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5015)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敏杰赵丹阳于同敏徐斌田慧卿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熔体
  • 3篇聚合物熔体
  • 2篇注塑
  • 2篇微尺度
  • 2篇微通道
  • 1篇信息模型
  • 1篇优化设计
  • 1篇粘性
  • 1篇粘性耗散
  • 1篇设计方法
  • 1篇注塑成型
  • 1篇黏度
  • 1篇微注塑成型
  • 1篇零件信息
  • 1篇零件信息模型
  • 1篇流变特性
  • 1篇流道
  • 1篇均匀性
  • 1篇挤出成型
  • 1篇计算机

机构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赵丹阳
  • 6篇王敏杰
  • 2篇徐斌
  • 2篇于同敏
  • 2篇宋满仓
  • 2篇田慧卿
  • 1篇李凯
  • 1篇金翼飞
  • 1篇邢龙斌
  • 1篇靳国宝

传媒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合物微挤出成型过程流动的均匀性被引量:16
2010年
微挤出模具内聚合物熔体流动的均匀性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是挤出模具设计的基础。根据聚合物流变测试理论,基于Kelvin-Voigt本构方程,建立了相对微尺度黏度模型;基于Navier滑移定律,建立了壁面滑移模型;以双腔微管的挤出流动为例,研究了模具流道主要结构参数对挤出流动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流动均匀性影响的显著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分流角、内筋定型段长度、压缩角和压缩比。根据确定的最佳流道结构参数,设计制造了双腔微管挤出模具,挤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赵丹阳王敏杰李凯宋满仓金翼飞
关键词:流变特性壁面滑移
基于特征事物元的计算机辅助工艺零件信息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零件信息模型对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系统的可靠性和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CAD/CAPP信息集成困难的问题,根据特征事物元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事物元的计算机辅助工艺零件信息模型.采用对象技术,用Visual C++语言,在Pro/ENGINEER系统中实现了零件信息模型的建立、识别与获取(extraction),最终实现了CAD/CAPP信息的高效集成.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赵丹阳王敏杰邢龙斌宋满仓
关键词:零件信息模型
聚合物熔体微尺度剪切黏度测量方法与黏度模型被引量:10
2012年
研究微尺度效应下聚合物熔体黏度时,发现不同入口修正方法获得的剪切黏度随特征尺寸变化的规律不同,这对于聚合物微成型理论和技术尤为重要。采用直径分别为1 000μm、500μm、350μm的毛细管口模,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用零口模法和Bagley法两种入口修正方法,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短链支化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四种材料的剪切黏度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获得的PMMA和PS黏度随口模直径变化的规律相反,指出传统入口修正方法在测量微尺度黏度时存在局限。基于入口收敛流动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微尺度效应下压力影响的测量方法,并用该方法给出四种材料剪切黏度随口模直径变化的真实规律。试验剪切速度范围内,四种材料剪切黏度均随口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平均变化幅度为9.9%~38.3%,并从分子结构角度揭示四种材料黏度变化程度不同的机理。基于黏度变化规律,采用唯象性方法建立适用于宏—微观尺度下的黏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平均误差小于3.7%,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王敏杰田慧卿赵丹阳
关键词:聚合物熔体微通道剪切黏度
聚合物双腔微管直角挤出模具非对称流动平衡设计方法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聚合物双腔微管直角挤出模具非对称流道结构,基于聚合物流动平衡原理,建立了直角挤出模具非对称流道结构参数关系。在直角挤出模具的挤出成型方向上,采用反向流道的方法计算流道长度,并对反向流道的终点进行拟合,基于拟合偏差构建了目标函数,对模具非对称流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结果设计制造了双腔微管直角挤出模具,并且进行了挤出成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挤出模具非对称流道设计是合理的,证明了聚合物双腔微管直角挤出模具非对称流动平衡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靳国宝王敏杰赵丹阳田慧卿
关键词:优化设计
微尺度聚合物熔体粘性耗散效应对流变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针对微尺度聚合物熔体粘性耗散效应与宏观尺度的差别,应用高聚物流变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微注塑成型充模流动时粘性耗散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并以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为测试平台,设计粘性耗散测量装置。选用直径500μm毛细管口模,以高密度聚乙烯(Higdensity polyethylene,HDPE)和丙烯腈-丁=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材料进行不同温度与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性耗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性耗散引起的熔体温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升高;而当熔体温度增加时,同一剪切速率下粘性耗散效应引起的温升却在下降。粘性耗散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微通道壁面处熔体的粘度降低明显,因而建立微注塑成型流动理论模型时,不可忽略粘性耗散效应的影响。
徐斌于同敏王敏杰赵丹阳
关键词:微注塑成型聚合物熔体粘性耗散微尺度
微尺度效应下的聚合物熔体粘度理论及试验被引量:15
2010年
根据毛细管流变仪测量原理,提出关于微尺度效应对聚合物熔体粘度变化的作用机理。基于Kelvin-Voigt本构方程,建立微尺度粘度模型。研制直径分别为1000μm,500μm,355μm毛细管口模,用PP,PS,HDPE材料进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剪切速率下,熔体粘度随口模直径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粘度减小趋势在缩小。将试验相关数据代入微尺度粘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相符合,最大误差小于8%,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这对微注塑成型和微挤出成型,精确模拟充模流动和指导微模具设计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
徐斌王敏杰于同敏赵丹阳
关键词:聚合物熔体微通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