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YZ2009051)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培建刘歆农刘谦张佳风将永军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扬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7
- 2015年
-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我国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5位[2]。胆囊癌较隐匿,早期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被诊断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较快,转移较早,早期诊断率低。
- 刘谦张培建
- 关键词:胆囊肿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氯化钴诱导低氧环境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生长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在氯化钴诱导的低氧环境下的生长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钴(CoCl2)诱导的低氧环境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周期与凋亡即细胞的生长状况影响,探讨氯化钴诱导的低氧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对数期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分为加入不同浓度(50 μm/L、100 μm/L、150 μm/L、200 μm/L)氯化钴的实验组和加入等体积培养基的对照组,(1)通过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的抑制率并绘制HepG2细胞生长抑制曲线;(2)划痕实验观察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3)通过流式细胞仪的Annexin-VFITC/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变化;(4)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的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通过MTT法检测结果示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氯化钴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关系.(2)划痕损伤实验说明:氯化钴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及损伤修复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关系.(3)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不同浓度(50 μm/L、100 μm/L、200 μm/L、300 μm/L、500 μm/L)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3.42、7.74、13.07、20.56、28.53、44.45(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细胞的周期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增加,氯化钴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周期的变化,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4) Western Blot法检测: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不同浓度氯化钴处理后的实验组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氯化钻诱导的低氧环境可以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以及愈合迁移的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并呈时间-剂量的依赖性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有关.
- 陈国凤张培建刘歆农刘霞朱以佳朱世春
-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低氧代谢
- 线粒体自噬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组织或器官再次获得血流灌注时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作用。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即可产生的大量的活性氧且线粒体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诱发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功能的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 王超臣徐玉彬张培建
- 关键词:自噬线粒体缺血再灌注
- 肝内胆管癌的诊治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肝内胆管癌是胆管上皮细胞癌的一种,其发病与肝内胆管结石、病毒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Caroli病、寄生虫感染等有关,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超声、CT、MRI检查都可以用于该病的诊断。目前肝内胆管癌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以肝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仍有一定的争议。辅助疗法对无法接受手术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将越来越重要。
- 朱以佳张培建
- 关键词:胆管肿瘤
- 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与支架置入后一期缝合动物实验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与支架置入后一期缝合的动物实验效果。方法选择小型家猪16只,胆总管探查后分别行胆管切口一期缝合和置入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后切口一期缝合。术后观察胆漏发生率、胆管切口处狭窄程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单纯一期缝合组胆漏率、胆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支架引流后一期缝合组,单纯一期缝合易发生腹腔粘连,胆管切口处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更加明显。结论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置入胆道支架再行切口一期缝合可有效降低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率。
- 田明国田明祥张培建张杰刘歆农王立云将永军罗小江张佳风
- 关键词:一期缝合胆总管探查术动物实验
- 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LDLT)后的严重并发症,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等均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行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
- 刘谦张培建
- 关键词:小肝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