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2007-0211)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 相关作者:狄晴余年蒋颖张燕芳晏玉奎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RE)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0例RE患者,调查其临床资料,用脑磁图结合脑电图进行致灶定位后行伽玛刀治疗。术后观察癫发作状况,随访2~4年。按Engel癫外科疗效评定标准,达到Ⅰ级和Ⅱ级的患者为治疗有效组,Ⅳ级的患者为治疗无效组,Ⅲ级不纳入以上两组。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伽玛刀治疗RE效果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在随访期末达Engel疗效标准Ⅰ级19例(47.5%)、Ⅱ级7例(17.5%)、Ⅲ级5例(12.5%)、Ⅳ级9例(22.5%),治疗有效率为65.0%。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短暂脑水肿所致的头痛。治疗无效组患者癫发作的频率和智能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颞叶癫的比率显著低于治疗有效组(P〈0.05~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患者伴智能障碍是伽玛刀治疗效果差的影响因素(OR=1.16,95%C:I 0.49~1.89,P=0.025),而颞叶癫是其治疗效果好的影响因素(OR=0.74,95%CI:0.21~2.55,P=0.021)。结论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RE有明显效果;伴智能障碍是伽玛刀治疗RE效果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颞叶癫是治疗效果好的预测因素。
- 杨露狄晴佘永传吴婷江炜炜王凌玲
- 关键词:脑磁图伽玛刀疗效影响因素
- 活动性癫痫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11年
- 目的评估活动性癫痫患者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60例活动性癫痫患者(过去1年内至少有≥2次的非诱发性发作),以及与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类型相匹配的30例发作缓解癫痫患者(评估前至少达1年无发作)。采用连线试验、数字符号转换试验、语言流畅性试验、数字广度’试验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神经心理量表,分别检测癫痫患者心理运动速度、注意力、语言、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结果活动性癫痫患者较发作缓解癫痫患者数字符号、语言流畅性、数字广度评分低[分别为(47.45±18.812)分、(25.25±8.163)分、(10.39±2.228)分和(56.40±13.631)分、(30.40±8.414)分、(11.80±2.074)分];连线A、B耗时长[分别为(64.35±31.710)S、(133.18±47.33I)S和(45.47±16.309)S、(98.00±35.003)S]HAMD评分高[(9.12±6.219)分和(3.77±3.997)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是数字符号(β=-0.468,P=0.000)、数字广度(β=-0.439,P:0.000)、连线A(β=0.365,P=0.003)和B(β=0.346,P=0.002)的危险因素,HAMD评分高是数字符号(β=-0.244,P=0.015)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从事脑力劳动及单药治疗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结论活动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多药治疗、抑郁情绪、年龄火、文化程度低、非脑力劳动有关;癫痫患者发作完全缓解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
- 胡勇狄睛余年张燕芳苏凌璎
- 关键词:癫痫神经心理学认知功能障碍
- 地塞米松对海人酸致(癇)大鼠脑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癫痫组(EP组,n=12)、地塞米松干预癫痫组(DEX组,n=12).后两组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癫痫模型,DEX组癫痫造模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4 mg/kg.分别记录各组大鼠达到Ⅲ级和Ⅴ级发作时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间隔时间作为评价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的指标;大鼠术后24 h处死,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海马CA3区、齿状回、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及脑损伤情况.结果:①Sham 组未见癫痫发作;DEX组与EP组达到Ⅲ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87.92±45.80)min和(67.50±22.91)min,达到Ⅴ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103.33±51.27 )min和(75.60±22.1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P组相比,DEX组样发作严重程度降低(P=0.004);②与EP组相比,DEX组于所观察的脑区损伤均减轻,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较为显著;③与Sham组比较,EP组各观察脑区P-gp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EP组相比,DEX组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海人酸致痫大鼠发作严重程度和脑损伤,抑制P-gp表达上调,其中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区较为显著.
