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210)

作品数:9 被引量:163H指数:6
相关作者:黄敏周开来张文菊徐明岗邵兴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设施土壤
  • 2篇设施菜地
  • 2篇外源
  • 2篇菜地
  • 1篇氮素
  • 1篇氮转化
  • 1篇盐分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物料
  • 1篇源性
  • 1篇增产
  • 1篇增产效应
  • 1篇生物质炭
  • 1篇施用
  • 1篇施用量
  • 1篇土壤PH
  • 1篇土壤肥力

机构

  • 9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上海市园林科...

作者

  • 8篇黄敏
  • 4篇周开来
  • 3篇徐明岗
  • 3篇张文菊
  • 2篇周显
  • 2篇黄永炳
  • 2篇邵兴芳
  • 1篇张建峰
  • 1篇高洪军
  • 1篇杨海舟
  • 1篇朱平
  • 1篇孙楠
  • 1篇李晔
  • 1篇申小冉
  • 1篇石小娟
  • 1篇徐虎
  • 1篇肖婧
  • 1篇刘东斌
  • 1篇邢林生
  • 1篇李波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武汉城郊设施菜地土壤pH与可溶性盐分的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在武汉市近郊和远郊两个样区进行野外调查与取实地样分析,研究不同设施年限、轮作模式及管理措施等条件下,设施菜地土壤pH与可溶性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武汉城郊菜地土壤可溶性盐分高于露天土壤,春、冬两季土壤中分别有14.45%和11.54%达到中度盐化程度,总体上呈现盐渍化趋势;其春、冬两季土壤pH分别有50.。0%和55.77%居于6.5~7.5的范围内。土壤剖面结果显示采用地下水灌溉的设施土壤盐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与土壤80-100cm底层的相比,土壤0—20cm表层的可溶性盐分增加了7.1倍。设施菜地土壤可溶性盐分随年限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土壤pH的变化则相反;设施年限为1~4a的耕层土壤可溶性盐分增加最明显,春季和冬季分别增加了2.4倍和5.0倍,且设施土壤中Cl-、S0i、NO3-、Ca2+和HCO3-含量变化是导致土壤可溶性盐分和pH随设施年限变化的重要原因。轮作模式及其管理措施也影响设施菜地耕层土壤pH和可溶性盐分的变化,如地表覆盖可缓解耕层土壤盐分的表聚过程,与设施菜地中无覆盖的土壤相比,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的土壤可溶性盐分分别降低了48.52%和65.18%。
黄敏余婉霞李亚兵周开来尹维文
关键词: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分PH菜地
典型设施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腐殖物质碳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设施环境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变化的影响,选取武汉城郊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环境温度(4、10和25℃)、土壤酸化(土壤pH分别为6.89、6.11和5.30)和土壤盐渍化[土壤w(可溶性盐分)分别为1.90、3.05和5.01 g/kg]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件,通过为期90 d的室内模拟强化试验,研究以上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变化、腐殖物质碳组成及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4℃的对照处理相比,随着设施环境温度升高,土壤w(MBC)(MBC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和w(ROOC)(ROOC为易氧化有机碳)呈上升趋势,25℃时的最大增幅分别达19.43%和55.56%;而土壤w(DOC)(DOC为可溶性有机碳)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0℃下最大增幅为17.23%,25℃下最大减幅为60.89%.与对照土壤[pH为6.89,w(可溶性盐分)为1.90 g/kg]相比,土壤pH为5.30的酸化处理下w(MBC)和w(ROOC)平均降幅分别为29.80%和5.93%,土壤w(可溶性盐分)为5.01 g/kg的盐化处理下的平均降幅分别为35.64%和6.26%,而酸化和盐化使土壤w(DOC)较对照的平均增幅分别达58.19%和119.73%.此外,设施环境温度提高会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和HU(胡敏素碳)所占比例,其HA/FA(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含量之比)较对照增加了1.05倍;而土壤酸化和盐化会使有机碳矿化率较对照分别增加3.78和7.80倍,其HA/FA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5.72%和73.21%.可见,提升设施环境温度、减缓或改善设施土壤的酸化及盐化问题,均有利于设施土壤的固碳减排.
黄敏段军波周开来刘茜梁荣祥黄永炳
关键词:设施土壤活性有机碳
外源氮在中、低肥力红壤中的转化与去向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盆栽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外源化肥氮和有机氮在中、低肥力红壤中的转化过程及其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低肥力还是中等肥力红壤上,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都能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且显著提高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减少氮肥损失。相同施氮条件下,小麦生育期内中等肥力红壤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硝态氮含量分别相当于低肥力土壤的1.8、1.3和2.0倍。中等肥力红壤上尿素的施入对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无影响,而低肥力红壤上施用尿素使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了5.7倍。