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6003)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蔡树群龙小敏王盛安黄企洲陈荣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南沙群岛
  • 2篇水交换
  • 2篇涡旋
  • 2篇环流
  • 2篇季风
  • 2篇海区
  • 2篇春季
  • 1篇动力过程
  • 1篇动力机制
  • 1篇中尺度
  • 1篇群岛
  • 1篇南沙海区
  • 1篇南沙群岛海区
  • 1篇环流结构
  • 1篇NUMERI...
  • 1篇THE_SO...
  • 1篇PER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龙小敏
  • 4篇蔡树群
  • 3篇王盛安
  • 2篇董丹鹏
  • 2篇黄企洲
  • 2篇陈荣裕
  • 1篇甘子钧
  • 1篇李志伟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春季南沙群岛海区环流结构的探讨被引量:14
2004年
根据春季在南沙群岛海区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利用P矢量方法对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春季从加里曼丹岛至巴拉望岛以西附近海区的上层流场基本表现为反气旋性弯曲(涡),南沙群岛海区北部的深层水大体呈偏东向流动;2个航次得到的海区温、盐和流场的空间分布变化十分明显,这可能与调查期间风场的差异有关;2个航次的结果都表明春季巴拉巴克海峡水交换的流量都较小。
蔡树群龙小敏陈荣裕王盛安黄企洲
关键词:环流涡旋南沙群岛
南海春季南沙海区上层暖水及其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2006年
通过对南海春季(2002年2-5月)南沙海区月平均海面温度的卫星遥感资料及2002年5月的现场实测的CTD资料分析表明,该海域春季位于巴拉望岛西部的上层水体存在着一强度相对较弱的暖水舌,该暖水明显不同于巴拉巴克海峡东南部的冷水,且其相对温差从冬季到春季逐渐减弱.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利用P矢量方法对流场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暖水区所在的流场位于一个反气旋性弯曲的范围内.通过一个单层/两层耦合模式,利用与观测同一时期的风应力卫星遥感资料,来探讨该暖水所对应的反气旋性弯曲流场形成的动力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反气旋性弯曲很可能是冬季遗留下来的残留反气旋涡,而不太可能是由苏禄海通过巴拉巴克海峡的进入南海的入流所形成.
蔡树群龙小敏王盛安陈荣裕
关键词:水交换季风
南海中尺度波动现象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Kelvin波和Rossby波是经常出现于海洋中的边界波;南海的复杂岸线、陡变地形和热盐场时空结构的不均匀性具有形成强迫Kelvin波和地形Rossby波的条件。现有研究表明,南海大部分中尺度涡形成于东部一些较大岛屿附近;这些中尺度涡一旦形成后,就在β效应作用下向西移动并最终耗散于西边界,且其波动一般以Rossby波的形式向西传播。因此,南海环流的多涡结构与中尺度波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南海北部,中尺度涡主要由黑潮入侵和风应力旋度所诱生,而在南海南部而以风应力旋度为主要成因。提出了利用线性波动动力学模式来研究南海南部中尺度波动、分析风应力强迫所产生的中尺度波动特征和规律,并据此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式来揭示该海区环流的动力学和热动力学机制的思路,以便了解该海区流场季节性变化与中尺度波动之间的内在关系。
蔡树群董丹鹏王盛安龙小敏黄企洲
关键词:环流涡旋
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的初步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一个简化的上混合层垂直积分模式,对南海南部"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季,南沙暖水的形成主要来自海面净热通量的贡献,而通过热平流、苏禄海或巽它陆架以南的暖水进入的贡献甚小;(2)在冬季,南沙群岛海区流场强度增大,热平流项的贡献大于或等于海面净热通量的贡献,海温的降低幅度也较其他深海区的要大。但由于该海区在此前的季节中初始温度场较高,因而使得该海区的海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3)南沙暖水的形成和维持高温的机制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蔡树群甘子钧李志伟龙小敏董丹鹏
关键词:南沙群岛动力过程
Spring upper warm water of the Nansha Islands sea are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numerical study on its dynamic mechanism被引量:2
2006年
According to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onthly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and in situ observational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data, it is shown that in spring, at the upper layer to the west of Palawan Island, there exists a relatively weak warm water tongue which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ld water southeast of the Balabac Strait. The rel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rm and cold water reduces gradually from winter to spring. P-vector method i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current field based on the in situ observational data, which shows that the warm water is within an anti-cyclonic meander.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wind stress during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a coupled single-layer/two-layer model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is anticyclonic meander current field corresponding to the warm water tongue.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anticyclonic meander could be mainly the residue of the winter anticyclonic eddy, rather than formed by the inflow water from the Sulu Sea via the Balabac Strait.
CAI Shuqun LONG Xiaomin WANG Sheng'an CHEN Rongyu
关键词:南沙群岛水交换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