- 余年狄晴胡勇蒋颖晏玉奎苏凌缨张燕芳
- 关键词:地塞米松海人酸
- 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评价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评价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43例新诊断癫痫患者,分为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托吡酯(TPM)和拉莫三嗪(LTG)治疗组,其中CBZ用于癫痫部分性发作,VPA用于癫痫全面性发作,而TPM和LTG用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至少观察1年。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治疗后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同时比较各组患者达"6月、1年无发作"比例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组AEDs单药治疗后至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Z、VPA、TPM和LTG组"6月无发作"率分别为80%、78%、87.9%、63.3%(均P>0.05);"1年无发作"率分别为70%、66%、66.7%、50%(均P>0.05)。TPM组不良反应率为63.3%,高于CBZ组(20%)、VPA组(24%)(均P<0.01),而LTG组不良反应率为16.7%,与CBZ、VPA组相当(均P>0.05)。结论从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考虑,新型AEDs治疗癫痫并不优于传统AEDs,其中TPM轻、中度不良反应还明显高于传统AEDs。
- 晏玉奎狄晴余年蒋颖王凌玲葛剑青
- 关键词:抗癫痫药预后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mRNA在慢性癫痫大鼠脑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已明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1与某些肿瘤耐药有关。为了探讨该蛋白是否与癫痫的多药耐药相关,本研究利用大鼠癫痫模型观察癫痫发作对大鼠脑MRP1 mRNA表达的影响及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和托吡酯(Topiramate,TPM)的作用。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将海人酸(kainic acid,KA)1.5μg(3μl)注射至SD大鼠海马,制作癫痫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注射3μl等渗盐水。建立模型3 d后,将癫痫组和对照组大鼠各15只随机分为LEV、TPM和NS亚组分别给予LEV(50 mg/kg)、TPM(40 mg/kg)和等体积NS灌胃,1次/d,共30 d。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大鼠颞叶、海马MRP1 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癫痫大鼠颞叶、海马MRP1 mRNA表达与相应非癫痫组相比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癫痫或癫痫大鼠各处理组间颞叶或海马MRP1 mRNA表达水平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为1个月的慢性癫痫大鼠脑内MRP1 mRNA表达无明显增加,TPM、LEV不影响正常和癫痫大鼠脑MRP1 mRNA的表达。
- 蒋颖晏玉奎狄晴
- 关键词:癫痫海人酸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NA托吡酯
- 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剂对癫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癫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癎组(14只)、PDTC干预组(PDTC组,14只)和假手术组(8只)。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KA)方法制作癫癎大鼠模型,PDTC组大鼠造模前30 m in给于腹腔注射PDTC 150 mg/kg;观察各组大鼠癫癎发作的潜伏期和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时间(发作严重程度)。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3区残存神经元数和NF-κB的表达。结果 PDTC组大鼠癫癎发作潜伏期[(89.6±39.3)m in]长于癫癎组[(67.5±22.9)m 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TC组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时间[(29.2±20.4)m in]较癫癎组[(12.1±4.0)m in]显著延长(P<0.05);与癫癎组相比,PDTC组大鼠海马CA3区残存神经元数显著增多(P<0.05),NF-κ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二者间呈负相关(r=-0.562,P=0.001)。结论 NF-κB活性抑制剂能降低癫癎发作严重程度,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具有脑保护作用。提示癫癎发作所致脑组织损伤可能与NF-κB活化有关。
- 余年狄晴胡勇蒋颖晏玉奎
- 关键词:核因子-ΚB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脑保护作用
