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2018)

作品数:25 被引量:323H指数:15
相关作者:马瑾单新建刘培洵刘力强陈顺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热红外
  • 11篇地震
  • 6篇断层
  • 6篇遥感
  • 6篇卫星热红外
  • 4篇地震活动
  • 4篇热红外辐射
  • 3篇岩石
  • 3篇热红外异常
  • 3篇红外遥感
  • 2篇地表
  • 2篇地震监测
  • 2篇断层活动
  • 2篇岩石变形
  • 2篇雁列断层
  • 2篇遥感影像
  • 2篇增温
  • 2篇增温异常
  • 2篇粘滑
  • 2篇图像

机构

  • 22篇中国地震局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0篇马瑾
  • 11篇单新建
  • 10篇刘力强
  • 10篇刘培洵
  • 8篇陈国强
  • 8篇陈顺云
  • 7篇屈春燕
  • 3篇郭卫英
  • 2篇马胜利
  • 2篇汪一鹏
  • 1篇李传友
  • 1篇马照松
  • 1篇吴云

传媒

  • 10篇地震地质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震研究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内陆地震
  • 1篇Earthq...
  • 1篇Earthq...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卫星热红外遥感在火山活动性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6年
介绍了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国内外火山监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热红外遥感在地震中的应用成果,对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监测火山活动的可行性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火山区热红外亮温旬变、月变和年变模型扣除地形地貌、岩性、植被等地表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火山区和邻近参照区红外亮温差值运算扣除气象因素影响的火山活动性热红外异常提取方法。并以长白山火山为例,利用1999、2003和2004年的NOAA卫星影像资料,对长白山火山及周围地区的热红外影像特征进行了分析解译,对长白山火山区与外围参照区的红外亮温年变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长白山火山区的红外亮温分布特征在空间上主要受地形控制,总体表现为以天池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升高的漏斗状,天池则是低温背景上的明显高温标记。在时间上,长白山火山区红外亮温的演变过程主要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夏高冬低年变特征。2)相对于1999年,2003和2004年长白山火山区均显示出明显的升温趋势,升温幅度可达2K左右。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近年来天池火山活动性逐年增强的反映。这也意味着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监测火山活动性将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屈春燕单新建马瑾
关键词:卫星热红外遥感火山监测
突出地表热辐射场中现今构造活动信息的均值梯度法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热辐射探索构造活动具有“强背景,弱信息”的特点。地表辐射的探测精度与构造活动引起的辐射增强同属一个量级,有效信息可能被淹没于反演误差之中。并且,获得足够的精度后如何突出构造活动信息也是难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方法——均值梯度法。其基本特点是,首先利用长时间数据进行平均,以损失一定的时间信息为代价获取更高的数据精度。然后根据大气和构造活动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不同,利用热辐射梯度突出正在活动之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利用热辐射探测现今构造活动的时空变化提供一些信息,同时也可为地震危险区划提供帮助。
陈顺云马瑾刘培洵刘力强陈国强
关键词:热红外辐射
活动断裂带的地形地貌差异与红外亮温年变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NOAA卫星夜间第五通道红外影像和数字高程资料,以青藏高原北部的东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和祁连山-海原断裂为例,定量分析了在地震活动相对平静的年份内活动断裂的地形地貌差异与红外辐射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断裂两盘的垂直升降差异是导致活动断裂红外亮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形与红外亮温保持了良好的负相关性,并且这种负相关性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基本统一,这说明提取震前红外辐射异常时首先应考虑剔除区域气候的影响.此外断裂两侧的岩性差异、水系分布以及人文环境等地形地貌因素对断裂带的红外亮温也产生一定作用.对活动断裂进行红外辐射亮温年变形态的研究,能为有效提取震前红外辐射异常积累一些有意义的经验和认识.
郭卫英马瑾单新建
关键词:红外亮温地形地貌
红河断裂热红外高温条带的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6
2006年
