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064)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晓南戴焱焱李小妹李荣陈梦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代谢
  • 4篇肥胖
  • 3篇儿童
  • 2篇营养
  • 2篇脂代谢
  • 2篇脂肪
  • 2篇乳期
  • 2篇能量代谢
  • 2篇高脂
  • 2篇哺乳
  • 2篇哺乳期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疾病
  • 1篇电阻抗
  • 1篇电阻抗法
  • 1篇调节蛋白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舒张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挪威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李晓南
  • 4篇戴焱焱
  • 3篇陈梦莹
  • 3篇李荣
  • 3篇李小妹
  • 3篇计晨琳
  • 3篇周楠
  • 3篇刘娟
  • 2篇王斐
  • 2篇彭璐婷
  • 2篇陈海燕
  • 2篇杨帆
  • 2篇李晓南
  • 1篇蒋维维
  • 1篇赵春玫
  • 1篇陈银花
  • 1篇蒋雪
  • 1篇侯淼
  • 1篇张琳
  • 1篇夏冬晴

传媒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World ...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ω-3脂肪酸对哺乳期过度喂养大鼠胃组织脑肠肽生长激素释放肽及血清瘦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哺乳期过度喂养大鼠断乳后给予ω-3脂肪酸,其胃组织中脑肠肽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表达和循环中瘦素(1eptin)浓度的变化,探讨哺乳期过度喂养及断乳后不同饮食干预对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出生后分为正常喂养组(NF组,每窝10只)和过度喂养组(OF组,每窝3只),出生3周后断乳,OF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OF+Con)、高脂饮食(OF+HF)及ω-3不饱和脂肪酸饮食ω-3PUFAs,OF+ω-3),NF组给予正常饮食(NF+Con)和高脂饮食(NF+HF)。每周记录体重及摄食量。6和16周时,进行糖耐量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eptin、ghrelin及甘油三酯(TG)浓度,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各组胃组织ghrelinmRNA和蛋白表达浓度。结果16周时,OF+HF组大鼠能量摄入、体重明显高于NF+HF组(t=-3.453,P=0.014;t=-6.406,P=0.000),血清TG高于OF+Con组(t=4.72,P=0.005),30min血糖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F=16.249,P=0.000),血清leptin持续高于其他各组,胃组织ghrelinmRNA亦明显高于OF+Con组(t=8.486,P=0.000),但胃组织ghrelin阳性细胞面积及血清ghrel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OF+Con组血清leptin水平高于NF+Con组(t=-3.274,P=0.031),OF+HF组血清leptin水平高于OF+Con组(t=3.028,P=0.014)。OF+ω-3组上述指标与正常饮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哺乳期过度喂养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更加敏感,更易发生肥胖、糖脂代谢失调,血清leptin和胃组织ghrelinmRNA表达持续增加,加重leptin抵抗和摄食调控的紊乱。ω-3PUFAs能改善哺乳期过度喂养造成的脂肪组织过度积聚、糖耐量受损、leptin抵抗,维持正常的leptin和ghrelin浓度。
刘娟刘艳华计晨琳侯淼赵春玫李晓南
关键词:高脂饮食Ω-3不饱和脂肪酸瘦素
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脂代谢的改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对肝细胞脂代谢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刺激HepG2细胞,建立肝细胞IR模型;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胞内脂滴形成;应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G含量;Real-time PCR检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MTP)等脂代谢相关因子及转录因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 :用浓度1×10-4 mol/L的胰岛素刺激细胞36 h后形成IR。IR细胞内脂滴增多,TG含量增加;IR细胞内脂合成相关的ACC、SREBP-1c的m 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LPL、CPT1、MTP、PPARα的m 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L-FABP m 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IR通过提高肝细胞脂合成、降低脂氧化过程,导致肝细胞内脂质异常堆积。
周楠蒋维维刘娟戴焱焱杨帆李晓南
关键词: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
静息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静息能量代谢指安静状态下维持机体细胞、器官正常功能所消耗的能量,受年龄、性别、脂肪分布及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确定个体能量的消耗有助于指导合理营养支持,预防营养不足或过度营养。间接能量测定值是评价能量代谢的金标准,但受条件限制,不能广泛开展。临床实践中,常利用各种预测公式推算静息能量消耗。但不同公式估计值差异较大,仍需发展新的、简便可行的能量代谢测定方法,从而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可靠依据。
张琳李晓南
关键词:能量代谢营养支持
