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6004)

作品数:7 被引量:179H指数:6
相关作者:齐义泉王东晓王卫强杜岩陈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中尺度
  • 3篇中尺度涡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涡旋
  • 2篇夏季
  • 2篇季风
  • 2篇高度计
  • 1篇盐层
  • 1篇叶绿素浓度
  • 1篇中尺度涡旋
  • 1篇上升流
  • 1篇年际变化特征
  • 1篇群岛
  • 1篇热含量
  • 1篇卫星高度计
  • 1篇卫星高度计资...
  • 1篇卫星跟踪
  • 1篇温盐
  • 1篇夏季风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5篇齐义泉
  • 3篇王东晓
  • 3篇王卫强
  • 2篇谢强
  • 2篇陈举
  • 2篇杜岩
  • 1篇王文质
  • 1篇王静
  • 1篇程旭华
  • 1篇苏纪兰
  • 1篇陈荣裕
  • 1篇苏京志
  • 1篇佟景全
  • 1篇毛庆文
  • 1篇王桂华
  • 1篇赵辉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夏季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温盐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5年
应用2002年5月9—22日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季风转换期间南沙群岛海域的水文状况,并对比了调查海域不同区域的温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转换期间海洋表层温度较高,基本在 30℃以上,垂直结构上温度层结比较稳定。东北 西南走向界线两侧海域的温盐状况有明显的差异:西北部海域温度较高,垂向上有逆盐层现象;东南部海域温度相对较低,盐度的垂向结构上显示有双跃层现象,两海区水文特征的差异与季风结构和局地环流有密切的关系。从连续站温盐的时空剖面图可以看到,跃层以下,不规则的半日周期内潮对温盐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毛庆文王卫强齐义泉陈荣裕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6
2005年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度基本出现在春季的4月或5月,而最高浓度出现的月份却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央海盆区出现在12月,在广东沿岸海区出现在7月,在越南东南部近岸海域在8月和12月有两个最高值;在吕宋海峡的西部区域,尽管叶绿素浓度的最高值也出现在12月,但是叶绿素浓度的最低值却出现在夏季的7月.在空间上近岸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央海盆区,西部海域普遍高于东部海域.南海叶绿素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与流场(如上升流等)、海面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变化有关,也与陆源物质的输入等关系密切.
赵辉齐义泉王东晓王文质
关键词:叶绿素浓度SEAWIFS上升流
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南海热含量的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06年
本文从海面高度异常与海洋热含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出发,利用1992-2004年多颗卫星融合海面高度资料,对南海海域的热含量异常进行了计算.这一计算结果与基于气候态温盐资料计算的热含量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得到的结果还显示南海热含量异常具有明显的长周期变化,表现为:1992-1998年基本保持比较稳定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之后,热含量出现明显的跃变,这一跃变一直维持到2001年,在2002年开始出现热含量的递减趋势.对此时间序列进行谐波分析可以看出,南海热含量异常除了具有显著的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明显的0.5、1.5、2.4、4年和6年的变化周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海12月份热含量异常可以作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种预报指标.
佟景全王静齐义泉
关键词:卫星高度计资料谐波分析南海夏季风爆发
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05年
近20年以来,南海环流及中尺度涡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海洋学家相当的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随着高度计资料的广泛应用以及涡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南海中尺度涡的研究越趋活跃。简要介绍南海大尺度环流的主要工作,并着重分析南海多涡结构观测以及形成机理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
王桂华苏纪兰齐义泉
关键词:中尺度涡
南海海洋动力过程观测与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4年
主要从动力学角度回顾了近年来与南海环流有关的南海物理海洋学调查与模拟研究的进展。目前,对南海上层海洋海盆和次海盆尺度季节性环流的基本模态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对特定区域中尺度的环流特征也达成共识。已有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南海准定常涡旋的空间分布,获得其时间演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其形成和演化的可能因素;研究行星波动在南海环流建立与调整过程中的作用,获得南海低阶行星波动的速度场分布以及南海环流建立与调整的典型时间尺度;分析并讨论南海与其周边海域,尤其是与西太平洋海域水交换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初步了解海峡水交换的季节差异及其水平和垂向结构,提出黑潮入侵南海的几种形式。未来南海环流的研究方向将扩展到能量学机制方面,并包括热量、动能、动量和涡度等物理量的多时空尺度迁移。
杜岩王东晓陈举王卫强谢强
关键词:南海环流涡旋ROSSBY波
利用回归模型模拟卫星跟踪海洋漂流浮标轨迹被引量:16
2005年
分析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风海流结果表明: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具有良好相关性。针对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运动的准地转性,建立了以海表地转流为主要回归自变量的几种回归模型,用以模拟浮标漂流轨迹,以期对浮标运动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南海中伴随涡旋运动的2个浮标模拟试验显示,诸多模型中以海表地转流、风海流及背景流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模拟浮标漂流轨迹效果较好。利用该回归模型,模拟出南海2个漂流浮标轨迹和真实轨迹距离偏差较小且二者运动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回归模拟所得风海流、海表地转流及背景流发现:涡旋中心附近浮标漂移主要受地转流的控制,而涡旋边缘处风海流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是这部分贡献使得浮标能够进入(脱离)涡旋。背景流的空间分布决定着浮标漂移的最终去向,特别是背景流方向改变的区域,背景流的存在使得模拟浮标轨迹能够像真实轨迹一样运移。
苏京志王东晓陈举杜岩谢强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
南海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8
2005年
以11a(1993—2003年)TOPEX/Poseidon、Jason和ERS1/2高度计的融合资料为基础,统计了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分析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结合QuikSCAT、ERS1/2风场资料初步探讨了南海中尺度涡形成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中尺度涡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而季风强迫是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冬季冷涡(气旋涡)主要分布在吕宋岛西北和越南东南海域,而暖涡(反气旋涡)主要在18°N以北出现。春季暖涡在南海中部开始出现并得到充分发展。夏季暖涡明显多于冷涡,暖涡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南和吕宋岛西北海域,而冷涡分布于越南以东和南海东北部。秋季冷涡主要分布在越南沿岸,暖涡则分布在南海东北部;11a海面高度异常均方根的时空分布变化也显示了南海中尺度涡存在较强的年际变化。
程旭华齐义泉王卫强
关键词:高度计中尺度涡年际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