针对2003年发生在云南大姚的两次6级以上地震,利用1999年、2003年和2004年的NOAA卫星资料,对川滇地区(22°~33°N,97°~107°E)的热红外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解译,对红河断裂高温条带的亮温年变特征作了分段和分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红河断裂高温条带的成因与水系和地形等地表环境因素有关,是由下垫面热辐射差异造成的红外影像特征.但在地震年份,高温条带内的亮温年均值明显高于非地震年份,这说明地震年份断裂的热活动性增强,能够引起高温年变异常.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通过监测不同年份之间高温条带的相对活动水平,可以对这种地震前的断裂热活动性进行监测和异常判断.
屈春燕单新建马瑾
关键词:热红外遥感
热红外极轨卫星地震监测系统综合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以2003年架设的NOAA/FY极轨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为基础,针对NOAA系列卫星,采用分布式处理方案,设计并建立了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发布;自动生成全国夜晚地表亮温图像、全国白天彩色合成图像、全国每旬无云地表亮温图像等专题数据库产品;对任意选定的监测区进行热红外亮温动态跟踪和异常警示;实现了直观的无人值守的准实时自动化处理以及远程管理和数据检索。通过对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数据标定、辐射校正、图像预处理、专题产品的生成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地震卫星地面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马照松单新建吴云
关键词:地震监测辐射校正图像预处理
卫星热红外观测与发震断层不同段落交替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05年
利用NOAA卫星资料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图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温异常条带在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上具有迁移特征。地震前两天首先在库塞湖东西200km范围内出现6℃左右的增温异常条带,在空间位置上与Harvard大学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野外考察所给出的宏观震中位置一致。地震前数小时,增温异常迁移到发震断层西段———太阳湖与布卡达板峰段附近,增温幅度约为3℃,与CDSN和USGSD所给出的地震起始破裂位置一致。这种增温异常条带迁移可能与发震断层交替活动有关。震后1天的卫星热红外图像清晰地勾画出发震断层长约450km的线性形迹,代表了整个发震断层的破裂长度,与野外考察所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空间位置一致。
单新建屈春燕马瑾
关键词:地震监测发震断层
南北地震带强震迁移特征及其与南亚地震带的联系被引量:23
2007年
南北地震带1500年以来7级以上强震迁移显示出3种方式:由北往南大致等时距的迁移、由南往北多样式的迁移和一个时段内全带范围内的成组强震群发活动。从以往100年的强震活动分析,南北地震带的活动还与从缅甸至印尼苏门答腊的南亚地震带强震活动相关联,前者的强震往往滞后于后者几月至数年发生。因此,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西面海里发生8·7级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能忽视。南北地震带上述多种强震迁移活动特征既与印度板块向NNE的碰撞、俯冲过程有关,也与青藏高原与其东北缘稳定、坚硬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汪一鹏马瑾李传友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
应用多种遥感影像处理方法提取玛尼7.5级地震中的热红外异常信息被引量:7
2005年
以1997年11月8日发生在西藏玛尼的MS7.5地震为例,应用多种红外遥感影像处理方法,提取地震发生前后的红外辐射的时空演变信息。结果发现,在震前4天震中所在的玛尔盖茶卡断层以及东昆仑断裂带,出现3—5℃的增温现象,该异常在地震后逐渐消失。
郭卫英单新建
关键词:卫星热红外玛尼地震增温异常
岩石变形实验热红外观测系统被引量:22
2004年
岩石变形导致的温度变化极其微弱 ,对观测系统与环境有严格要求。正确选择红外观测系统的参数 ,配备高灵敏度的温度场观测设备 ,以及有效地控制环境热背景决定了变形热红外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对噪声与干扰源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行热红外实验所需要的各主要设备的关键技术指标 ,并建立了一套相应的实验系统。典型材料样品实验表明 ,在考虑到变形热红外实验的各种特殊要求 ,认真选择观测设备 ,并进行了严格的误差校正之后 ,可以获得可靠的变形热过程信息。
刘力强陈国强刘培洵陈顺云马瑾
关键词:岩石变形温度场技术指标
地表岩石变形引起热红外辐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4
2004年
对地表常见的 5种岩石样品和应力变温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 ,岩石弹性变形的压力温度关系均表现为加压升温 ,减压降温 ,同经典热力学理论完全一致。在常温常压的地表环境下 ,开放观测系统记录到的岩石材料弹性变形所引起的最高温升在 0 .2K左右 ,升温率一般在 3mK/MPa左右。破裂或摩擦瞬间岩石有显著升温 ,温度变化量从几至十几摄氏度不等。弹性变形导致的温度变化量极其微小 ,不但远远小于气候影响的幅度 ,而且超出了卫星红外的直接探测能力。因此 ,需要探索新的红外图像分析方法 。
刘培洵刘力强陈顺云陈国强马瑾
关键词:岩石变形热红外辐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