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507)

作品数:52 被引量:1,099H指数:20
相关作者:刘景双顾康康王洋王金达窦晶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土壤
  • 9篇重金
  • 9篇重金属
  • 9篇城市
  • 8篇黑土
  • 7篇生态承载力
  • 7篇矿业
  • 7篇矿业城市
  • 6篇生态足迹
  • 4篇冻融
  • 4篇畜禽
  • 4篇生态
  • 4篇农牧
  • 4篇农牧交错带
  • 4篇交错带
  • 4篇赋存形态
  • 3篇冻融交替
  • 3篇畜禽粪
  • 3篇畜禽粪便
  • 3篇载力

机构

  • 5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南大学
  • 3篇吉林省环境工...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城市系统...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长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鞍山市统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6篇刘景双
  • 15篇顾康康
  • 13篇王洋
  • 11篇李艳霞
  • 11篇王金达
  • 10篇窦晶鑫
  • 9篇王明全
  • 8篇李帷
  • 7篇熊雄
  • 5篇林春野
  • 5篇赵卫
  • 4篇赵光影
  • 4篇韩伟
  • 4篇王继红
  • 4篇张丰松
  • 3篇苏秋红
  • 3篇彭小黎
  • 3篇徐理超
  • 3篇吴娟
  • 3篇刘艇

传媒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9篇2010
  • 12篇2009
  • 14篇2008
  • 15篇2007
  • 4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三省畜禽养殖时空分布特征及粪便养分环境影响研究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同时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将快速增加。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如果超过耕地的承载量将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
李帷李艳霞张丰松熊雄张忠
关键词:畜禽养殖养分东北三省
文献传递
施肥对黑土耕层土壤水分下渗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应用无张力托盘承接土壤下渗水,研究了施肥对黑土耕层土壤水分下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能够减少土壤下渗水量,施用磷增加了土壤的下渗水总量,氮磷相比较,氮对下渗水量起决定作用。氮磷肥对下渗水累积量存在交互作用,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磷对土壤下渗水量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氮对土壤下渗水累积量的作用减弱。施用有机物料后氮对下渗水累积量的减小幅度变小,而磷对土壤下渗水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变大。
王继红刘景双赵兰坡
关键词:施肥黑土水分下渗
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算与分析被引量:27
2006年
为了定量评价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1994—2003年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着重分析了该省生态足迹、生态盈亏和生态足迹强度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吉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人均水平和总量均呈增长趋势,自然资源供需结构渐趋多元化;自然资源供需的非均衡增长导致生态赤字的出现和持续增长,表明目前吉林省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最后,根据生态盈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和消除生态赤字的措施。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方法在黑龙江和云南二省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33
2009年
能值生态足迹(Emergetic ecological footprint,EEF)是利用能值理论对生态足迹方法(Eco-logical footprint,EF)的一种改进形式。以黑龙江和云南为研究对象,利用EEF和EF对2004年二省生态可持续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EEF与EF在评价生态系统超载程度时结果悬殊较大:黑龙江EEF结果生态系统超载353%,而EF仅超载8.8%;云南EEF结果生态盈余923%,而EF结果系统超载6.0%。在目前消费水平下,按EEF计算黑龙江和云南分别能持续承载842×104和50 802×104人,而按EF计算则分别为3 507×104和4 166×104。虽然都以土地面积为核算单位,但两种方法所量化和表达的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二者研究的系统的边界也有所不同,因而所体现出的生态意义差距明显。EEF为评价生态可持续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且克服了EF的部分缺点,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计算以及能值理论的特点,EEF评价结果也可能会与现实的生态可持续性状况有所偏差。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赵卫顾康康
关键词:承载力生态足迹能值
物元模型及其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6年
将灰色关联聚类法引入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聚类权重的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物元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将该模型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弥补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的不足,评价结果合理,信息利用率高。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
关键词:物元模型水环境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被引量:12
2007年
生态足迹模型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运用它对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吉林省1978-200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运用回归分析对吉林省2004。201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02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090hm^2增加到2.457hm^2,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5%;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210hm^2下降到1.096hm^2,年均下降率为0.4%.除1978年、1980年存在生态盈余,其余年份均是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总体呈扩大趋势.2004~2016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99%,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率达0.5%.探讨了‘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尚需研究的内容.
顾康康刘景双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畜禽养殖过程中雌激素的排放及其环境行为被引量:30
2010年
由于存在广泛和较强的内分泌干扰性,环境雌激素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人与动物排放的天然类固醇雌激素(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具有最强的干扰性。综述了畜禽养殖过程中天然雌激素的排放、危害以及其物化性质,并结合国内外近期研究阐明了天然雌激素的吸附、降解和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在目前雌激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目标提出了建议。
李艳霞韩伟林春野李帷杨明张丰松
关键词:畜禽粪便雌激素降解
有机质对冻融黑土重金属Zn赋存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冻融作用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重金属Zn赋存形态转化产生显著影响,以24h为1个冻融周期,对150mg(Zn)·kg-1的黑土冻融8次,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未经冻融土壤的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结合态Zn含量逐渐增加,残渣态Zn含量变化不显著。冻融作用可促进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降低,促进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Zn含量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冻融作用使重金属Zn生物有效态含量降低。通过有机质含量与各形态Zn含量拟合,在未冻融和冻融条件下,各形态Z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二次多项式的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在0.664和0.995之间。
高文文刘景双王洋
关键词:重金属ZN冻融交替有机质黑土
外源铅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外源铅化合物在黑土、棕壤和草甸土中的转化.结果表明,Pb(NO3)2、PbO、Pb3(CO3)2(OH)2和PbSO4处理的土壤溶解态Pb含量在试验开始时较高,随后迅速降低,逐渐达到平衡状态.PbS处理下,溶解性变化异常可能与PbS氧化有关.不同铅化合物在黑土、棕壤和草甸土中的溶解性大小一致,Pb(NO3)2>PbO,Pb3(CO3)2(OH)2>PbSO4>PbS,PbO和Pb3(CO3)2(OH)2处理下土壤溶解态Pb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土壤混合90d后,大部分PbSO4和PbS仍未溶解.pH值和PbS氧化是控制PbS溶解的主导因素.Pb(NO3)2、PbO和Pb3(CO3)2(OH)2溶解性表现为棕壤>黑土>草甸土(P<0.01).Pb(NO3)2处理下Pb2+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Pb处理(P<0.01).与土壤混合90d后,Pb(NO3)2和PbO处理下Pb2+所占比例可高达75.23%,这可能与土壤溶液pH值和DOC含量降低有关.
任慧敏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铅化合物土壤
土壤pH值对冻融黑土重金属锌赋存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冻融作用对不同土壤pH值的重金属Zn赋存形态产生显著影响,以24 h为一个冻融周期,对Zn含量为150 mg.kg-1的黑土冻融8次的实验结果表明:pH值4.5~5.8,冻融作用促进交换态Zn含量略有增加,pH值5.8~9.5,交换态Zn含量降低;pH值5.0~9.5,冻融作用使得有机结合态Zn含量增加,pH值4.5~5.0时变化不显著;pH值4.5~9.5,冻融作用促进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降低,残渣态Zn含量显著增加。pH值不同,冻融作用对重金属有效态的促进作用不同,低pH值时,冻融作用促进重金属Zn有效态增强,高pH值时,重金属有效态降低。
王洋刘景双郑娜
关键词:重金属ZN冻融交替黑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