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906)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毕艳朱大龙尹雯雯吴文君陈莹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抵抗
  • 4篇骨骼肌
  • 4篇固醇
  • 3篇蛋白
  • 3篇胰岛素受体
  • 3篇胰岛素受体底...
  • 3篇固醇调节元件...
  • 2篇胰岛素受体底...
  • 2篇棕榈
  • 2篇棕榈酸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肌细胞
  • 2篇骨骼肌细胞
  • 2篇固醇调节元件...
  • 1篇代谢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血红蛋白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朱大龙
  • 7篇毕艳
  • 4篇吴文君
  • 4篇尹雯雯
  • 3篇陈莹莹
  • 2篇沈山梅
  • 2篇曹姝
  • 2篇汤孙寅焱
  • 1篇时俊锋
  • 1篇房其军
  • 1篇冯文焕
  • 1篇徐天舒
  • 1篇胡明玥
  • 1篇杨慧杰
  • 1篇童国玉
  • 1篇孙婧
  • 1篇葛明
  • 1篇李翠柳
  • 1篇姜华
  • 1篇吴薇

传媒

  • 3篇中华糖尿病杂...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转录因子SREBP1c在高脂诱导L6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对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调控机制,以明确SREBP-1 c在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L6细胞经2%胎牛血清(FBS)诱导分化成肌管细胞,经500 μmol/L棕榈酸(PA)处理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L6肌管细胞经PA处理后0.5、1、3、6、12、24、48 h的SREBP-1c、p-IRS-1(Tyr608/612)、IRS-1、p-AKT(Ser473)、AKT的蛋白表达.检测L6肌管细胞过表达SREBP-1 c或用肝X受体(LXR)激动剂TO901317(5 μmol/L)处理后SREBP-1 c、脂肪酸合成酶(FAS)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SREBP-1 c转录因子对IRS-1启动子区域的调控作用.结果 L6肌管细胞经PA处理后,SREBP-1c蛋白表达在1h后即显著增高,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p-IRS-1(Tyr608/612)、IRS-1及p-AKT(Ser473)表达在6h后显著下降,AKT蛋白表达无变化.L6肌管细胞经LXR激动剂TO901317处理后SREBP-1c、FAS基因及蛋白表达增高,IRS-1基因表达下降,p-IRS-1(Tyr608/612)、IRS-1及p-AKT(Ser473)/AKT蛋白表达下降.L6肌管细胞过表达SREBP-1c后相关蛋白出现与LXR激动剂干预相似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SREBP-1c显著抑制IRS-1的启动子活性,SREBP-1c DNA结合域的酪氨酸突变成丙氨酸后则对IRS-1启动子无作用.结论 SREBP-1c通过抑制IRS-1基因转录表达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在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起关键作用.
吴文君毕艳汤孙寅炎尹雯雯陈莹莹朱大龙
关键词: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棕榈酸骨骼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底物-1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抑制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c(SREBP—lc)抑制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转录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将SREBP-1c表达质粒、IRS-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及海肾质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启动子{pRL-TK)采用Lipofectamin2000共转染L6细胞,以pCDNA3.1空质粒为对照,36h后裂解细胞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荧光素酶。将表达SREBP-1c的腺病毒感染L6肌管细胞,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作对照,感染48h后收取细胞抽提核蛋白,进行凝胶迁移滞后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分析SREBP-1c转录因子与IRS-1启动子区域的相互作用。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荧光素酶截断实验显示IRS.1启动子区域-450~-210bp为SREBP-1c的作用范围。序列分析显示IRS-1启动子-302~-292bp处存在SREBP-1c潜在的结合序列GCCTCCCGAG,该序列突变为TGTYAAATTA,荧光素酶实验显示SREBP.1c抑制野生型IRS-1启动子活性,而对突变型IRS-1启动子无抑制作用(分别为7.03±1.28比19.09±2.45、3.55±1.68比3.96±1.09,F=114.437、0.251,均P〉0.05);EMSA结果显示SREBP-lc蛋白与野生型探针直接结合,而不被突变探针所竞争。CHIP结果显示SREBP-1c可直接结合到IRS-1的启动子区域,定量分析显示PA组细胞SREBP-1c结合到IRS.1启动子区域的量为对照组的2倍,SREBP-1c过表达组为GFP组的5倍(分别为2.15±0.03比1.07+±0.24,5.48±1.28比0.86±0.19,t=6.8775、5.495,均P〈0.05)。结论SREBP-1c通过直接结合到IRS.1启动子区域的非典型固醇反应元件序列抑制IRS-1基因转录表达,继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转导。
吴文君时俊锋汤孙寅炎陈莹莹尹雯雯朱大龙毕艳
关键词: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棕榈酸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分子机制
胰岛素对骨骼肌细胞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的调节作用
2015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骨骼肌细胞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调节作用。方法将诱导分化完成的大鼠骨骼肌L6肌管细胞分为对照组、胰岛素组、磷酸酰基醇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胰岛素组、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胰岛素组、高脂对照组、高脂+胰岛素组、高脂+wortmannin+胰岛素组和高脂+compound C+胰岛素组。Western blot检测SREBP-1c、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组SREBP-1c、p-Akt、p-AMPK、p-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胰岛素组相比,wortmannin+胰岛素组SREBP-1c表达降低(P<0.05);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高脂+胰岛素组SREBP-1c、p-mTOR蛋白表达降低,p-Akt、p-AMPK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脂+胰岛素组相比,高脂+compound C+胰岛素组SREBP-1c表达升高(P<0.05)。结论骨骼肌细胞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对SREBP-1c的上调作用可能主要通过Akt-mTOR通路;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治疗对SREBP-1c的下调作用可能主要通过AMPK-mTOR通路。
