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4071)

作品数:9 被引量:96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明军樊计昌海燕赵成彬王夫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小波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球物理场
  • 2篇地震波
  • 2篇用户
  • 2篇用户界面
  • 2篇震波
  • 2篇图形用户
  • 2篇图形用户界面
  • 2篇GUI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震波速
  • 1篇地震波形
  • 1篇地震测深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输入
  • 1篇东北缘
  • 1篇动力学

机构

  • 1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机电职业...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1篇刘明军
  • 8篇樊计昌
  • 5篇海燕
  • 3篇赵丽
  • 3篇赵成彬
  • 2篇王夫运
  • 2篇胡中民
  • 2篇莘海亮
  • 1篇王怀刚
  • 1篇孙鸿
  • 1篇方盛明
  • 1篇赵俊猛
  • 1篇王冲
  • 1篇王雷
  • 1篇杨利普
  • 1篇赵成斌
  • 1篇郭新景
  • 1篇薄景山
  • 1篇左莹
  • 1篇李平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地震波速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组成及其动力学被引量:34
2008年
依据穿过巴颜喀拉地块的北部、秦岭地块、祁连地块、海原弧形构造区和鄂尔多斯地块的玛沁一兰州一靖边人工地震剖面的P波、S波的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结构,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组成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动力学过程.首先,系统地归纳总结出一套将地震测深得到的原位P波速度校正到实验室温压条件下波速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利用大地热流值求取地壳不同深度的温度是该方法的关键.然后,将上述剖面的原位P波速度校正到600MPa和室温条件下,结合泊松比与相同温压条件下的实验室岩石波速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确定研究区的岩性组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平均P波校正波速为6.43km/s,地壳整体像上地壳一样呈酸性.巴颜喀拉地块和秦岭地块南部的下地壳底部缺失校正速度Vp〉6.9km/s的基性岩,下地壳中酸性互层,下地壳整体呈酸性.其他地块下地壳底部有2~10km厚的校正速度Vp〉6.9km/s的基性岩,下地壳整体呈中性.最后,根据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和组成的研究成果,支持地壳增厚主要发生在下地壳的观点;提出巴颜喀拉地块和秦岭地块南部曾发生过下地壳拆沉作用,并导致高原的加速隆升.
刘明军李松林方盛明樊计昌赵丽
关键词:青藏高原下地壳拆沉
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射和折射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利用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差异,获得了陨石坑的速度结构、地层结构和整体形态.根据地层反射特征,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8 km、深度800 m左右的坑体;受撞击影响的深度约1.4 km.撞击坑的结构分为慢速沉积区、快速沉积区和影响区三部分.根据撞击坑的地震波速度特征,在撞击坑的中心约8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且速度7.0 km/s的等值线与坑体形态一致,坑的边缘在500~6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坑体的结构和岩石的这些物性参数都进一步证实了岫岩陨石坑的陨石撞击起源.
赵成彬刘明军樊计昌姬计法郭新景李春周杨利普
关键词:地球物理场
输入界面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为了研究输入界面对地表加速度峰值(Amax)的影响,在研究我国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4类场地在6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Amax。分析了每类场地的输入界面的改变对Amax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强度(10 Gal、50 Gal和120 Gal)的地震动输入时,Amax随输入界面的改变而变化较小;大强度(250 Gal、300 Gal和400 Gal)地震动输入时,Ⅱ、Ⅲ类场地的Amax随输入界面的改变而变化较大,Ⅰ、Ⅳ类场地的Amax随输入界面的改变而变化较小。
王冲薄景山齐文浩李平刘明军王怀刚
关键词:地震动输入加速度峰值
小波(包)滤波方法的GUI及其在深地震测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在深地震测深数据处理中,仍多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滤波方法和小波二阶相关去噪方法。鉴于傅里叶变换方法对非稳态的地震信号不能提供在时频上的任何局部信息,而小波和小波包方法弥补了傅里叶变换的不足,能够提供时频上的任何局部信息,且高阶相关比二阶相关对随机噪声有更好的抑制和去除作用,本文结合小波和小波包去噪方法以及高阶相关去噪方法,编写了深地震测深数据处理的小波和小波包滤波方法的人机交互软件,用于抑制和去除地震信号中的加性高斯随机噪声。该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显示深地震测深的地震记录截面,进行小波域的自适应阈值去噪、小波域和小波包域的二阶和高阶相关去噪以及基于傅氏变换的常规滤波。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方法和程序是有效且可行的。
