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803RJZA031)

作品数:8 被引量:165H指数:7
相关作者:刘长仲钱秀娟杜军利张廷伟武德功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豆蚜
  • 3篇苜蓿
  • 3篇豌豆蚜
  • 2篇三叶
  • 2篇三叶草
  • 2篇色型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种群
  • 2篇彩斑
  • 1篇多异瓢虫
  • 1篇蚜虫
  • 1篇亚致死
  • 1篇亚致死效应
  • 1篇氧化酶
  • 1篇药剂
  • 1篇幼苗
  • 1篇致死效应
  • 1篇生活史
  • 1篇生命表

机构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作者

  • 8篇刘长仲
  • 4篇钱秀娟
  • 3篇张廷伟
  • 3篇杜军利
  • 2篇武德功
  • 1篇孟银凤
  • 1篇窦晓青
  • 1篇陈洁
  • 1篇陈应武
  • 1篇兰金娜
  • 1篇相红燕
  • 1篇刘乾
  • 1篇马亚玲
  • 1篇孙鹭
  • 1篇惠婧婧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2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的功能反应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研究了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对三叶草彩斑蚜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方程较好地拟合,经卡平方检验误差不显著(p>0.05);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的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经卡平方检验误差不显著(p>0.05)。
刘乾刘长仲孙鹭窦晓青
关键词:七星瓢虫多异瓢虫捕食作用
不同紫外辐射时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后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研究不同紫外(UV-B)辐射时间对2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usm)后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其对紫外胁迫的适生性。将2种不同体色的豌豆蚜成蚜经过40W紫外辐射1,2,4,6,8,10h后,单头饲养在甘农3号(G3)和甘农5号(G5)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最终获得各处理F2代豌豆蚜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短时间辐射下(1,2h),在G3上红色型豌豆蚜F2代的生长发育显著加快,但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无显著变化,绿色型则均无显著变化,在G5上2种体色型豌豆蚜F2代均无显著变化;长时间辐射处理下(10h),2种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均显著延缓,在同一苜蓿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延缓比例均大于红色型;紫外辐射对2种色型豌豆蚜F2代的生长发育延缓比例在G5上均大于G3上。紫外辐射对2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可遗传的,在G3上,短时间紫外辐射能够促进红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在G3和G5上,长时间紫外辐射均能抑制2种体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且绿色型比红色型敏感,表明紫外胁迫对豌豆蚜的影响与苜蓿品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杜军利武德功张廷伟钱秀娟刘长仲
关键词:紫外辐射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
紫外线(UV-B)辐射对不同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2年
为了明确紫外线(UV-B)辐射对红色型和绿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将2种不同色型豌豆蚜的初生若蚜经过40 W UV-B波段紫外线每日照射30 min,在3种温度梯度(16℃、20℃、24℃)和2种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甘农5号"条件下,在人工气候箱中单头饲养,测定各个处理豌豆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在"甘农3号"上,16℃时,在UV-B辐射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和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20℃时,UV-B辐射下红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P<0.05),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也显著减少(P<0.05),体质量差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24℃时,UV-B辐射下绿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P<0.05),体质量差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也显著减少(P<0.05)。在"甘农5号"上,在16℃时,UV-B辐射下红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P<0.05),体质量差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也显著减少(P<0.05);在20℃和24℃时,UV-B辐射绿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P<0.05),体质量差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也显著减少(P<0.05)。由此可知,UV-B辐射对豌豆蚜的影响与温度和苜蓿品种均密切相关。
杜军利武德功张廷伟钱秀娟刘长仲
关键词:豌豆蚜色型苜蓿生物学特性
吡虫啉对豌豆蚜的亚致死效应被引量:28
2009年
室内测定了吡虫啉的亚致死剂量(LC20、LC30、LC40)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吡虫啉亚致死剂量的增加,豌豆蚜F0代成蚜的寿命显著缩短,产蚜量显著降低。亚致死剂量也使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降低,而发育历期、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
惠婧婧刘长仲孟银凤陈洁
关键词:吡虫啉亚致死效应豌豆蚜种群参数
苜蓿斑蚜对三个苜蓿品种幼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32
2009年
采用室内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HA-3(高抗)、甘农三号(中抗)和Hunter River(低抗)3种不同抗蚜苜蓿品种受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为害幼苗初期植株叶片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斑蚜为害后,3个苜蓿品种的SOD、POD、PPO的活性都显著上升,且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强;苜蓿品种之间的SOD、POD、PPO活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虽然HA-3苜蓿正常植株的SOD活性较高,但由于甘农三号苜蓿受蚜虫胁迫后SOD活性增长量大,使蚜虫胁迫植株的SOD活性与HA-3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OD和PPO的活性在3个苜蓿品种正常植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受蚜虫胁迫后,HA-3苜蓿的POD和PPO活性较高,甘农三号苜蓿次之,Hunter River苜蓿较低;3个苜蓿品种SOD、POD、PPO活性变化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其田间抗蚜性的差异水平。此研究对苜蓿抗蚜品种的选育及对蚜虫的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刘长仲兰金娜
关键词:苜蓿斑蚜苜蓿幼苗保护酶
蚜虫的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被引量:58
2014年
本文综述了蚜虫的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蚜虫有不全周期、全周期生活史两种不同的生活周期;高强度紫外线会引起其体色遗传分化;最适生长温度为15~30 ℃, 湿度为70%;光照与昆虫的生活习性及行为密切相关, 但目前有关蚜虫对光照反应的相关报道并不多。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的产物对蚜虫具有毒杀、驱避、麻醉、抑制生长发育或引诱作用;多功能性转基因植物可有效防治蚜虫。为了深入认知不同蚜虫的生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针对不同蚜虫种类的光感特性等理论研究及防治技术的工作亟待开展。
马亚玲刘长仲
关键词:蚜虫生活史防御反应光合作用
4种药剂对苜蓿常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试验采用5.0%蚜虱净、0.6%虫螨光、4.5%高效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4种农药对田间虫害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低毒农药蚜虱净、虫螨光对紫花苜蓿上的豌豆蚜、蓟马和盲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d,蚜虱净和虫螨光对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95%,86%和74%以上。与高效氯氰菊酯和氧化乐果等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效果相似,可以替代该类药剂。
相红燕钱秀娟刘长仲
关键词:药剂苜蓿害虫
温度对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探讨温度对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实验室研究了15~35℃范围内共9个温度下三叶草彩斑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在35℃下不能存活.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显著缩短,在15~32℃内为18.33~4.02d,存活率在40.0%~83.6%,25℃下若虫的存活率最高、32℃下存活率最低.成蚜的平均寿命在10.64~20.87d,23℃下寿命最长、32℃下最短.产蚜高峰期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除15℃为15d以外,其余温度下均在3~6d.平均繁殖力和单头最高繁殖力以25℃下最高,分别为82.0和149.0头.平均世代周期随着温度的上升从15℃的31.17d逐渐缩短到32℃的10.17d.净增殖率在25℃下最大(68.62),32℃下最小(13.96).内禀增长率在0.10~0.30d-1,其中28℃下最高、15℃下最低.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97.83d.℃.繁殖力、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
刘长仲杜军利张廷伟钱秀娟陈应武
关键词:温度繁殖生命表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