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2006-3-5)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潘连德马召腾蒋鑫刘至治曾珍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松江鲈
  • 8篇松江鲈鱼
  • 8篇鲈鱼
  • 4篇种群
  • 2篇养殖
  • 2篇鱼类
  • 2篇SCAR标记
  • 1篇地理分布
  • 1篇行为学
  • 1篇亚显微结构
  • 1篇药物控制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群体
  • 1篇野生种群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效果
  • 1篇有害藻华
  • 1篇鱼类种群
  • 1篇藻华
  • 1篇藻类

机构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12篇潘连德
  • 5篇马召腾
  • 4篇蒋鑫
  • 4篇刘至治
  • 2篇蔡飞
  • 2篇曾珍
  • 1篇张饮江
  • 1篇唐文乔
  • 1篇陈孝花
  • 1篇王茜
  • 1篇邱进
  • 1篇张帅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Zoolog...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江鲈鱼野生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现状分析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Heckel)隶属于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鱼属(Trachidermus),俗称'四鳃鲈'等,是一种降海溯河洄...
刘至治曾珍潘连德马召腾
关键词:松江鲈鱼ISSR
文献传递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被引量:24
2011年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陈孝花潘连德张饮江
关键词:丝状藻类有害藻华药物控制中毒机理
松江鲈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和SCAR标记的转化被引量:9
2012年
首先, 从294条10个碱基随机引物中, 筛选出32条多态性引物, 对富春江、黄河、滦河和鸭绿江等4个松江鲈鱼 (Trachidermus fasciatus)野生群体共120尾个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松江鲈鱼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主要表现在:① 在扩增得到的591个位点中, 有515个(87.14%)位点呈现多态性,群体间多态位点比率(P)的大小顺序为:富春江群体89.17%〉黄河群体87.99%〉鸭绿江群体86.63%〉滦河群体83.25%。② 松江鲈鱼群体间的Shannon信息指数(IT)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T)分别在0.3393~0.3566和0.2157~0.2279间, 滦河群体的值较其他3群体稍低;若作为一个整体, 则总的 Shannon信息指数(IT)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T)分别为0.3710±0.2153和0.2336±0.1643。③ 虽然群体间基因流值(Nm)在5.76103~19.84497间, 显示各地理群体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基因交流, 但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却表明, 各群体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遗传分化。④ 聚类分析表明, 鸭绿江群体首先与黄河群体聚为一支, 再与富春江群体相聚, 最后与单独一支的滦河群体聚类, 表明鸭绿江、黄河、富春江等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彼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密切相关, 而滦河群体与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远。其次, 从获得的S1225525 bp、S1225605 bp、S1225841 bp、S1345695 bp、S1345825 bp 等5个特异RAPD条带中, 成功地由S1225605 bp、S1225841 bp条带分别转化出SCAR01560 bp、SCAR02443 bp的SCAR标记。这两个标记的出现频率, 在鸭绿江群体最高(96.67%和93.33%)、富春江群体其次(83.33%和90%)、黄河群体再其次(56.67%和66.67%)、滦河群体最低(13.33%和20%)。因此, SCAR01560 bp、SCAR02443 bp可作为鉴别松江鲈鱼滦河群体与其他3群体的分子标记。
曾珍刘至治潘连德唐文乔王茜耿云皓
关键词:松江鲈鱼RAPDSCAR标记
松江鲈野生种群间两个新的RAPD-SCAR标记
2014年
为寻找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鸭绿江种群(YL)、黄河种群(YR)和富春江种群(FR)间的分子标记,从12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54条进行RAPD扩增。克隆获得了S2069680 bp、S2082331 bp、S2105782 bp与S2111400 bp等4个清晰的RAPD特异性标记,并成功将RAPD标记S2082331 bp与S2105782 bp转化成SCAR03260 bp和SCAR04710 bp的SCAR标记。经每群体30尾样本验证,发现SCAR03260 bp在YL、YR和FR种群中出现的频率依次为13.33%、93.33%、86.67%,可作为鉴别鸭绿江种群与其它两种群的分子标记;相反,SCAR04710 bp在YL、YR种群的出现频率较高(86.67%、83.33%),而在FR种群的出现频率却很低(16.67%),可作为鉴别富春江种群与其它两种群的分子标记。
李强刘至治曾珍潘连德汪婉桐
关键词:RAPD标记SCAR标记
中国境内松江鲈鱼的种群特征以及资源保护被引量:4
2010年
经过野外资源调查和研究发现,中国境内现存的松江鲈鱼有秦皇岛——渤海海区、鸭绿江——黄海海区、黄河——黄海海区、钱塘江——东海海区等地理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固定的天然产卵场,其中,鸭绿江——黄海海区松江鲈鱼的群体数量最大,其洄游规律性强,产卵场已经被找到;黄河——黄海海区松江鲈鱼群体分布在文登沿海和通海河流,数量很少;钱塘江——东海海区松江鲈鱼群体数量极少,洄游持续时间长,个体大,濒临灭绝状态。对松江鲈鱼的自然资源保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倡原地保护,杜绝不同海区的松江鲈鱼异地放流,以避免种质混乱。提倡以繁殖和养殖研究为目的的异地驯养,加强钱塘江——东海海区松江鲈鱼全人工养殖和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攻关,为松江鲈鱼的增殖和利用奠定基础。在目前松江鲈鱼全人工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应依据"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的原则食用和上市销售,否则将加速其自然种群的灭绝,绝不可取。
