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0-6-11)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树珍杨本鹏甘仪梅蔡文伟武媛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甘蔗
  • 2篇脱毒
  • 2篇脱毒健康种苗
  • 2篇螟虫
  • 2篇抗虫
  • 2篇抗虫性
  • 2篇基因
  • 2篇健康种苗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积累
  • 1篇氮素积累与分...
  • 1篇新台糖22号
  • 1篇选育
  • 1篇诱变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蔗茎
  • 1篇蔗糖
  • 1篇蔗糖分
  • 1篇植物

机构

  • 10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10篇杨本鹏
  • 10篇张树珍
  • 7篇蔡文伟
  • 7篇甘仪梅
  • 6篇武媛丽
  • 4篇曾军
  • 3篇王俊刚
  • 3篇彭李顺
  • 2篇曾凡云
  • 2篇伍苏然
  • 2篇冯信平
  • 1篇王秀兰
  • 1篇王文治
  • 1篇杨学
  • 1篇沈林波
  • 1篇熊国如
  • 1篇冯翠莲

传媒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蔗对螟虫抗性的初步鉴定被引量:7
2013年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对热引1号、热引2号和ROC22号进行虫害调查。对分蘖期枯心率、拔节期和成熟期虫蛀孔数的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不同生长时期,这3个甘蔗材料间对螟虫的抗性均差异显著,抗性依次为热引1号、ROC22、热引2号。因此,与当前主栽品种ROC22相比,热引1号可作为选育抗螟虫甘蔗品种的优良亲本,为抗螟虫甘蔗品种的选育提供良好基础材料。
甘仪梅曾军蔡文伟伍苏然武媛丽张树珍杨本鹏
关键词:甘蔗螟虫抗虫性品种选育
不同热处理对甘蔗蔗茎脱毒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确定甘蔗脱毒的最佳方式,以期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生产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将甘蔗蔗茎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进行不同时间的恒温热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对蔗茎处理7 d后,低于52℃的各处理萌芽率均在90%以上,52℃处理30 min以内萌芽率均为60%以上,其余处理蔗茎萌芽率低于30%;当热处理温度高于55℃、58℃和61℃时可以分别获得脱去宿根矮化病(RSD)、花叶病毒(Sc MV)和黄叶病毒(Sc YLV)的腋芽,但是蔗茎萌芽率低于20%;而在52℃恒温热处理30 min后经过38℃恒温气候箱中培养1周后,蔗芽生长点均未检测出以上3种病原微生物。以此最佳条件,研究了心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腋芽培养、温水处理种植和恒温热处理结合腋芽分生组织培养4种脱毒方式的脱毒效果,发现心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和恒温热处理结合腋芽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最佳,但是继代培养过程中发现,经诱导愈伤组织培养产生的无性系后代中变异个体较多。因此,恒温热处理结合腋芽分生组织培养为甘蔗的最有效的脱毒途径,可以培养出脱毒健康种苗。
武媛丽王俊刚蔡文伟张树珍杨本鹏
关键词:脱毒健康种苗分生组织培养
BAC-FISH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2013年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是将包含不同特性的BAC克隆直接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技术,其在植物基因组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述其在各种植物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图谱构建、植物起源与进化分析、基因定位以及FISH的分辨率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进展。
甘仪梅曾凡云张树珍杨本鹏
关键词:BAC-FISH植物基因组核型分析基因定位物理图谱
抗除草剂bar基因与EPSPS基因在转基因甘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将bar基因和EPSPS基因导入到甘蔗中,分别获得了抗草铵膦和草甘膦两种除草剂的转基因甘蔗。通过直接喷洒田间施用浓度的草铵膦和草甘膦除草剂,证明了转基因甘蔗T0、T1代、宿根1代和宿根2代外源基因遗传稳定,且均具有稳定的耐除草剂的功能。因此转耐除草剂基因的甘蔗,可以与转耐除草剂基因的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一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文治杨本鹏蔡文伟熊国如冯翠莲王俊刚武媛丽沈林波张树珍
关键词:转基因甘蔗耐除草剂BAR基因草铵膦草甘膦
甘蔗对螟虫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螟虫是甘蔗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使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尽管目前普遍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方法,但因甘蔗的特殊性使防治效果甚微。利用品种的抗虫性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从抗性方式来看,甘蔗抗螟虫性机制主要是幼虫的排趋性和抗生性。本文从甘蔗对螟虫的田间抗性鉴定、室内抗性鉴定讨论了抗性鉴定方法,以及茎表皮硬度、纤维素含量、硅含量等物理结构特性和类黄酮、氮素和必需氨基酸等化学因子与抗性的关系,阐述了物理结构和化学因子在甘蔗对螟虫抗性机制中的作用,最后从抗性来源等方面探讨抗性机制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甘仪梅曾凡云张树珍杨本鹏