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低肥力红壤上小麦的地上部吸氮量,相当于不施肥的2.1-3.3倍,但对于中等肥力红壤,不同施氮条件对小麦的地上部吸氮量无明显影响。施入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外源氮的残留量,是单施化肥的2.1-5.0倍。与单施化肥氮相比,有机氮或与有机肥配施的化肥氮优先进入到大团聚体中,而外源氮在微团聚体和粉粘粒中的残留与分配并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说明有机肥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有效降低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在土壤中的保存,特别是对于中等肥力的土壤,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对于后季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邵兴芳申小冉张建峰徐明岗张文菊黄敏周显
关键词:土壤肥力15N示踪氮转化红壤
生物质炭特性及施用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整合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农田施用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大样本统计方法量化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及施用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收集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表的97篇生物质炭施用与土壤改良、作物生长有关的相对独立研究,共获得匹配数据819组。运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量化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原料、制备温度、C/N、pH)在人为施用管理(施用量与施用时长)、土壤属性(质地和酸碱度)等条件下对作物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与不施用生物质炭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作物平均增产15.0%。生物质炭施用的增产效果在不同作物上存在显著差异,经济作物平均增产25.3%,显著高于粮食作物(10.0%)。生物质炭自身特性对作物产量影响显著,当制备温度<600℃、pH>7、C/N值介于20—300时,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范围为9.2%—26.6%,且增产幅度随着制备温度和其自身C/N值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不同质地和酸碱度的土壤而言,施用生物质炭的增产效果表现为黏质土壤>砂质土壤>壤质土壤;施用于酸性土壤可增产29.2%,分别是中性及碱性土壤的7.9和2.5倍。人为管理条件下,当生物质炭施用量<10.0 t·hm^(-2)时,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达到18.0%,施用量>80.0 t·hm^(-2)后增产效果不显著。施用生物质炭的增产效果随着施用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施用半年至两年内可增产13.4%—17.5%,超过两年,增产效应降至9.6%。【结论】生物质炭的增产效应随着生物质炭的属性、施用量和施用时长的不同有所差异。根据作物类型与土壤属性选择适宜特性的生物质炭,适时酌情间断性施用,不仅可以达到持续增产的目的,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作为现代可持续农业管理措施的选择。
肖婧徐虎蔡岸冬黄敏张琪孙楠张文菊徐明岗
关键词:生物质炭作物产量增产效应土壤质地施用量
典型设施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磷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采用室内强化模拟试验,研究了90d培养期内环境温度、土壤酸化和盐渍化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件对土壤易解吸磷(Ca Cl_2-P)、有效磷(Olsen-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MB-C/P)等活性磷的影响.结果显示,设施土壤MB-P含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10℃培养结束时土壤Ca Cl_2-P和Olsen-P含量比4℃对照分别提高15.6%和2.7%.酸化促进设施土壤Ca Cl_2-P及Olsen-P含量增加,而使土壤MB-P含量显著下降.培养结束时,与p H值为6.89的对照土壤相比,p H值为6.11和5.30的酸化处理土壤Ca Cl_2-P含量分别提高26.7%和156.1%,其Olsen-P含量分别增加14.1%和91.5%,其MB-P含量的降幅分别为13.3%和16.3%.盐化对土壤Ca Cl_2-P和Olsen-P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土壤MB-P含量在12d后随盐化程度加重而显著下降.培养结束时,与土壤可溶性盐分为1.90g/kg的对照相比,可溶性盐分为3.05g/kg和5.01g/kg的土壤MB-P含量分别下降42.2%和45.8%.另外,设施环境温度提升、酸化和盐化使土壤MB-C/P在40d后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在4~25℃范围内提升环境温度,减缓土壤p H值从6.89降至5.30的酸化过程,阻控土壤可溶性盐分从1.90g/kg升至5.01g/kg盐化进程,可保证设施土壤磷素供应,降低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增强微生物调控土壤有效磷库的潜力.
黄敏梁荣祥尹维文刘茜蒲昌英段军波
关键词:设施土壤活性磷环境温度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
改良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被引量:32
2017年
