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ZKX07026)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洪忻徐斐王志勇杨华凤梁亚琼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膳食
  • 6篇膳食模式
  • 2篇血压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 2篇高血压
  • 2篇肥胖
  • 2篇城区居民
  • 1篇血糖
  • 1篇血脂
  • 1篇腰围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居民膳食
  • 1篇高血糖
  • 1篇高血糖症
  • 1篇高血压发病
  • 1篇高血压关系
  • 1篇肥胖调查
  • 1篇2型糖尿

机构

  • 7篇南京市疾病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志勇
  • 7篇徐斐
  • 7篇洪忻
  • 5篇杨华凤
  • 5篇梁亚琼
  • 2篇李解权
  • 2篇徐鹭
  • 1篇陈旭鹏
  • 1篇周海茸
  • 1篇戚圣香
  • 1篇储文杰
  • 1篇冯宏伟
  • 1篇叶青

传媒

  • 3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京居民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关系的随访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索南京居民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的7个社区内的3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基线调查,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3376名,剔除已确诊的高血糖患者(476例),将2900例非高血糖的人群作为本研究的基线样本,于2010年6—9月对非高血糖人群进行随访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线性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3年后共随访2093名,随访率为72.2%。高血糖3年累计发病率为7.5%(158/2093);男女发病率分别为7.1%(62/873)、7.9%(96/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P=0.513)。通过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调味品膳食模式、动植物蛋白膳食模式、传统健康膳食模式、甜食膳食模式和饮酒膳食模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传统健康膳食模式、甜食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3年后随访FBG值分别增加-0.054、0.05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2.27,P值均〈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男性甜食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呈正关联;最低三分位(T1)和最高三分位(T3)的高血糖发病率分别为4.7%(14/295)、9.7%(26/269)(T3与T1相比,RR=1.88,95%CI:1.04~3.54);女性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呈负关联,T3、T1发病率分别为6.3%(21/335)、10.7%(45/421)(T3与T1相比,RR:0.59,95%CI:0.35—0.99),而饮酒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呈正关联,T3、T1发病率分别为11.1%(33/297)、8.1%(38/472)(T3与T1相比,RR=1.35,95%CI:0.84—2.16)。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密切相关。甜食膳
洪忻李解权王志勇梁亚琼杨华凤徐斐
关键词:高血糖症膳食随访研究
南京市城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居民膳食状况以及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6—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3376名3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利用膳食平衡指数(DBI)构建膳食模式。结果超重肥胖患病率在性别(χ^2=14.983,P=0.000)、年龄组(χ^2=35.925,P=0.000)、受教育程度(χ^2=23.946,P=0.000)及家庭总收入(χ^2=16.979,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理想膳食模式相比,非理想膳食模式中超重肥胖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后,男性非理想模式中超重肥胖比例较高,是理想膳食模式的1.335倍(95%CI 1.003-1.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经多因素调整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1.339,95%CI1.004-1.786,P=0.047)。结论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理想膳食模式对控制人群的超重肥胖有指导意义。
徐鹭洪忻梁亚琼王志勇徐斐
关键词:膳食模式超重肥胖
南京市居民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关系随访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居民的膳食模式并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T2D)发病风险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6-9月抽取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30周岁且无T2D及肿瘤病史的常住居民开展基线调查,3年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进行膳食调查,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T2D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基线实际有效调查3197人,3年后共随访到2303人;3年内新发生T2D205例,累计发病率为8.9%;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传统健康模式与T2D发病呈负相关,与Tl相比,T2、T3人群发生他D的风险分别降低了28.6%(HR=0.714,95%CI=0.514~0.993)和38.3%(HR=0.617,95%CI=0.429~0.848);甜品模式与T2D发病风险呈正相关,T3人群发生T2D的风险比T1人群增加了47.0%(HR=1.470,95%CI=1.043—2.072)。结论健康膳食模式能降低T2D的发病风险,甜品模式能增加T2D的发病风险,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对预防T2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邓珍妮洪忻王志勇杨华凤戚圣香陈旭鹏周海茸徐斐
关键词:膳食模式随访研究
南京市城市居民膳食模式与体力活动对高血压发病联合作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体力活动水平对江苏省南京市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的联合作用,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7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秦淮、白下2个行政区抽取7个社区共3376名30—75岁城市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将其中筛查出的418例新发高血压患者和782名未患高血压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418例病例组新发高血压患者中,采用西式膳食模式(WDP)和精明膳食模式(PDP)者分别占58.37%和41.63%,体力活动不足和充足者分别占56.22%和43.78%;782名对照组未患高血压人群中,采用WDP和PDP者分别占23.40%和76.60%,体力活动不足和充足者分别占48.98%和51.02%;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均收入、体质指数(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DP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采用WDP者的0.208倍(OR=0.208,95%CI=0.160~0.270),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体力活动不足者的0.756倍(OR=0.756,95%CI=0.593—0.962),采用PDP且体力活动不足者、采用WDP且体力活动充足者和采用PDP且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采用WDP且体力活动不足者的0.124倍(OR=0.124,95%CI=0.084~0.183)、0.357倍(OR=0.357,95%CI=0.237—0.539)和0.103倍(OR=0.103,95%CI=0.068~0.156)。结论采用健康的膳食模式和保持充足的体力活动均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2种方式联合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效果更好。
冯宏伟洪忻王志勇杨华凤储文杰徐斐
关键词:膳食模式高血压
南京市居民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里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3 376例。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3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9.5%,其中男性为20.7%,女性为18.7%。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其中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酒饮料模式3种模式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传统健康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负关联(OR=0.778,95%CI 0.626~0.966),而甜食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正关联(OR=1.316,95%CI 1.064~1.627)。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徐斐洪忻李解权王志勇梁亚琼杨华凤
关键词:高血压膳食模式
南京市30岁以上居民膳食与肥胖调查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30岁以上人群的膳食状况以及膳食模式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3376名3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利用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DBI)构建膳食模式。结果 DBI总分(DBI_TS)平均值为-2.84±10.10,其中负端分(DBI_LBS)平均值为15.35±7.14,正端分(DBI_HBS)平均值为12.51±5.05,膳食质量距(DBI_DQD)平均值为27.86±7.15。9种DBI模式中D型模式所占比例最高(54.8%),且在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状况(SES)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体质指数(BMI)、腰围(WC)值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DBI_DQD分别增加0.035、0.093。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正常组相比,腹部并全身性肥胖组中非理想模式比例较高,OR=1.58(95%CI=1.11~2.27,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1.57,95%CI=1.09~2.25,P<0.05)。结论肥胖与膳食模式之间存在相关,理想膳食模式对控制人群的肥胖有指导意义。
徐鹭洪忻梁亚琼王志勇徐斐
关键词:膳食肥胖
南京市城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腰围及血脂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居民的膳食模式与腰围(WC)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腰围及血脂的关系。结果因子分析共得到5种膳食模式:调味品模式、动植物蛋白质模式、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品模式。经多因素调整后,越倾向动植物蛋白质模式的人群W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越高;越倾向于传统健康模式的人群WC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饮品模式的人群WC和TG水平越高。饮品模式人群的WC水平高于其他4种膳食模式人群;饮品模式和动植物蛋白质模式人群的TG高于其他3种膳食模式人群。结论膳食模式与WC、TC及TG密切相关。
叶青洪忻王志勇梁亚琼杨华凤徐斐
关键词:膳食模式腰围血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