关键词:甘蔗螟虫抗虫性
不同海拔甘蔗蔗糖分的积累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以甘蔗品种闽糖69/421为试材,分别种植于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 m海拔高度的蔗区,对不同海拔的甘蔗成熟期的蔗糖分的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蔗糖分积累时期受海拔影响不一样,在蔗糖分积累初期,海拔4000--1 000 m时,甘蔗蔗糖分受海拔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升高,蔗糖分降低;但在海拔1 000--1 600 m,甘蔗蔗糖分变化不大。而在甘蔗蔗糖分积累中后期,海拔对甘蔗蔗糖分积累的影响变小,随着海拔升高,甘蔗蔗糖分积累呈现总体下降,不同海拔间蔗糖分起伏较大,但下降幅度不大。甘蔗蔗糖分积累除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甘仪梅赵兴东蔡文伟张树珍白亚东杨丽华杨桂林曹峥英杨本鹏
关键词:甘蔗海拔蔗糖分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通过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进行原种苗假植、假植苗田间移栽及田间扩繁的方法、季节等多地多点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原种苗露天假植成活率稍低于温室大棚假植,但其田间移栽的成活率、恢复生长等较具优势;采用蔗渣作为保湿基质的露天假植原种苗成活率达98.5%;田间扩繁时,海南蔗区按"一年两采法"繁育,广西、云南等蔗区按"一年半两采法"繁育,其田间繁育倍数可达400倍。本研究建立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体系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繁育与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蔡文伟杨本鹏武媛丽张树珍杨学王俊刚曾军伍苏然彭李顺
关键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变异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研究了作物航天诱变变异的主要遗传特征及遗传性状将有效指导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实践。概述了作物经航天搭载后发生变异的各种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染色体的遗传特征,DNA和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特征,同工酶等生理生化特征,主要遗传性状变异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物航天诱变育种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问题。
甘仪梅张树珍武媛丽杨本鹏
关键词:航天诱变育种
甘蔗钾素吸收、累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以国内当前甘蔗主栽品种ROC22为材料,通过田间实验分析了甘蔗主要器官钾素含量、累积、分配和吸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上部茎和青叶鞘始终是钾素含量较高的器官,青叶和中、下部茎次之,根系、枯叶和枯叶鞘则始终相对较低。钾素主要累积于青叶(鞘)和蔗茎中。拔节前青叶(鞘)中的钾素占植株总累积量的95%以上,拔节后其钾素分配比例持续下降,而蔗茎中则持续上升,在工艺成熟期分配至蔗茎的钾素占整个植株的83.3%。甘蔗钾素阶段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则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蘖期至茎伸长4期为甘蔗主要钾素吸收积累阶段,占生育期总吸收的86.8%,其中分蘖期至拔节期的钾素阶段吸收量(4 791.3 mg/plant)和吸收速率(159.7 mg/plant·d)最高,为甘蔗钾素吸收的最大效率期。
彭李顺杨本鹏曹峥英曾军冯信平蔡文伟张树珍甘仪梅
关键词:甘蔗钾素
甘蔗新台糖22号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分配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以新台糖ROC22号为试材,对甘蔗全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和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随着植株的生长,其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其中以茎的积累最快。整个植株的氮素积累随着植株生长不断上升,在生长稳定期达到顶峰后下降;茎中氮素的积累从拔节开始不断上升,但叶片中氮素的积累表现出先升后降。氮素在叶片的分配比例是随着植株生长而下降,而茎则相反。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氮素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茎和根的浓度先升后降。
甘仪梅杨本鹏曾军彭李顺冯信平张树珍王秀兰蔡文伟武媛丽
关键词:甘蔗干物质积累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