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512902)

作品数:23 被引量:121H指数:6
相关作者:夏昭林金锡鹏万俊香张忠彬孙品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多态
  • 17篇基因
  • 13篇多态性
  • 13篇中毒
  • 13篇慢性
  • 13篇慢性苯中毒
  • 13篇苯中毒
  • 12篇基因多态性
  • 7篇易感
  • 7篇易感性
  • 5篇细胞
  • 5篇肺癌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细胞色素
  • 3篇细胞色素P4...
  • 3篇酶基因多态性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山东省职业卫...
  • 1篇上海氯碱化工...
  • 1篇广州市职业病...

作者

  • 14篇夏昭林
  • 12篇张忠彬
  • 12篇万俊香
  • 12篇金锡鹏
  • 8篇孙品
  • 6篇顾寿永
  • 4篇马红霞
  • 4篇胡志斌
  • 3篇沈洪兵
  • 3篇邵敏华
  • 2篇余应年
  • 2篇卢大儒
  • 2篇谭文
  • 2篇钱吉
  • 2篇吴芬
  • 2篇金如锋
  • 2篇林东昕
  • 2篇钮菊英
  • 2篇李岩
  • 1篇叶榕

传媒

  • 5篇卫生研究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Biomed...
  • 1篇第四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癌易感性与p73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p73基因 5’UTR区域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G4C14 ,A4T14 )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经组织学确诊的肺癌病例 4 2 5例 ,地区、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 5 88名 ,以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此两个多态性之间具备完全的连锁不平衡 ,AT(A4T14 )单倍型在病例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0 .2 2 5vs.0 .2 87,P =0 .0 0 18) ,提示变异的AT单倍型对肺癌具有保护作用。与携带p73GC GC单倍型基因型者比较 ,携带GC AT单倍型基因型者肺癌风险降低 30 % (OR =0 .70 ,95 %CI:0 .5 3~ 0 .92 ) ,而携带AT AT单倍型基因型者肺癌风险降低 5 5 % (OR =0 .70 ,95 %CI:0 .2 6~ 0 .80 )。结论 p73基因多态改变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胡志斌缪小平马红霞谭文钮菊英林东昕沈洪兵
关键词:肺癌P73基因易感性单倍型GC确诊
MPO、NQO1、GSTP1和UGT1A6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MPO、NQO1、GSTP1和UGT1A6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68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268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TaqManPCR分析技术判定MPO(rs7208693),NQO1(rs1800566),GSTP1(rs947894)和UGT1A6(rs6759892,rs1105879,rs4124874,rs3755319,rs887829和rs4148323)基因型。结果携带GSTP1基因rs947894G等位基因个体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比AA基因型个体降低0.657倍(95%CI0.434~0.994,P=0.046);携带MPO基因rs7208693A等位基因人群中,UGT1A6 rs6759892 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TT基因型的2.702倍(P=0.024),UGT1 A6 rs1105879 C等位基因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TT型的2.619倍(P=0.035)。在饮酒人群中,携带NQO1基因rs1800566 TT基因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较携带CC和CT基因型个体增加9.000倍(95%CI,1.460~55.478,P=0.021);在吸烟人群中,带NQO1基因rs1800566TT基因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较携带CC和CT基因型个体增加7.000倍(95%CI,1.555~31.575,P=0.012)。单倍型分析显示,本人群携带UGT1A6基因TACGGG单倍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是携带TAATGG单倍型个体的1.446倍(OR=1.446,95%CI,1.005~2.080,P=0.046)。结论同时携带MPO基因rs7208693 A和UGT1A6基因rs6759892 G或rs1105879 C等位基因型个体对苯中毒易感;携带NQO1基因rs1800566 TT基因型且同时吸烟或饮酒的个体对苯中毒易感;携带UGT1A6基因TAATGG单倍型个体可增加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GSTP1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孙品张忠彬万俊香邵敏华卢大儒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单核苷酸多态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XPD的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XPDc.199、XPDc.201、XPDc.312和XPDc.751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未检测到XPDc.199、XPDc.201位点的突变基因型;与携带XPDc.312Asp/Asp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调整性别、工龄和暴露强度后,携带XPDc.312Asp/Asn+Asn/Asn基因型的个体的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ORadj=0.59,95%CI=0.35~0.99,χ2=3.99,P<0.05),在低强度苯接触组,该突变基因型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ORadj=0.15,95%CI=0.04~0.51,χ2=8.93,P<0.01)。结论XPDAsp312Asn基因多态可能与个体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的改变有关。
李岩张忠彬孙品万俊香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基因多态性
应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FL细胞对低剂量微囊藻毒素LR暴露的应答基因被引量:5
2007年
王秀敏邵敏华卢大儒徐立红余应年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应答基因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
XRCC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关系探讨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1(XRCC1基因 )的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设计 ,以 15 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 ,15 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RFLP)检测XRCC1基因c.194、c.2 80和c.399位点的多态。结果 病例组中携带XRCC1c.194Arg Trp +Trp Trp基因型的个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携带XRCC1c .2 80Arg His+His His基因型的个体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携带XRCC1c.194Arg Trp +Trp Trp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较携带XRCC1c .194Arg Arg基因型的个体降低 1 6 7倍 (ORadj=0 6 0 ,95 %CI:0 37~ 0 97,P =0 0 39) ,而携带XRCC1c.2 80Arg His+His His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是携带XRCC1c.2 80Arg Arg基因型个体的 1 91倍 (ORadj =1 91,95 %CI:1 17~ 3 10 ,P =0 0 0 9)。结论 携带有XRCC1c .194Arg Trp +Trp Trp基因型的个体有较低的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 ,而携带有XRCC1c.2 80Arg His+His
