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00514)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3
相关作者:韩建业褚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中西文化交流
  • 1篇学术思想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发掘
  • 1篇齐家文化
  • 1篇青铜
  • 1篇青铜时代
  • 1篇文明
  • 1篇马家窑
  • 1篇马家窑文化
  • 1篇考古
  • 1篇考古调查
  • 1篇考古学
  • 1篇考古学家
  • 1篇古学
  • 1篇合金技术
  • 1篇二里头
  • 1篇二里头文化
  • 1篇彩陶

机构

  • 4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4篇韩建业
  • 1篇褚旭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西域研究
  • 1篇南方文物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50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南道被引量:8
2012年
距今550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从甘肃中南部向西南挺进至四川西北部,再深入影响西藏东南而形成卡若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卡若文化或类似文化穿越山口而至喜马拉雅山南缘,然后沿着山麓西进,终至克什米尔地区而形成布尔扎霍姆(Burzahom)文化,这样就构成一条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南道。这个通道不可能像汉代前后所谓"丝绸之路南道"那样,短期内主要通过偏南平原城市间链接完成贸易,而主要是通过文化上环环相扣的影响渐次形成,但总体上也当是人群西移过程的反映。反过来,西北地区最早出现的绵羊、小麦等也不排除是由此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可能性。
韩建业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马家窑文化
严文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要被引量:1
2013年
严文明教授,生于1932年,湖南华容人。著名考古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UIPPS)常务委员等。严文明教授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兼及商周考古,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田野考古和室内整理项目。如河南洛阳王湾遗址的发掘及伊洛地区考古调查(1960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遗址发掘及洹河两岸考古调查(1962年),甘肃兰州青冈岔遗址发掘及雁儿湾遗址的资料整理(1963年)。湖北宜都红花套遗址的发掘(1974年)。湖北江陵楚纪南城和毛家山遗址的发掘及松滋桂花树遗址的资料整理(1975年)。陕西周原凤雏西周宫殿基址和贺家墓地的发掘(1976年)。山东烟台地区史前遗址的调查发掘(1979年),山东长岛北庄遗址的发掘(1980年),山东栖霞杨家圈遗址的发掘和区域调查(1981年),山东长岛、益都、烟台、乳山等地遗址的发掘(1982年),山东长岛、昌乐、章丘等地遗址的发掘(1983~1985年),广东北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调查发掘(1985年),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的发掘(1986—1990年)。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的发掘(1991—1993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发掘(1993—1995年),浙江桐乡普安桥遗址的发掘(1996—1997年)等。
褚旭韩建业
关键词:学术思想文明遗址发掘考古学家考古调查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被引量:57
2013年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韩建业
略论中国的“青铜时代革命”被引量:17
2012年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大部地区在技术经济、文化格局、社会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革现象,堪称一次"青铜时代革命"。这次重大文化变革当与西方青铜文化的影响和刺激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气候向干冷转化这个大的环境背景。
韩建业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齐家文化青铜时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