樊计昌刘明军海燕
关键词:图形用户界面
小波包节点域和空间域倾角扫描高阶相关去噪技术被引量:7
2009年
小波包去噪就是根据信号和噪声在不同节点、不同层上的差异,在节点域利用其他数学方法(如相关、阈值化处理等)对含噪信号的系数进行缩幅、置零、相关等处理,最后重构原信号。空间域相关是指对经节点域高阶相关后的分量剖面的相邻道进行相关。由于剖面上相邻道的信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随机噪声的相关性较弱,可利用该特征增强信号,抑制或消除噪声。基于小波包方法、高阶相关方法的特点以及小波包方法在高频段分辨率高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小波包节点域和空间域倾角扫描高阶(3阶)相关去噪技术。首先对原始地震记录剖面进行4层小波包分解,得到16个分量剖面,并对这些剖面的每道在节点域对相邻频段的小波包系数进行高阶相关;然后在空间域对同一分量剖面相邻道的小波包系数进行倾角扫描高阶相关;在完成所有分量剖面的空间域相关后,对这些分量剖面进行重构,最终得到去噪后的地震记录剖面。数值实验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小波尺度域和空间域高阶相关去噪方法,也明显优于常规小波包节点域2阶相关去噪方法。经本文方法去噪后,高斯白噪声得到了明显的压制或消除。
樊计昌刘明军王夫运海燕赵俊猛
关键词:小波包节点域空间域倾角扫描随机噪声
浅析小波最大分解层被引量:18
2008年
针对在小波和小波包分解中最大分解层的确定多凭借经验,同时为避免过度分解造成的假频,提出一个确定最大分解层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不仅利用数据长度和小波阶数,还进一步利用数据的振幅谱以及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的中心频率,从而使得该方法能有效避免小波和小波包过度分解产生的假频。实例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樊计昌刘明军王夫运海燕
关键词:振幅谱
岫岩陨石撞击坑的速度结构和抗震性能分析
2015年
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km,保存完好。由于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地质和地球物理环境,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湖相沉积的软弱淤泥层使得坑底上建造的房屋就像躺在一张巨大的海绵垫上一样,使人们常常感到有微震发生,表明坑底的软弱地层对地面的震动产生了放大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地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高分辨折射探测方法,获得了陨石坑内的速度结构和软弱地层的分布,分析了陨石坑地基的抗震性能,为坑内地基和地面建筑物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左莹赵成彬刘明军杨宇东季通宇
关键词:地球物理场层析成像
计算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中心频率的GUI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在数字信号的时频分析中,确定小波和小波包最佳分解层或最大分解层的问题中,均会涉及到中心频率。鉴于在软件Matlab中只能计算小波函数的中心频率,不能计算尺度函数的中心频率,而且也未见涉及该问题的文献,故基于功率谱计算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中心频率的方法,编写了计算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中心频率的人机交互软件。该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的中心频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方法和程序是有效且可行的。
樊计昌刘明军海燕王雷
关键词:尺度函数小波函数图形用户界面
岫岩陨石坑三维Q值层析成像被引量:13
2010年
到2009年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者从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钻探角度推断并证实辽宁省岫岩县的一个环形构造为陨石撞击而成,但该坑的深部构造及整体特征仍有待地球物理方法来确认.本文从地震勘探角度利用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首次对岫岩坑的地震波衰减结构进行了研究,以便对该撞击构造有个整体认识.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介质非均匀性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基于吸收特征时间t^*的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计算了岫岩坑地震折射方阵的观测数据的振幅谱,并通过拟合振幅谱得到了反映地震波衰减的t^*,利用t^*通过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坑的三维Q值结构.结果表明:该陨石坑内从地表到深度100m的Q值层对应坑内上部107m厚的湖泊相沉积物,深度100t300m的Q值层对应坑内下部厚度为188m的角砾岩堆积透镜体.深度300700m的Q值层对应角砾岩堆积透镜体下面的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程度较低的撞击破碎层.大约250m深处的波阻抗界面与地质钻孔的260m深处的陨石冲击分界面相对应.
樊计昌刘明军赵成彬海燕莘海亮
关键词:地震波形
岫岩罗圈里撞击坑与海城地震高烈度异常点关系探讨
<正>岫岩罗圈里距1975年海城7.3级地震震中57 km,位于六度区,但显示为高烈度异常点,烈度高达八度。罗圈里陨石撞击坑的发现和对其结构的地震探测为解释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罗圈里是海城地震的一个高烈度...
刘明军樊计昌赵成斌胡中民王旭赵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