为揭示不同改良剂及其联合施用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实验和室外盆栽实验相结合,研究不同施用量(10和20 g·kg^(-1))的蛭石(A)、泥炭(B)和骨粉(C)以及两两组合施用下,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DT-PA有效态、植物(以空心菜为例)生物量、株高以及植物可食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p H值的提升与空白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单施2%泥炭对土壤重金属Cu、Zn的钝化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相对空白对照组,在第42天2种金属有效态含量分别降低了57.65%和65.55%,而1%蛭石和1%骨粉的混合添加能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相对空白对照组在第42天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40.52%;3种改良剂单施和混施对空心菜均具有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且混施改良剂对空心菜增产效果较好;各处理组中空心菜体内Cu、Zn和Cd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其中2%泥炭、1%蛭石+1%泥炭和1%蛭石+1%骨粉处理组分别对空心菜体内Cu、Zn和Cd含量降低效果最好,相对空白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5.39%、70.75%和75.42%。因此,在该污染类型土壤泥炭、蛭石+泥炭和蛭石+骨粉分别对空心菜吸收土壤中的Cu、Zn和Cd具有较好的阻控效果。
许剑臣李晔肖华锋刘东斌李波
关键词:蛭石泥炭空心菜DTPA
两种外源性有机物料对设施土壤磷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室内强化模拟试验研究了90 d培养期内稻草和草炭2种外源性有机物料对设施菜地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添加量为2 g C·kg-1和4 g C·kg-1的稻草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增加111.1%~310.0%和197.7%~356.3%,草炭处理分别增加23.7%~54.6%和63.2%~157.1%;添加量为2 g C·kg-1和4 g C·kg-1的稻草处理土壤有效磷平均降低了15.0%和20.2%,草炭处理土壤有效磷与对照差异在前期(45 d)并不显著;土壤易解吸磷30 d后持续降低,培养结束时稻草和草炭处理土壤易解吸磷均值分别降低了21.3%和10.9%。以培养结束时各组分磷占全磷的比例来看,稻草和草炭均可促进土壤无机态的Al-P、Fe-P、O-P及有机态的MLOP、HROP等组分向有机态的LOP和MROP转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有效磷和易解吸磷均与Fe-P呈显著线性相关。研究表明,添加稻草和草炭有利于设施土壤磷素的管理,且稻草的效果总体上比草炭的要好;Fe-P是调控设施土壤磷素周转与流失的重要形态。
黄敏尹维文余婉霞周开来黄永炳石小娟
关键词:土壤磷设施菜地磷形态
长期有机培肥模式下黑土碳与氮变化及氮素矿化特征被引量:55
2014年
土壤氮的矿化是土壤氮素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本研究依托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取样分析研究了32 a不同培肥模式下黑土碳、氮及主要活性组分的变化,采用淹水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黑土氮素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黑土可溶性碳(DOC)、氮(DON)的含量及其比例。在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占土壤总氮的比例,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的C/N比值(SMBC/SMBN),促进了土壤氮的生物固持。施肥32 a后,单施常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氮的矿化量(Nt)显著提高,分别相当于不施肥的8.2倍和10.2倍,而单施氮或氮磷钾化肥对黑土氮素矿化量无明显影响。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的矿化率(Nt/TN),但有机肥配施化肥(氮或氮磷钾)的处理与单施有机肥相比,黑土氮的矿化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3.5%32.1%和14.1%17.8%。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储量、活性碳、氮组分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但氮素的矿化率随着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提高而提高至0.4%后基本稳定。表明尽管土壤氮的矿化与有机质的含量直接相关,但土壤有机质的品质同样决定着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施有机氮是提高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途径。
邵兴芳徐明岗张文菊黄敏周显朱平高洪军
关键词:黑土
草炭对Cd^(2+)的吸附及其用于Cd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草炭对Cd2+的典型吸附特征,以及添加草炭对Cd污染土壤中其浸出毒性和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为3~6时,草炭对Cd2+的吸附量随着pH升高而增加,pH为6~8时草炭对Cd2+的吸附量趋于平稳;当溶液体系Cd2+初始质量浓度不超过800mg/L时,草炭对Cd2+的吸附未达到平衡,其吸附率随Cd2+初始浓度的增大而由98.60%降低至88.53%;草炭对Cd2+的等温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拟合,r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添加草炭能降低轻污染(总Cd为3.0mg/kg)土样中Cd2+浸出量,Cd2+钝化率随草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相对较低(1%~2%,质量分数,下同)的草炭添加量对重污染(总Cd为6.0mg/kg)土样中的Cd2+表现出活化效果,导致Cd2+浸出量增加;但较高(4%)的草炭添加量下,重污染土样中Cd2+的钝化率要明显大于轻污染土样;添加草炭能影响土样中Cd的存在形态。在2种污染程度的土样中添加草炭后,有效态、无机结合态和残留态Cd所占比例均降低,而有机结合态Cd所占比例均增加。
黄敏周开来杨海舟尹维文邢林生
关键词:草炭CD污染土壤浸出毒性CD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