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945)

作品数:14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幼生姚丹华王剑黎介寿陈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直肠
  • 4篇放射性
  • 4篇肠炎
  • 3篇直肠炎
  • 3篇放射性直肠炎
  • 2篇短肠综合征
  • 2篇真皮
  • 2篇真皮基质
  • 2篇盆腔
  • 2篇综合征
  • 2篇脱细胞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小肠
  • 2篇小肠移植
  • 2篇基质
  • 2篇放射病
  • 2篇放射性肠炎
  • 2篇肠道
  • 2篇肠综合征

机构

  • 6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李幼生
  • 6篇姚丹华
  • 5篇黎介寿
  • 5篇王剑
  • 3篇孔文成
  • 3篇毛琦
  • 3篇陈勇
  • 2篇毛琦
  • 1篇陈勇
  • 1篇任乐乐
  • 1篇张少一
  • 1篇胥子玮
  • 1篇倪小冬
  • 1篇郭明晓
  • 1篇刘标
  • 1篇王静
  • 1篇程伟
  • 1篇蔡忠良

传媒

  • 5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五例慢性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对靶器官邻近的组织器官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其中慢性放射性直肠炎(chronic radiation proctitis,CRP)的发生率可达20%,通常发生在放射治疗结束后几个月至数年内.CRP患者常表现为排鲜红色血便,伴或不伴里急后重、排便急迫感、腹泻、黏液便、直肠疼痛[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直肠出血,可伴有缺铁性贫血症状.CRP是由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黏膜下组织纤维化和新生毛细管扩张所致[2].现阶段CRP出血没有标准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局部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甲醛溶液、柳氮磺胺吡啶和硫糖铝灌肠,但治疗效果欠佳.有研究表明粪便转流手术对CRP难治性出血的治疗效果欠佳,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3].目前研究表明氩等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CRP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有可能对 CRP其他症状有效[4].APC是通过离子化的氩气传递高频电流,对黏膜产生非接触性渗透性凝固从而止血,其治疗优势在于接触黏膜面均匀,并可限制凝固深度(0.5-3.0 mm),最大程度地降低穿孔、狭窄、瘘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尝试用 APC治疗CRP出血,现报告如下.
程康文王剑汪志明朱维铭黎介寿
关键词:氩等离子凝固术放射性直肠炎出血性疗效分析慢性皮质类固醇药物
加速康复外科对微创外科提出的要求与挑战被引量:11
2017年
本文对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地位、作用进行了讨论,特别强调ERAS理念下,MIS与ERAS相结合可以更好降低病人手术创伤应激,使病人更好的快速康复,同时保障病人的安全,提升病人满意度,二者缺一不可。
李幼生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微创外科
联合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多器官移植和联合器官移植的研究。联合器官移植是指将两个器官移植给同一个体,多数情况下同期进行,亦可分期进行。其概念不同于多器官移植,其明显的外科特点是需分开地、独立地吻合两个器官的动、静脉血管主干,联合器官移植的成功源于单个器官移植均成功的基础之上。
姚丹华李幼生黎介寿
关键词:器官移植适应证移植物小肠移植
肠道细菌移居:短肠综合征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核心被引量:7
2015年
人体肠道定植着大量细菌,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正常的菌群结构遭到破坏,使肠道微生态发生显著变化:结肠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导致肠道消化及吸收功能障碍、黏膜炎症,进而延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与此同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还会导致肠功能障碍相关性肝损伤,最终导致机体各种功能障碍.本文综述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细菌在肠道内的移居,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范圣先李幼生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肠道微生态
宫颈癌伴慢性盆腔放射病患者的肛管直肠功能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盆腔放射病(pelvic radiation disease,PRD)为放疗后盆腔内多器官、多部位损伤,患者在病变小肠切除术后存在便频、便失禁等症状。直肠在盆腔放疗中是最易受放射性损伤的部位,目前针对PRD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的研究尚不充分。文中主要了解宫颈癌伴慢性PRD患者的肛管直肠功能,并为PRD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分别纳入需行小肠切除术的宫颈癌伴PR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者来自门诊体检人群。在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及便秘、盆底失迟缓等消化系统疾病后分别入PRD组(n=20)和对照组(n=20),根据年龄进行配对。所有受试者均完成肠镜、肛门测压。根据肠镜结果评估放射性直肠黏膜损伤程度,比较2组间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结果研究所纳入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无直肠狭窄、梗阻。PRD组的肛管静息压为(47.23±9.08)mm Hg,与对照组[(58.25±9.24)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PRD组为(75.92±30.15)mm Hg,与对照组[(146.50±18.76)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管舒张压PRD组为(23.30±12.49)mm Hg,与对照组[(39.10±9.99)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排便压PRD组为(22.85±16,69)mm Hg,与对照组[(50.90±9.14)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最大耐受量PRD组为(112.85±51.34)m L,与对照组[(173.50±48.15)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直肠初始阈值(P=0.416),直肠排便感觉阈值(P=0.161);括约肌功能长度(P=0.31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伴PRD患者因放疗致其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受损,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减少。肠道手术前需评估其肛管直肠的神经与肌肉功能,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从而最大程度改善PRD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陈勇黄雨桦王静姚丹华王剑蔡忠良毛琦李幼生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直肠肛门测压
小肠类器官的构建与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小肠类器官是一种衍生于小肠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类器官模型.小肠类器官在组织架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与小肠上皮高度相似,为小肠健康与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本文对小肠类器官近年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尹健一李幼生黎介寿
维生素D在肠道中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维生素D在维持人体钙、磷平衡中的作用已阐明清楚,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维生素D还具有广泛的其他生理作用。在肠道的研究中,维生素D也被争议性提出具有重要生理作用,主要包括调节免疫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增强屏障作用。短肠综合征患者有患维生素D缺陷的高危因素,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与肠道相关疾病的关联及其机制,对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孔文成李幼生
关键词:维生素D肠道免疫结直肠肿瘤肠屏障短肠综合征
放射性直肠炎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的放射性直肠炎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当出现直肠梗阻、难以控制的直肠出血、肠瘘时,需要手术治疗。文中就放射性直肠炎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姚丹华陈勇李幼生
关键词:放射性直肠炎直肠阴道瘘皮瓣
盆腔放射病:放疗并发症治疗新起点被引量:11
2015年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放疗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的命名,如放射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等并不能反映放疗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当前国际上逐步形成共识,认为盆腔放射病(pelvic radiation disease,PRD)是更为准确的命名。文中主要介绍PRD的定义及其产生、意义和现状,以引起国内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视,为国内盆腔放疗并发症的治疗开启新的起点。
陈勇毛琦李幼生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
精准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随着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医学在继循证医学之后应运而生。精准医学不但引领临床医师从分子生物学本质思考疾病并实现准诊断,同时也要求临床工作者运用患者的遗传信息去寻求最佳的治疗靶点从而实现精准治疗。美国和中国自2015年相继启动精准医学计划,精准医学的时代即将来临。该综述将从基因测序、大数据整合、分子病理、精准无创产前诊断、精准肿瘤医学这几方面,就目前精准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加以阐述。
程伟李幼生
关键词:基因测序大数据分子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