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104)

作品数:40 被引量:10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宗刚李国聪丁燕燕余琼李静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文学
  • 15篇民国
  • 15篇教育
  • 12篇教育体制
  • 8篇小说
  • 6篇代文
  • 6篇文学教育
  • 6篇国文
  • 5篇作家
  • 5篇文化
  • 5篇民国教育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五四文学
  • 4篇现代文
  • 4篇现代文学
  • 4篇辑校
  • 3篇影像
  • 3篇月刊
  • 3篇《国文月刊》
  • 2篇当代文学

机构

  • 38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作者

  • 36篇李宗刚
  • 3篇李国聪
  • 2篇丁燕燕
  • 1篇金星
  • 1篇陈志华
  • 1篇关珊
  • 1篇李静
  • 1篇余琼
  • 1篇李静

传媒

  • 4篇山东社会科学
  • 4篇鲁迅研究月刊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齐鲁学刊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史哲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9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文化在民国教育体制下的整合与提升——以茅盾早期作文与教师批语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清末民初的新式教育中的国文课程,尤其是作文写作教学,在继承私塾教育注重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基础上,又辅以西方的现代教育的科学精神,由此使得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学生逐渐完成了向现代文化的位移,为他们创作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式教育下的国文课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写了私塾教育那种注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而且更为深远的变革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作文写作的模式,即从以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写作逐渐转向以抒发自我真实情感和思想的写作。茅盾中学时期的作文批语,承载着教师们对茅盾思想的启迪和教育,深刻地影响到他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为其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宗刚谢慧聪
关键词:新式教育作文批语
杨振声的文学教育实践与文学教育思想被引量:2
2015年
杨振声的文学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文学教育的起步期、文学教育的发展期和延伸期。杨振声不遗余力地让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不仅缘于其新文学作家的身份,而且还缘于他对建设中国新文学课程的一种自觉。杨振声把新文学纳入大学课堂,是将其纳入到中国现代文学传承链条之中加以确认和凸显,从薪火的代际相传着眼的。在民国教育体制内,杨振声作为作家型教师,奉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为圭臬,通过致力于让"新文学在大学里"的孜孜实践,为新文学在大学里站稳脚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相对应,当时的大学里因有了新文学的立足之地,新文学也由此找寻到其传承者,二者相辅相成,最终使新文学在大学获得了长足发展。
李宗刚
关键词:文学教育
胡适的父权缺失与母权凸显——兼论中国传统女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2014年
胡适成长为具有历史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化巨人,固然与其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美国现代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胡适在其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即胡适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其独特的家庭状况,尤其是因胡适的父权缺失而导致的母权凸显,对其人生底色起到了"着色"的作用:其一,胡适母亲对丈夫的崇拜,以及对"念书"的推崇,深刻地改写了胡适的人生轨迹;其二,胡适母亲注重培养胡适的内省品格,并内化为其自我认知,这为其思想和情感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三,胡适的孤儿寡母的人生经历,使得其对寡母的情感状态有着更为深切的同情和理解,这既培养了胡适对苦难人生的真切感悟能力,也使其从对母亲的报答养育之恩出发,进而升华为对民族、国家的报答。总的来说,在胡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胡适母亲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李宗刚
关键词:母权五四文学
民国教育体制内的朱自清及其历史影像被引量:1
2016年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也是民国教育体制内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朱自清从求学于清华大学,到留学归来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作为一个身在民国教育体制内的现代知识分子,不仅从事现代文学的创作实践,而且从事大学的现代文学教育。然而,对朱自清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我们尚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以至于在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着力凸显的只是散文家的朱自清,尤其是具有民族气节的散文家朱自清,这便忽视了作为文学教育家和学者的朱自清。其实,在民国教育体制内,朱自清的历史影像依次展开的次序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影像、学者和教育家影像以及散文家影像。这一现象说明,中国现代文学在确立之后,沉潜于新文学作家情感和思想深处的重学术轻创作的潜意识,还是在不经意间泛上了他们的意识层面,成为制导其为文治学的潜在因素,并促成了他们从文学家的影像向学者影像的转换。
李宗刚关珊
关键词:文学教育
