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KS012)

作品数:24 被引量:132H指数:4
相关作者:田志文于江魏崇辉邓玉函刘国习更多>>
相关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泰州市委党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政治
  • 7篇政治价值
  • 4篇主义
  • 3篇民主
  • 2篇哲学
  • 2篇政治发展
  • 2篇治党
  • 2篇治权
  • 2篇权力
  • 2篇群众
  • 2篇历史周期律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民族
  • 2篇回应
  • 2篇公共治理
  • 2篇公共治理理论
  • 2篇共治
  • 2篇从严
  • 2篇从严治党
  • 1篇信仰

机构

  • 9篇韩山师范学院
  • 6篇泰州市委党校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云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共泰州市委...
  • 1篇东莞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田志文
  • 7篇于江
  • 5篇魏崇辉
  • 2篇邓玉函
  • 1篇刘国习
  • 1篇石文斌
  • 1篇蒋红
  • 1篇杨玉林

传媒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求实
  • 1篇党政论坛
  • 1篇理论导刊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江南论坛
  • 1篇领导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成都行政学院...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干部学刊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理论探索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湖南省社会主...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是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阈中对自治权力进行考量,其价值向度在于定义自治权力的分配释义,即以保护民族的政治平等权为核心。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形成特征是以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公共利益为依归。民族区域自治权力的价值功能是以实现民族认同为目标的政治架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未来发展的指向在于把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体现到自治权力的内涵之中,这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也是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邓玉函蒋红
关键词:民族政治学自治权力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理解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四个维度被引量:3
2018年
"群众"概念在古今东西的不同语境中含义完全不同。在中国古代,它对应于"民"或"臣民"的称呼,用以指代绝对服从于君主专制权威及其官僚体系的普通百姓,它强调的核心意见是"服从",较少贬低和轻慢,基本属于中性的称谓;而在西方,一直以来主流的舆论和哲学意见都将群众视为一群无个性、无影响、无智慧、无姓名、无面孔的"群氓",属于贬义的称谓(西方习惯于用公民概念表达普通人的政治诉求)。
刘国习
关键词:哲学家阶级斗争思辨哲学无产阶级政党工人阶级群众史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目标定位被引量:4
201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分析,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新的战略安排,可分两个阶段确立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合理目标,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建设现代化;再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将是一个在社会建设狭义解释与广义解释、学理解释与政策解读之间不断自我调整与完善的过程。
刘国习
关键词:社会建设
中国国家治理:历史进程、借鉴超越、困境回应和体系建构被引量:2
2015年
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国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境遇,传统的治理模式全面衰弱。当代中国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全面考察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对现代西方国家治理既有所借鉴,又要全面超越,以积极的姿态回应当下中国改革面临的困境,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于江
论政治价值的非理性向度
2015年
需要、欲望、本能等政治主体的自然生命要素,情感、激情、兴趣等政治主体的心理体验要素,意志、信念、信仰等政治主体的能动控制要素,体现了政治价值的非理性向度及其在政治价值实践中的动力作用。非理性因素经过社会实践与政治体系的中介与转换,形成为政治主体的政治价值诉求、情感心理体验与能动控制意识,进而在政治价值的生成、发展与实践中发挥动力作用。在一个合宜、正当的政治价值意识结构中,非理性成为理性的动力、前提与基础,理性成为非理性的调适与控制机制。排斥非理性融入的理性是苍白、单调、贫乏的,拒斥理性调适的非理性是盲目、泛滥、为恶的。在政治生活中,唯有彰显主体理性对非理性的规训、导引与渗透以及理性与非理性要素的和谐统一,才能生成健全、合宜、正当、积极的政治价值意识。
田志文
关键词:政治价值非理性
论政治价值的基本功能被引量:1
2014年
政治价值是政治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果,但它一经产生又会反作用于政治主体实践,并产生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在政治主体实践中,政治价值通过政治价值实践发挥其现实改造与政治发展的基本功能,通过政治价值意识发挥其理性反思与价值导向的基本功能,进而通过理论运思形成政治价值范畴,发挥其理性概括与理论建构功能。
田志文
关键词:政治价值政治发展
以“全面从严治党”跳出“历史周期律”
2015年
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关键在党自身。党的四代领导人对跳出"历史周期律"进行了艰辛探索,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当前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逻辑必然。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必须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以此坚定理想理念、严格选人用人、重塑执政形象、重拾民众信任、净化政治生态,积极跳出"历史周期律"。
于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周期律
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困境及其破解:共识、精英与阶层变迁的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共识的缺失使得公共治理仅仅依靠权力的博弈,这种博弈可能更多局限于精英内部展开,民众更多充当的是旁观者。政治发展会更多沦落为统治阶层内部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做出的最低限度的妥协与退让。主导公共治理理论能否有效适用的是政府。在一定意义上,主导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是精英。精英与政府是一种交叉关系,又拥有各自的定位。精英共谋直接危害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对此的破解需要从精英生成着手。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过程同时是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导向的阶层变迁与精英功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动态展示,是破解阶层固化的过程,是推动社会成功转型的过程,彰显了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密切勾连的关系。
魏崇辉
关键词:公共治理理论阶层固化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在政治价值评判问题上的四大界限
2015年
自由主义认为,政治价值是以个体自然权利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先验的个体主体是政治价值标准据以生成、赖以确立的主体根源;政治价值标准是在先验人性、宇宙理性或自然法普遍律令中外生的;评价主体(即评价者)与价值主体(即被评的政治主体)本质上都是先验的同质化单子式个体,因而评价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与价值诉求作为政治价值标准来对被评政治主体身处其中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进行越俎代庖式的价值分析、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价值是表征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产生、形成、发展、变迁的政治主体间的社会性价值关系;被评的政治主体的主体尺度和价值需求以及由此生成的政治价值标准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变迁的历史阶段;政治价值标准应是在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政治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实践生活中汲取、提炼出来的;在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价值要求相互独立的主体的情况下,评价主体不能代替价值主体进行越俎代庖式的价值分析、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
田志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政治价值政治主体
论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场域主导权的构建被引量:6
2015年
主流意识形态是"构成一个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中枢和支柱,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道德理想以及价值观念,它构成了国家的‘信仰体系’"。(王爱玲.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2:1.)网络的极速发展使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为复杂激烈,已经形成了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
于江
关键词:网络媒介信仰体系网络意识民间舆论网络阵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