早期过度喂养和高脂膳食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喂养对大鼠能量代谢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小窝鼠模型模拟哺乳期营养过度的环境,形成过度喂养组(small litter,SL组,每窝3只)或正常喂养组(normal litter,NL组,每窝10只)。3w断奶后给予高脂膳食喂养至13w模拟断乳后过度喂养环境,分为正常喂养组(NL)、哺乳期过度喂养组(SL)、断乳后过度喂养组(NL-HF)和持续过度喂养组(SL-HF)共4组。每周测量体质量及摄食量,分别于3w及13w用间接测热法检测大鼠总能量消耗,代谢测量分析系统分析大鼠摄食行为及运动情况。结果断乳时SL组总能量消耗显著低于NL组(P<0.05),且持续至成年,而两组运动量无明显差异(P>0.05)。断乳后高脂膳食也显著降低大鼠能量消耗水平,同时大鼠总运动量显著降低(P<0.05),而持续过度喂养组大鼠能量摄入、单餐摄食量及进食速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P<0.05)。结论哺乳期过度喂养和断乳后高脂饮食均降低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而持续过度喂养大鼠还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导致更为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陈冉张琳杨帆戴焱焱周楠李晓南
关键词:早期营养肥胖能量代谢
哺乳期过度营养对大鼠血压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出生后过度营养及高脂饮食对大鼠血压的影响,探讨哺乳期及早期持续过度营养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小窝鼠模型,SD大鼠雄仔出生3d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哺乳期正常营养组(10只/窝)和哺乳期过度营养组(3只/窝)。3周断乳后,再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组给予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至16周;共分为4组:正常营养组、哺乳期过度营养组、断乳后过度营养组、持续过度营养组。每周监测体质量,于3、16周测定大鼠内脏脂肪质量、收缩压及心率。取大鼠胸主动脉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测定。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硝酸还原法检测血管组织中一氧化氮,实时定量-PCR测定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出生后3周哺乳期过度营养组大鼠体质量[(77.80±0.57)g比(62.80±0.85)g,t=14.576,P〈0.01]、脂肪质量[腹膜后:(8.19±0.49)mg/g比(4.92±0.31)mg/g,t=5.629,P〈0.01;生殖周:(3.50±0.29)mg/g比(2.08±0.13)mg/g,t=4.552,P〈0.01]显著高于正常营养组大鼠;血管组织中磷酸化-eNOS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并持续到16周(F=15.215,P〈0.01);断乳后高脂喂养增加哺乳期过度营养组大鼠体质量、脂肪质量。至16周时,持续过度营养组出现高血压[(149±1.94)mmHg(1mmHg=0.133kPa),F=22.834,P〈0.01]、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F=7.648,P〈0.05)及磷酸化-eNOS的蛋白表达下降(F=15.215,P〈0.01),而断乳后过度营养组仅出现血压改变。结论哺乳期过度营养断乳后高脂饮食可导致高血压,血管组织磷酸化eNOS表达的持续下降可能是哺乳期过度营养诱导成年期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紊乱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刘娟陈梦莹戴焱焱夏冬晴周楠计晨琳李晓南
关键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一氧化氮
生物电阻抗分析、腰围和体质量指数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学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体质量指数(BMI)、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和腰围(WC)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上的一致性,探讨BIA和WC评估儿童体格生长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运用生物电阻抗仪测量儿童体质量、身高、体脂含量、骨骼肌含量、骨矿物质含量等,用软尺测量WC,按BMI和体脂百分比的参考值,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超重、正常和消瘦;按照WC分为正常与异常。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儿童2313例,其中男童1528例,年龄7.7岁(3.0~16.8岁);女童785例,年龄7.2岁(3.0—17.5岁)。男女童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01)。用BMI评价,超重、肥胖484例(20.9%),消瘦266例(11.5%);按BIA评价,超重、肥胖663例(28.7%),消瘦481例(20.8%);按WC评价,异常597例(25.8%)。在评价超重和肥胖时,WC和BIA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高,使用WC联合BIA分析超重肥胖时,女童的特异性较高,而男童敏感性较高;在评价消瘦时,BMI的敏感性高于BIA。结论BIA作为人群普查的常用指标是可靠的,若同时测量WC更为理想,BIA的高灵敏性更适用于儿童超重与肥胖的筛查。
曹佳彭璐婷李小妹蒋雪喜洋洋李荣李晓南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法体质量指数腰围
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ACC可以催化乙酰辅酶A生成丙二酰辅酶A,而后者作为长链脂肪酸合成的前体,既为脂肪酸合成提供供体,又可变构抑制脂肪酸转运至线粒体氧化,因此ACC在脂肪酸合成和代谢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ACC在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可成为多种代谢性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周楠李晓南