作家全集需注重对作品原貌的呈现——以《沈从文全集》收录的《短篇小说》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的钩沉和校勘工作取得显赫成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全集也相继出版。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些全集所收录的作品与原始版本相去甚远,且并未在文中加以必要的说明,《沈从文全集》所收录的演讲稿《短篇小说》便是一个典型的个案。笔者认为,全集的编校不仅要对原始版本有着清晰的呈现,而且对后来的修订版本也应予以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历史现场,在文学史书写中展示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和规律。
李宗刚李国聪
关键词:《国文月刊》历史现场
《新青年》编辑约稿与鲁迅现代小说的诞生被引量:5
2017年
鲁迅成长为新文学作家,是诸多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新青年》编辑的约稿对鲁迅成为新文学作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向鲁迅约稿,使得期刊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在这种新生产方式的制导下,作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便继承了期刊的文化立场;编辑所编发出来的作品便体现了期刊的文化诉求;读者所阅读的作品便渗透了期刊的文化期待。《新青年》正是在这种期刊生产方式转变的基础上,才向"名不见经传"的潜在作者鲁迅约稿。这种新的期刊生产方式,既改写了潜在作者鲁迅的人生轨迹,又改变了《新青年》在文化发展历史上的边缘地位,同时也促成了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对新文化启蒙运动的认同和发扬。
李宗刚
关键词:钱玄同《狂人日记》
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确立与传统社会的关系裂变--以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失和作为考察对象被引量:5
2020年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既定关系是预先设定好的,所谓“兄弟怡怡”便是人们理想中的兄弟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确立,传统社会的这种既有关系开始出现裂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便是其中的代表。传统社会所谓“兄弟怡怡”事实上是建立在“人”作为自我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确认、个性意识没有觉醒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周氏兄弟失和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个人从家庭这一地理空间的羁绊中走出并最终确立自我主体性的历史必然,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带有某种普遍性文化现象。兄弟失和对周氏兄弟各自主体精神和主体情感世界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由此改变了他们两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他们文学世界的建构。
李宗刚
关键词:兄弟失和家庭伦理
1947-1948年《诗创造》目录辑校被引量:1
2013年
《诗创造》是刊发中国现代诗歌的主要刊物之一。该刊于1947年7月创刊,1948年10月被查封,前后共出刊16期。第一卷共计12期,第二卷共计4期。《诗创造》中刊载的内容基本分为国内诗人作品、外国诗人译作、理论及评介文章三个部分。《诗创造》共计刊发了475篇作品,其中国内诗人诗作352篇,国外诗人译作70篇,理论与评介文章29篇,编者刊发的《编余小记》《诗人与书》等系列专栏文章24篇。在《诗创造》中,"九叶诗派"的诗人杭约赫、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袁可嘉6位诗人共发表了30篇作品,其中21篇是原创诗作,3篇是翻译作品,6篇是理论与评介文章。
李宗刚李静
关键词:九叶诗派
民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反作用辨析被引量:2
2017年
民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正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具体来说,这种正方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民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方向起到了奠基作用,它从整体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风貌;二是民国教育体制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提供了赖以从事文学创作的栖身之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良性生产提供了条件;三是民国教育体制确立了白话文的合法地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反方向来看,民国教育体制又规范和制约了中国现代文学所可能企及的高度。对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我们既要坚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扩大或遮蔽这种作用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李宗刚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教育西南联大
民国教育视阈下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从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说起被引量:3
2017年
在中国现代文学关于民国教育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中,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无法绕开的一部重要作品。叶圣陶正是通过《倪焕之》对民国政治、民国教育以及在此历史大潮裹挟下的个人命运进行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展现了历史蜕变的艰难历程。在《倪焕之》这部小说中,叶圣陶在民国教育视阈下对女性困惑和代际冲突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不仅使其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文学魅力,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一个基本范式。无意于成为作家的叶圣陶,却开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河,成为中国文学史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存在,其内在的缘由值得深入阐释。
李宗刚
关键词:叶圣陶《倪焕之》教育小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