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IZD075)
- 作品数:35 被引量:341H指数:10
- 相关作者:荆学民李彦冰施惠玲白文刚李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当今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矛盾问题被引量:5
- 2014年
- 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是指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应贯穿的"应当性规范"问题,它聚焦的是新闻教育中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问题,这些规范是指导新闻传播从业者的体系性标准。新闻传播教育界很少有研究者关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问题。在中国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三重价值矛盾:主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矛盾;主流价值僵化与客观现实的去政治化;主体评价尺度与客体评价尺度的矛盾。克服上述几种内在矛盾的理论路径是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要做到人才培养中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统一;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政治与技术的辩证统一。
- 李彦冰
-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价值教育
- 从中国古代实践看制约政治传播效果的政治因素被引量:1
- 2015年
- 目前学界大多着眼于从传播层面入手讨论政治传播效果,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却充分展现了政治对于传播效果的制约性影响。首先,建构政治合法性的传播活动必需的议题设定、政治符号选用、政治修辞与政治社会化等环节都要以社会共享的政治文化为基础;其次,良好的政治传播效果还依赖于政治创造的宽松的言论环境,在中央集权官僚体制下这一点尤为必要;最后,国家形象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以明确的国家理念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特质及其发展水平决定的。认识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的现实困境及改进途径不能忽视这些政治制约因素。
- 白文刚
- 关键词:政治传播政治因素
- 国际政治传播中政治文明的共振机制及中国战略被引量:26
- 2015年
- 政治文明是人类各民族各国家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所积淀的积极因素的总和。政治文明通过各种载体外化和体现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之中。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性、政治价值的层级性以及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国际间政治文明的传播与相融,需要形成"共振"才可能实现。传播中的共振是政治文明由特殊性和民族性上升到普遍性和人类性的有效通道,是政治文明中经验价值上升为普遍价值的必经桥梁。因而,认识和把握国际政治传播中的共振机制,是化解政治发展道路的"国别特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何相融之困境的思想杠杆。基于此,中国目前国际政治传播的基本战略应是:从立足于中国经验的"中国梦"中精准提炼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普遍价值向全世界传播;同时把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一带一路"的普遍价值落实到中国经验上来,从而使中国目前的伟大事业"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成为一种政治文明,让全球共享。
- 荆学民
- 关键词:政治文明政治传播政治现象
- 探索中国政治传播的新境界被引量:47
- 2016年
- 时代的进步,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深刻变革,显现了既有政治传播的缺陷和不足,促使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提升到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匹配、与人类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其动力在于:在人类新的政治秩序中宣示和交流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契合的国内政治体制的运行;改变现有政治传播覆盖面缺漏和势能弱化的情势。"传播主体"从单一的政党主体到政党主体主导与社会主体补充;"传播内容"从高远的抽象政治议题到具体的民生政治话题;"传播机制"从强化的政治动员到常态的沟通反馈;"传播途径"从单一的组织、人际到组织、人际与新兴媒介的结合;"传播话语"从单纯的官方形态到官方形态与民间形态融合;"传播方法"从理性灌输到感性感染;"传播对象"从普通大众到特殊分众;"传播效果"从关注宏观获知到关注微观认同。
- 荆学民
- 关键词:政治传播政治文明
- 对新闻事实的一种建构主义解读——兼对客观性新闻报道辩正被引量:6
- 2014年
- 在整个中外新闻实践史中,对客观性报道原则的执守和质疑基本上贯穿始终。其间,人们不断地追问:到底何为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被反映的还是被建构的?从现当代哲学和新闻叙事学角度看,新闻事实是被建构的,它是通过话语叙事而被建构起来的"故事"。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在于符号真实,可用话语符号之间及其同经验事实之间的双重融贯性为标准来认定被话语建构起来的新闻事实的真实性。这种对新闻事实的建构主义解读从反面为客观性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辩正。
- 李智
- 关键词:新闻事实叙事话语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机制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机制”被理解为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成型的系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机制”.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需要对其内在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 付长海
-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
- 政治传播效应的机理与基本内核被引量:8
- 2014年
- 政治传播效应的研究,需要走出传播学视角下传播效果研究"媒介中心论"的困境,回归到政治活动本身,应以政治活动为根基,用政治学的理论来诠释。政治传播活动是国家宰制下的政治目的性很强的信息传播过程。这种过程不可能是信息的自然循环,因此"媒体"永远不可能处于中心地位。政治传播的效应,不可能直奔一个个社会成员的微观态度而去,而总是着力于宏观的政治治理效果。这样一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便必然成为政治传播效应的本质规定性。就是说,政治传播始终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为最终目的,检验政治传播的"效应"如何,须以这几个方面为基准。
- 荆学民李海涛
- 关键词:政治民主公共舆论政治合法性
- 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被引量:9
- 2012年
- 政治传播研究在中国已经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那种仅仅翻译、解析西方政治传播理论停留于"关门论道"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已经迫切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理论。在我们看来,这种研究一开始还无法深入到具体的"策略技巧"层面,而是要从战略高度论说清楚。战略问题是涉及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弄清楚所研究问题的大背景及基本意义。本文就是论证和阐释中国特色政治传播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为之后更为深入的内容研究提供方向和前提。
- 荆学民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历史阶段西方政治
- 略论政治传播中的宗教因素
- 2012年
- 全球化背景下政治传播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宗教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使我们不由得反思我们对政治传播的研究。我们现在的政治传播研究中虽然也有关注宗教的,但是,一般是把宗教作为一种"对外文化交流"或"文化外交"的"载体"、"途径"来分析论述,这显然不足以表达宗教在政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侧重于理论层面对政治传播中的宗教因素做一考察。
- 施惠玲
- 关键词:宗教因素政治传播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外交
- 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与国家形象传播被引量:8
- 2012年
-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播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针对这一由国家主导的宣传行为,研究者和一般受众均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国外受众尤其是美国的受众并不会对诸如国家形象宣传片这类由政府包装的宣传产生出任何的兴趣;有人认为这种公关行为至少可以增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这两种看法均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放的。有人从传播内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人物篇》所出现的人物并不能全面地代表中国,
- 李彦冰
- 关键词:国家形象传播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形象宣传片公关行为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