张忠彬曹多志万俊香顾寿永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基因多态性
APE1基因和ADPRT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l)和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APDRT)的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无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检测技术(CRS-RFLP)检测APE1基因Asp148Glu位点和ADPRT基因Val762Ala位点的多态性。结果APE1 Asp148Glu多态与ADPRT Val762Ala多态的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PE1 Asp148Glu Asp/Asp基因型的饮酒个体比携带该基因型的不饮酒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升高(OR=4.13,95%CI:1.07~15.85,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对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OR=0.33,95%CI:0.14~0.75,P=0.01)。结论APE1 Asp148Glu和ADPRT Val762Ala位点多态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没有关系。饮酒与APE1 Asp148Glu多态可能存在联合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孙品张忠彬万俊香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基因多态性
DNA修复基因XPCAla499Val、Lys939Gln多态与肺癌易感性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DNA修复基因XPCAla499Val、Lys939Gln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经组织学确诊的肺癌病例320例,相同地区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人群对照322人,以PCR为基础的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在其中的影响。结果与携带499Ala/Ala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499Val等位基因者(即Ala/Val和Val/Val基因型)肺癌风险增加1.54倍(95%CI=1.11~2.14),而同时有499和939两个位点变异等位基因者肺癌风险增加2.55倍(95%CI=1.45~4.52)。交互作用分析显示,XPC499Val变异基因型与吸烟具有超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同时有两个位点变异等位基因并吸烟者肺癌风险增加可高达7.36倍(95%CI=3.19~17.0)。结论XPCAla499Val和Lys939Gln多态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并可显著增加吸烟对肺癌的危险性。
胡志斌王永岗马红霞谭文钮菊英林东昕沈洪兵
关键词:DNA修复基因XPC基因多态性肺癌易感性
细胞色素P450 1A1和2D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
[目的]探讨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1利2D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选择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无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CYP...
顾寿永张忠彬曹多志万俊香高晓玲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慢性苯中毒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某些同源重组修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风险性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2 (XRCC2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3 (XRCC3 )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 ,以 15 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 ,15 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RFLP)检测XRCC2c .188和XRCC3c .2 41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未检测到XRCC2c .188的突变基因型 ,XRCC3c .2 41基因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XRCC2c .188和XRCC3c .2 41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没有关系 。
张忠彬管继如叶榕顾寿永万俊香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基因多态性
EPHX1基因及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EPHX1基因及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68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268名接触苯而无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TaqMan PCR分析技术检测EPHX1基因rs2854451、rs3738047、rs2234922和rs1051741及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结果在携带EPHX1rs373804GG基因型个体中,同时携带EPHX1rs2234922G等位基因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P=0.02),而在携带EPHX1rs2234922AA基因型个体中,同时携带EPHX2rs751141A等位基因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升高(P=0.03);饮酒与EPHX1基因rs1051741多态(2χH=5.28,P=0.02)或rs2234922多态(2χH=6.71,P=0.01)存在联合作用,在饮酒人群中携带突变型个体较野生纯合型苯中毒发病危险性降低(P=0.04和P<0.01);EPHX1基因单倍型分析显示,携带AGAC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2个体或GA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4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增高(P<0.001),而携带GG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6个体或AA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10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对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OR=0.313,95%CI:0.123-0.794,P=0.015)。结论EPHX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苯中毒发生危险性相关,而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孙品张忠彬吴芬万俊香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单核苷酸多态单倍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