曹姝毕艳汤孙寅焱吴文君尹雯雯朱大龙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骨骼肌细胞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对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表达调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合消化法取2~3 d SPF级雄性SD大鼠原代骨骼肌细胞,将原代细胞分为对照组(C)、对照+胰岛素组(C+I)、高脂组(PA)及高脂+胰岛素组(PA+I).将表达SREBP-1c腺病毒转染L6细胞,根据感染复数(MOI)分为含绿色荧光蛋白阴性载体(GFP)组、MOI值为5、50、100、200组.将靶基因为SREBP-1c的干扰RNA (siRNA)转染L6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siRNA组及SREBP-1c siRNA组.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REBP-1c、IRS-1、蛋白激酶B(Akt)基因及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多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结果 与C组相比,PA组SREBP-1c基因和蛋白水平升高(分别为2.72±0.08比1.00±0.18,3.02 ±0.19比1.00±0.05,t=15.240、18.289,均P<0.05),IRS-1基因和蛋白水平降低(分别为0.71 ±0.04比1.00 ±0.05,0.82 ±0.04比1.00±0.04,t=-7.960、-6.052,均P<0.05),丝氨酸磷酸化IRS-1蛋白表达升高,丝氨酸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下降(t=20.987、-5.869,均P<0.05).与GFP组相比,MOI值为50、100和200组的SREBP-1c基因和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升(均P<0.05),IRS-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siRNA组相比,SREBP-1c siRNA组SREBP-1c基因和蛋白水平降低,IRS-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SREBP-1c可抑制骨骼肌IRS-1胰岛素信号通路,参与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尹雯雯毕艳陈莹莹汤孙寅焱孙婧吴文君曹姝朱大龙
关键词: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抵抗骨骼肌细胞
津力达颗粒对胰岛素抵抗SD大鼠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JLG)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SD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诱导SD大鼠IR模型。成功建模25只,分为A组(模型对照,7只)、B组(JLG 1.4g/kg灌胃,9只)和C组(二甲双胍265mg/kg灌胃,9只)。取9只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D)组。干预10周后,行腹腔糖耐量试验,计算IR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血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HE及油红O染色。结果与D组相比,A组存在明显糖脂代谢紊乱。与A组相比,B组糖、脂代谢明显改善,HOMA-IR降低,ISI增加(P<0.05)。B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结论 JLG可通过改善糖、脂代谢、调控炎症因子分泌和减少脂质异位堆积改善模型SD大鼠的IR。
房其军沈山梅毕艳徐天舒姜华葛明吴薇朱大龙
关键词:津力达颗粒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糖代谢脂代谢
糖化血红蛋白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为评价糖耐量水平而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者91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HbA1c,根据HbA1c水平将受试者分为HbA1c <5.7%(277例)、5.7%≤HbA1c≤6.4%(391例)及HbA1c>6.4%组(245例);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205例),糖调节受损组(IGR,328例)及2型糖尿病组(T2DM,380例).以1/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1/HOMA-IR)、Matsud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M)评价胰岛素敏感性,以处置指数DI(早时相DI30、总时相DI120)评估校正胰岛素敏感性之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多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类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胰岛功能相关指数在校正性别、年龄、BMI之后采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与HbA1c <5.7%组相比,5.7%≤HbA1c≤6.4%组的DI30、DI120、ISIM、1/HOMA-IR分别下降了39%、33%、13%、14%;HbA1c>6.4%组的DI30、DI120、ISIM、1/HOMA-IR分别下降了68%、66%、21%、32%(F=12.765 ~ 317.316,均P<0.05).在正常糖耐量阶段的人群中,5.7%≤HbA1c≤6.4%组的DI30、DI120明显低于HbA1c<5.7%组(F=4.516、4.215,P<0.05);在HbA1c< 5.7%的人群中,DI30及DI120按照NGT→ IGR→T2DM的方向下降(F =87.604、108.369,P<0.05).结论 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及胰岛素抵抗共同促进了HbA1 c的升高;HbA1c与血糖结合能够更好地反映个体胰岛功能情况.
李翠柳杨慧杰童国玉毕艳朱大龙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Β细胞功能DIABETES
GLP-1受体激动剂对小鼠棕色脂肪细胞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研究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对小鼠棕色脂肪细胞功能基因表达和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棕色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前分4组:GLP-1(10-8mol/L)组、GLP-1(10-9mol/L)组、L-NAME(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10-3mol/L)组和对照组。干预结束后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棕色脂肪细胞基因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均数比较。结果 形态学研究发现GLP-1组细胞内脂滴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GLP-1组棕色脂肪特异性基因[解耦连蛋白1(UCP1)、细胞死亡介导的DNA碎片因子样受体a(Cidea)、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分化基因[PR包含域16区(PRDM16)、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一氧化氮途径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7.36、29.57、66.76、13.78、4.14、105.47、346.57(均P〈0.05)。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某些途径促进棕色脂肪细胞功能基因表达的增加,增强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促进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向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分化,且高浓度GLP-1的作用更明显。
沈山梅石欢毕艳冯文焕王维敏金玺韩小娟胡明玥朱大龙
关键词:胰升糖素样肽1棕色脂肪白色脂肪一氧化氮合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