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9-004)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忠能钟海全李颖川毛建文王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稠油
  • 1篇油田
  • 1篇蒸汽加热
  • 1篇吐哈油田
  • 1篇气举
  • 1篇气举技术
  • 1篇区块
  • 1篇环空

机构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2篇李颖川
  • 2篇钟海全
  • 2篇刘忠能
  • 1篇朱国
  • 1篇刘彦哲
  • 1篇王鹏
  • 1篇毛建文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稠油环空掺稀气举技术——以吐哈油田吐玉克区块为例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提高稠油冷采开发水平,利用高18.25 m的垂直多相管流实验回路开展了稠油气举流动实验及压降模型优选。基于实验结果及井筒传热机理,建立了环空掺稀气举井筒压力-温度梯度耦合预测模型,并可通过耦合环空与油管内流动进行循环迭代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注气有助于稠油与稀油更快更充分混合;压降模型优选表明,Ansari模型误差相对最小,为12.12%。针对吐哈油田吐玉克区块稠油井筒举升困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稠油环空掺稀+气举工艺思路,并开展了实例井掺稀气举设计,对注气量、掺稀量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实例设计结果表明,实例井仅靠气举无法生产,其掺稀生产极限产量可达到16 m3/d,而掺稀+气举极限产量能达到52.5 m3/d;定产油量条件下,在特定范围内增加注气量能极大地减小掺稀量,且井底掺稀气举能极大地提升稠油井的产能。
刘忠能钟海全李颖川刘彦哲毛建文王鹏
关键词:稠油
稠油实验架系统加热保温方案研究
2011年
稠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极其敏感,良好的加热保温系统是进行稠油多相流动试验的基础。针对现有实验架的特点,选定了合适的加热设备,并设计了2套加热保温方案,建立了加热时间与稠油体积、起止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函数关系式,并分析了两方案的优缺点。对两方案的工程造价及操作费用的对比表明,电缆加热优于电热蒸汽加热方案,稠油实验架系统的加热推荐采用电缆加热方案。
刘忠能钟海全李颖川朱国
关键词:稠油蒸汽加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