法医学多态性分析技术。方法对50名无关个体样本建立一适合pyrosequencing检测的组池;采用PyroMark Assay Design 2.0软件进行SNP位点等位基因定量分析的引物设计;对组池样本PCR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检测。结果检测的3个SNP位点多态性良好,其中位点rs220028与以往人群调查后频率数据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pyrosequencing和Pooling技术对SNP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适合于位点的初筛及大规模群体调查。该技术准确可靠,方便快捷。
赵珍敏张素华
关键词:PYROSEQUENCINGSNP
正常人下肢肌姿势诱发反射检测及影响因素
2014年
目的分析不同刺激方式下,正常人下肢肌姿势诱发反射的潜伏期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动态平衡仪支持面旋转刺激(Toes-up和Toes-down)和水平移动刺激(Forward和Backward)诱导正常人下肢产生姿势反射,用表面肌电仪在胫前肌及腓肠肌记录肌电的潜伏期,分析不同刺激方式下,左右侧别的差异,以及性别、身高对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1)在Toes-up和Backward刺激下,胫前肌潜伏期长于腓肠肌;在Toes-down和Forward刺激方式下,腓肠肌潜伏期长于胫前肌。(2)左右肢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男性的潜伏期多较女性长。(4)随着身高的增加,潜伏期逐渐延长。结论不同刺激方式、性别及身高均对下肢肌姿势诱发反射的潜伏期有影响,然而在同一个体,可不考虑身高及性别的影响。
程冬梅周晓蓉范利华杨小萍陈芳
关键词:法医学诱发电位
精神分裂症患者书写特征与治疗效果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书写特征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探讨具有攻击行为对患者书写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时,治疗1周、2周、4周、8周的随意书写和固定摘抄,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选取"字体与格线关系"、"有无大笔画"两项书写特征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8周后PANSS得分下降,病情好转,书写特征有改善;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书写特征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书写特征变化与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书写特征异常变化在治疗后有改善。
李春艳蔡伟雄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