关键词:乙酰辅酶A羧化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指导被引量:11
2018年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论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超重和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增长,已构成21世纪全球医学和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1]。肥胖不仅改变儿童的体型和体能,同时增加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血脂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s,MS)等代谢性疾病的易感性,使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低龄化。因此,认识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现状和危险因素,实施成人期疾病在儿童时期的早期监测和指导,应成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晓南
关键词:肥胖并发症青少年儿童
健康教育对肥胖儿童认知、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索单次和多次健康教育对肥胖儿童认知,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及体重控制的影响,为儿童肥胖干预的实施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按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筛查学龄儿童,对肥胖儿童发放调查问卷,评估肥胖认知、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并分组给予单次或多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肥胖的判断和危害,科学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等。6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共有107名年龄6~13岁的肥胖儿童(男69人,女38人)纳入研究。资料完整90名,其中单次教育组44人,多次教育组46人。1)健康教育后两组儿童和家长对肥胖的认知水平均提高,但多次教育组儿童和家长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单次教育组(P<0.01);2)干预后,多次教育组总能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能量密度均降低(P<0.01),蔬菜份量增加(P<0.05),动物性食物及甜点、薯片的进食份额明显减少(P<0.01);单次教育组脂肪摄入减少(P<0.01),但总能量、食物份额量无明显改变;3)多次教育组在洋快餐、零食、看电视吃零食频率及看电视时间明显减少(P<0.01),但每日运动时间无明显变化;单次教育组生活方式无显著改变(P>0.05);4)干预后单次教育组BMI-SDS(body mass index-standard deviation score)无明显改变,多次教育组BMI-SDS降低(P<0.05)。【结论】对肥胖儿童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尤其是多次教育有助于提高肥胖儿童和家长认知能力,降低儿童总能量摄入,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进而降低BMI。
王斐陈梦莹陈海燕史晓燕李荣李小妹陈银花李晓南
关键词:肥胖健康教育饮食儿童
哺乳期过度营养对大鼠肝脏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过度营养对肝脏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日龄雄性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哺乳期正常营养组( NL组),每只母鼠哺育10只幼鼠;哺乳期营养过度组( SL组),每只母鼠哺育3只仔鼠。出生3周断奶。测量大鼠摄奶量、体质量、脂肪及肝组织质量。采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脂蛋白酯酶( LP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和微粒体三酰甘油转移蛋白(MTP)、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SREBP-1c、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出生2周, SL 组大鼠体质量( t =-5.997, P〈0.001)及摄奶量( t=-3.462,P=0.002)明显高于NL组大鼠,并持续至断乳(体质量:t=-17.019,P〈0.001;摄奶量:t=-2.276,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生3周,SL组大鼠脂肪组织质量[后腹膜(t=-7.643,P〈0.001);生殖周(t=5.997,P=0.001)]、肝组织质量(t=-7.812,P〈0.001)、肝指数(t=-3.829,P=0.003)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t=-2.703,P=0.022)高于NL大鼠,同时,SL组大鼠肝脏ACC mRNA(t=-3.751,P=0.007)、LPL mRNA(t=-2.721,P=0.017)及L-FABP mRNA(t=-2.521,P=0.026)表达水平高于NL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肝脏CPT1 mRNA(t=-1.531,P=0.155)及MTP mRNA(t=-1.741,P=0.09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组大鼠肝脏SREBP-1 c mRNA(t=-2.836,P=0.016)表达增加,与ACC、LPL变化一致,而PPARαmRNA(t=-0.854,P=0.41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哺乳期营养过度导致大鼠断乳期肝质量增加,血脂升高。肝组织ACC、LPL、L-FABP表达上调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而SREBP-1c可能参与脂合成代谢途径ACC表达的调控。
计晨琳戴焱焱周楠刘娟沙丽君周姗姗李晓南
关键词:肝脏脂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