- 成人癫痫发作间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成人癫痫患者发作间期抑郁症状(intericlal depression symptoms,IDs)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成人癫痫患者110例(男45,女65),年龄16~67岁(中位数24岁),登记其人口学、社会经济状况及临床资料。在癫痫发作间期(距最后1次发作至少间隔72h)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癫痫患者抑郁症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为分界点,将癫痫患者分为癫痫伴和不伴抑郁症状两组,观察癫痫IDs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成人癫痫IDs发生率为38.2%,其中活动性癫痫为49.0%,发作缓解癫痫为12.1%;轻、中、重度IDs分别占30%,5.5%.2.7%。癫痫发作(OR=8.845,P=0.003),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痫(OR=3.132,P=0.045),病程长(OR=1.106,P=0.004),就业情况(OR=0.154,P=0.001)是癫痫IDs的预测因素;而癫痫发作频率与IDs严重程度无关(Kruskal—Wallis检验,χ^2=4.5,P=0.104)。结论癫痫患者IDs发生率高,以活动性癫痫明显,多为轻至中度抑郁;癫痫发作、病因、病程、就业情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而发作频率高低与IDs严重程度无关。
- 胡勇狄晴余年张燕芳苏凌璎
- 关键词:癫痫抑郁成人
- 不同撤药速度对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撤药速度对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达≥2年无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撤药速度分为正常(撤药期6个月左右)和缓慢组(撤药期>6个月)。随访至癫痫复发或至少随访2年。结果共收集76例撤药癫痫患者(正常组47例,缓慢组29例),平均随访(2.0±1.5)年。随访终点累计复发率为53.9%;两组患者撤药后3、6、12、24个月癫痫复发率分别为12.8%vs.6.9%(P=0.41)、29.8%vs.13.8%(P=0.11)、42.6%vs.41.4%(P=0.92)、50.0%vs.55.2%(P=0.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两组患者撤药至复发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掊2=0.019,P=0.889)。结论对达≥2年无发作癫痫患者,与6个月撤药相比,撤药时间大于6个月对复发无明显影响。
- 王凌玲苏凌璎狄晴张燕芳余年
- 关键词:癫痫抗癫痫药复发
- 难治性癫痫与多药耐药基因1C3435T多态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位点多态性与汉族难治性癫痫(RE)的关系. 方法 收集170例诊断明确、治疗合理的汉族癫痫患者,根据是否符合RE诊断标准将其分为RE组(91例)和非RE组(79例).RE定义为:至少观察2年,按患者发作类型正确使用≥2种对该发作类型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单药前、后分别使用或联合使用,仍每月发作≥1次达2年及以上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 结果 RE组CC、CT、TT基因型分别占48.4%、40.7%、11.0%,非RE组分别占40.5%、38.0%、21.5%,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5,P=0.164).RE组患者C3435T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68.7%、31.3%,非RE组患者分别为59.5%、4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3.112,P=0.080).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癫痫、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痫2组,结果示2组患者中RE亚组和非RE亚组C3435T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汉族RE有关.
- 狄晴王凌玲许利刚余年蒋颖江炜炜孙丰葛剑青张颖冬
- 关键词:癫痫药物抵抗P-糖蛋白多药耐药基因
- 不同治疗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155例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发作次数,分为即刻治疗组(≤3次,84例)和延迟治疗组(〉3次,71例),给予合理药物治疗,至少随访1年(中位数29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后第1次发作时间和治疗失败时间[因疗效不佳和(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而退出者],同时比较2组患者观察期内“治疗失败”和“无发作”的比例。结果2组不同治疗时机癫痫患者第1次发作时间(即刻治疗组1484d,延迟治疗组1104d,x2=0.571,P=0.450)、治疗失败时间(即刻治疗组2992d,延迟治疗组1964d,X2=0.018,P=0.8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病因(原发性、隐源或症状性)、年龄(儿童≤16岁,成人〉16岁)进行比较,2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内即刻治疗组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治疗失败患者20例(23.8%),延迟治疗组为16例(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5,P=0.852);观察期内达“无发作“患者即刻治疗组40例(47.6%),延迟治疗组30例(4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447,P=0.504)。结论对于治疗前发作次数较少(≤3次)的新诊断癫痫患者,即刻治疗不影响其复发和预后。
- 狄晴晏玉奎余年蒋颖胡勇张燕芳
- 关键词:癫痫药物疗法复发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