潘连德蔡飞马召腾蒋鑫
关键词:松江鲈鱼自然种群地理分布资源保护资源利用
松江鲈鱼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成体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江鲈鱼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层构成。松江鲈鱼的皮肤裸露无鳞,表皮层较薄,由约4~8层细胞构成,主要由复层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呈扁平、多边形,细胞之间主要靠桥粒紧密连接,连接处形成增厚的边缘嵴状突起。表皮细胞游离面向内凹陷,表面形成指纹状微嵴。黏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散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黏液细胞内的黏原颗粒具有椭圆颗粒状、均匀致密的块状和疏松丝状3种不同形态。真皮通过基膜与表皮相连,由稀疏层和致密层构成。真皮结缔组织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较薄。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色素层,头部、背部、尾柄和体侧皮肤色素细胞分布多,色素层明显,而腹部和颏部皮肤缺少色素。松江鲈鱼黄河群体真皮层中有角质棘状突起,而滦河群体则无。头部、体侧和尾柄处皮肤上还分布有侧线孔和表面神经丘等感觉器官。
蒋鑫潘连德马召腾
关键词:松江鲈鱼皮肤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
养殖松江鲈鱼主要病害的诊断和控制被引量:9
2007年
对养殖松江鲈鱼主要病害的诊断和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性烂鳃病、鞭毛虫病、车轮虫病是暴发性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病原体为小车轮虫和指环虫的烂鳃病,病鱼的躯干部会出现白点、白斑、溃疡等特殊症状。鞭毛虫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该寄生虫要经过染色才可以镜检,容易漏诊。对于有些疾病的病因、病理及控制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潘连德
关键词:松江鲈鱼疾病
养殖松江鲈鱼车轮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鉴定出一种寄生于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鳃表的车轮虫种类,采用显微镜活体观察的方法,并分别对车轮虫活体形态、运动状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虫体侧面观为帽状,口面和反口面均为圆形,虫体以反口面的附着盘吸附于鳃丝表面,离开鳃表时以反口面向前作螺旋式游动;采用吉姆萨染色法观察了车轮虫的细胞核形态,结果显示大核为马蹄形;采用统一特定法和定位描述法对干银法染色标本的附着盘结构进行了描述和测量,结果表明该虫齿沟略弯曲,外缘光滑,齿锥嵌合紧密,具锥突,齿棘光滑平直,末端圆钝,附着盘中央有1个近圆形颗粒,主要形态学特征统计数据为:虫体直径(48.68±3.93)μm、附着盘直径(38.61±2.68)μm、齿环直径(24.31±1.84)μm、齿体数21~26个、辐线数6~8根、口围绕度360°~380°。通过与其他几种车轮虫进行形态差异比较,鉴定出本种车轮虫为小袖车轮虫(Trichodina murmanicaPoljansky)。
蔡飞潘连德
关键词:松江鲈鱼车轮虫病车轮虫
中国境内松江鲈鱼群体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境内松江鲈鱼浙江(Z)、山东(S)、河北(H)、辽宁鸭绿江(Y)等4个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5个,对每群体各30个个体进行分析。每引物的扩增条带为6-17条,共得到有效位点181个,其中多态位点13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14%。4群体中,H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氏基因多样性、Shannon氏信息指数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最低,分别为1.258 5、0.153 0、0.2322、49.17%;而Y群体的相应值为最高,分别为1.479 4、0.277 7、0.411 2、74.03%;Z和S两群体的值明显高于H群体、略低于Y群体。若将4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则总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 1、Shannon氏信息指数为0.400 9,显示松江鲈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31 3,基因流(Nm)为3.309 4,表明松江鲈鱼群体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和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85.54%的变异来自种群内个体间,14.46%的变异来自种群间;同样,群体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根据群体间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中,Z群体首先与S群体聚类、再与Y群体聚类,呈现出从南向北的地理分布格局,但H群体却单独为一支,与其他群体间的距离较远。
马召腾刘至治潘连德蒋鑫
关键词:松江鲈鱼种群
松江鲈鱼体表黏液抑菌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体表黏液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水、酸、有机物3种不同的提取剂对其进行粗提取,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确定其抑菌效果,只有酸的粗提物对所检测的6种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维氏气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沃氏葡萄球菌。用SDS-PAGE定量分析酸的粗提物蛋白质表达谱,其蛋白大小<95 kD,且在34-55 kD之间含量最高。初步研究表明松江鲈鱼体表黏液酸的粗提物在抵抗上述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其抗菌蛋白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邱进潘连德张帅
关键词:松江鲈鱼抑菌效果抗菌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