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906010)

作品数:7 被引量:337H指数:7
相关作者:赵玉春崔春光王叶红万蓉许小峰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暴雨
  • 3篇中尺度
  • 3篇中尺度对流
  • 3篇中尺度对流系...
  • 3篇雷达
  • 2篇地形
  • 2篇重力波
  • 2篇梅雨
  • 2篇梅雨锋
  • 2篇个例
  • 2篇个例研究
  • 2篇LAPS
  • 1篇地基GPS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诱生
  • 1篇中尺度地形
  • 1篇石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汽

机构

  • 7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崔春光
  • 4篇赵玉春
  • 2篇李红莉
  • 2篇万蓉
  • 2篇王叶红
  • 1篇周志敏
  • 1篇李武阶
  • 1篇徐桂荣
  • 1篇许小峰

传媒

  • 3篇暴雨灾害
  • 2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LAPS-RUC系统的搭建及其预报效果检验分析
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LAPS系统和WRF模式建立的快速循环分析预报系统(LAPS-RUC),并针对一次暴雨过程,设计几种试验方案,结合实况降水分布,对比分析了所建立的LAPS-RUC系统对改善暴雨预报的作用。根据上述试验分...
李红莉
关键词:LAPSTS
文献传递
中尺度地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被引量:59
2012年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9—10日皖南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活动特征及其引发暴雨的天气背景和环境场特征,探讨了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中尺度地形对MCSs活动和暴雨形成的影响,并通过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地形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中尺度地形对MCSs活动及其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形成的2个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大别山东北侧和皖南山区北部,期间有4个MCSs活动,皖南特大暴雨是由2个准静止MCSs活动造成的。MCSs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清晨出现日峰值,梅雨锋中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是MCSs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梅雨锋东移南压的过程中,MCSs相对于中尺度地形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地形上空盛行气流方向以及地形Fw数也在不断变化,地形通过不同的动力机制影响MCSs。高地形Fw数下,大别山主要通过山脉波影响下游的MCSs;低地形Fw数下,地形绕流和山脉波共同影响下游的MCSs活动。当MCSs移近皖南山区北坡时,地形有利于MCSs的形成和维持,其阻滞效应可减缓MCSs的移动,有利于皖南特大暴雨的形成。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中尺度地形对暴雨强度和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其构成的中尺度组合地形效应是皖南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赵玉春许小峰崔春光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梅雨锋暴雨重力波
利用LAPS系统同化地基GPS水汽资料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介绍了武汉暴雨研究所引进的LAPS系统(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在水汽分析中应用GPS水汽资料的方法。设计三种试验方案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WRF模式模拟,研究GPS水汽资料在LAPS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LAPS同化GPS水汽资料后,对湿度场产生较大调整;对比各方案LAPS输出的可降水量后发现,GPS水汽资料的作用比雷达资料大一个量级;从模式模拟试验结果比较看出,LAPS对GPS水汽的同化能改善GPS测站分布区域降水预报,并对下游暴雨的预报也有正效果,能提高暴雨量级的Ts降水评分。
李红莉万蓉谢有才
关键词:数值模拟同化LAPSGPS水汽雷达
“2010·05”湘中突发性强降水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监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5月5日晚至6日湘中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不稳定能量有一个加大的过程,K指数和沙氏指数在暴雨发生前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东南急流的建立与强降水发生时间几乎同步;雷达产品资料分析表明,强降水发生在风辐合区,地面辐合线和中低层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且位置接近,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强回波带内含有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本次过程中中尺度地面气象监测站逐时气旋性(反气旋)流场、负变压中心与随后的强降水落区或移向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短时强降水的落区、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彭双姿姚蓉刘从省田泽云林明丽刘红武陈静静尹忠海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结构特征被引量:39
2011年
利用多种类型资料,对2009年6月29—30日引发鄂皖境内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梅雨锋暴雨系统的多尺度结构特征,并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梅雨锋暴雨系统进行了9km三重双向嵌套大区域精细模拟,再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对模式输出进行空间带通滤波,分离出α、β和γ中尺度系统,对不同中尺度系统的热力动力三维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雨锋特大暴雨由梅雨锋上多个不同尺度的MCSs活动造成,这些不同尺度的MCSs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α、β和γ中尺度上,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动力、热力结构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α、β中尺度系统具有明显的垂直环流,而γ中尺度系统则具有惯性重力波特征,往往嵌套在α、β中尺度系统内发生发展。最后,提出了典型梅雨锋暴雨系统的物理概念模型。
赵玉春王叶红崔春光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惯性重力波
风廓线雷达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7
2011年
对咸宁市黑山观测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与加密探空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定义两者风向偏差在20°以内或风速偏差在3 m/s范围的样本为有效样本,分别用Ev和Ed表示风速有效样本比率(风速有效样本数/总样本数)和风向有效样本比率(风向有效样本数/总样本数)。结果发现:(1)比较时段内(比较开始半小时内)无降水产生时,Ev大于Ed,而有降水产生时结果恰好相反。降雨量对Ev和Ed无明显影响。两种情况下,Ev和Ed均不能同时达到最大值。(2)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样本数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少。1 km以下,Ed和Ev均较差;1 km以上,无论降水与否,Ed和Ev值在部分高度区间均能达较大值,而在其它高度区间,两者受降水和其它因素影响,变化有所差异。(3)比较时段内,Ed值在低层较差。4 km高度以下,Ed基本都随着风速增大而增大。而4 km高度以上,风速大于12 m/s时,Ed值相对较大;而风速小于12 m/s时,Ed值相对较小。
万蓉周志敏崔春光李武阶徐桂荣贺文煌王芬芬王丹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探空资料
高原涡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成因的个例研究被引量:118
2010年
利用多途径探测与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对2008年7月20~21日一次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并引发川中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西南涡特大暴雨发生的中尺度环境场特征,特殊地形和非绝热物理过程在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原涡形成后沿高原东北侧下滑,在四川盆地诱生出西南涡,川中特大暴雨在西南涡形成过程中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活动造成。高原涡东移诱生的低层偏东气流在川西高原东侧地形的动力强迫抬升作用下,释放对流有效位能激发出MCSs产生强降水,降水凝结潜热加热反馈驱动西南涡快速发展。地形的动力作用仅能形成浅薄的西南涡,降水凝结潜热的加入才能使西南涡充分发展。高原涡的发展主要受地面热通量影响,它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南涡能否形成。盆地周边高大山脉对西南涡的位置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盆地周边高大山脉上叠加的中小尺度地形对西南涡和暴雨带的整体位置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暴雨的落区。
赵玉春王叶红
关键词:地形暴雨
2010年8月8日舟曲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40
2010年
利用地面加密雨量站、常规探空资料、卫星云图黑体辐射亮温(TBB)资料以及每6 h一次的1°×1°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初步剖析了2010年8月7—8日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过程的降水特征、天气背景、对流暴雨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暴雨的是一具有长生命史的移动性中尺度对流系统;暴雨前期的水汽积累与热带低压"电母"外围的偏东偏南气流将西太平洋的水汽远距离地输送到舟曲及其以北地区密切相关;热带低压外围向西北方向传播的东风波扰动和大陆高压北侧东移南压的西风带短波槽共同作用导致前期控制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为舟曲暴雨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高原地形对北方冷空气阻挡绕流迫使其与西进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在甘南地区形成辐合、东风气流下高原东坡动力强迫抬升以及高原东坡热力作用在舟曲强降水形成过程中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赵玉春崔春光
关键词:暴雨泥石流中尺度对流系统热带低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