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2009]11)

作品数:26 被引量:196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云郭阳照杨冠男廖奕发林绍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同济大学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阻尼
  • 11篇填充墙
  • 8篇减震
  • 7篇阻尼器
  • 6篇拟静力
  • 6篇拟静力试验
  • 6篇静力
  • 6篇静力试验
  • 5篇抗震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4篇减震效果
  • 3篇有限元
  • 3篇屈曲
  • 3篇黏滞阻尼器
  • 3篇力学性能
  • 3篇结构抗震
  • 3篇减震效果分析
  • 3篇耗能
  • 3篇力学性

机构

  • 25篇广州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四川省建筑科...
  • 1篇广州铁路职业...

作者

  • 25篇周云
  • 11篇郭阳照
  • 10篇廖奕发
  • 10篇杨冠男
  • 7篇林绍明
  • 7篇邓雪松
  • 6篇吴从晓
  • 3篇张超
  • 3篇杨驰
  • 2篇徐昕
  • 2篇邹征敏
  • 2篇卢德辉
  • 1篇周力尤
  • 1篇尹庆利
  • 1篇石菲
  • 1篇翁大根
  • 1篇王亚妮
  • 1篇张玉蕾
  • 1篇周丽芳
  • 1篇罗隆

传媒

  • 8篇土木工程学报
  • 6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工程抗震与加...
  • 2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职业教育研究
  • 1篇土木工程与管...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职电气化铁道专业单片机课程改革实践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高职电气化铁道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色,对《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改革,选取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系统化设计学习情境及教学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技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罗隆周力尤王亚妮
关键词:高职单片机课程改革
带防屈曲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该文设计制作两榀带防屈曲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和一榀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两类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强度和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以及关键测点应变变化情况,并采用有限元软件SeismoStruct对其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防屈曲耗能腋撑提高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和承载能力,延缓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改变框架结构的受力模式,使塑性铰的发展从梁端和柱端转到腋撑连接处,减小梁柱节点区的受力,有效地保护了梁柱节点;防屈曲耗能腋撑框架的破坏特征与普通框架相同,均由柱脚形成塑性铰而破坏。
周云尹庆利林绍明邓雪松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屈曲支撑低周反复试验有限元分析
二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设计了12组41种二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试件,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径厚比、约束比、长细比和边界条件对支撑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径厚比取值不大于24、约束比的取值不小于3时,支撑的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当支撑的长细比增加时,可以通过提高约束比来避免支撑发生整体屈曲;支撑的边界条件宜设计成固接。
邓雪松杨叶斌陈真周云邹征敏
关键词: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
带SBS层阻尼砌体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针对阻尼砌体填充墙的砌体单元抗拉能力不足及预留缝隙不便于建筑使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墙体构造措施,并制作2榀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拉结筋通长布置的构造措施可有效解决砌体单元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克服了砌体单元的拉裂破坏后,阻尼砌体填充墙的耗能效果显著提高,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衰减更慢,滞回曲线更饱满,耗能能力更强,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到0.12以上;用M1.5砂浆和用发酵聚氨酯填缝的构造措施都是可行的,可确保阻尼砌体填充墙率先耗能、发挥保护主体框架的作用,明显提高阻尼砌体填充墙早期对框架的刚度贡献,同时保留阻尼砌体填充墙不过强约束框架变形、不改变框架结构的延性破坏模式、不造成框架结构延性变差的良好性能;填缝后,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初始抗侧刚度明显提高,位移延性系数在6.0以上,极限层间位移角在1/40以上,可以满足结构在大震下的弹塑性变形要求。
周云郭阳照廖奕发杨冠男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消能立柱加固单跨框架结构原理与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单跨框架结构提出一种消能立柱加固方案,介绍其构造形式及加固原理,并结合某5层单跨框架结构教学楼的工程算例,采用ETABS和PERFORM-3D分别对原结构及消能立柱加固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消能立柱中钢柱与剪切钢板阻尼器的刚度比、对结构的附加刚度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消能立柱加固单跨框架结构的加固原理明确、可行,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2多遇地震作用下,消能立柱加固增大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冗余度及抗震防线,可有效控制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以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立柱可有效控制单跨框架结构的整体倒塌破坏,实现了"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3消能立柱中的钢柱与剪切钢板阻尼器的刚度比宜取2或3;4消能立柱对结构的附加刚度比建议选取1~1.5之间。
邓雪松张玉蕾张超周云
关键词:单跨框架抗震加固加固效果
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13年
通过对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空框架和普通砌体填充墙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和破坏特征等。结果表明:阻尼砌体填充墙通过砌体单元往复剪切阻尼层参与结构的滞回耗能,具有良好的耗能效果,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0.1以上;阻尼砌体填充墙能为框架提供一定的抗侧力和抗侧刚度,但其对框架提供的抗侧刚度和约束效应较普通砌体填充墙大为削弱,避免了框架柱产生剪切破坏;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衰减速率和刚度退化速率明显较普通填充墙框架结构缓慢,极限层间位移角与空框架的基本相同,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周云郭阳照杨冠男廖奕发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摩擦阻尼填充墙简易摩擦层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设计了5种用于摩擦阻尼填充墙的简易摩擦层,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沥青砂摩擦层的剪切变形能力较强,但滞回耗能性能稳定性差;2苯丙乳液聚丙烯砂浆、苯丙乳液橡胶粉砂浆和乳化沥青橡胶粉砂浆摩擦层与低强度未改性砂浆摩擦层的滑动摩擦力相差不大,滞回环呈矩形,滞回性能稳定,剪切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相当,聚合物纤维的掺入对提高摩擦层剪切变形能力和滞回耗能性能的效果不明显;3建议采用低强度砂浆构筑摩擦阻尼填充墙的摩擦层。
周云廖奕发郭阳照杨冠男杨驰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
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受力与变形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对带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伸臂层处剪力墙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伸臂层处剪力墙受力层间位移角的计算公式,采用PERFORM-3D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带减震层伸臂和加强层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普通楼层和伸臂层中各竖向构件的剪力分配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伸臂层处剪力墙以剪切变形为主,其受力变形的方向与普通楼层处剪力墙受力变形的方向相反,采用弦转角作为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变形性能指标较为合理;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受力层间位移角计算公式合理可行,其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与加强层伸臂相比,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减震层伸臂既能减小结构的侧向变形,又能合理控制伸臂层处剪力墙的受力变形。
周云林绍明
关键词: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屈曲约束支撑加强层
阻尼填充墙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对阻尼填充墙砌体单元与框架柱的相互作用过程、阻尼填充墙的抗侧力及耗能机理、阻尼填充墙对框架梁的作用、填缝措施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揭示阻尼填充墙的工作机理,给出阻尼填充墙的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用两根串联有弹簧-黏壶单元的斜撑表征阻尼填充墙对框架的刚度和耗能贡献,提出阻尼填充墙的简化力学模型——双斜撑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阻尼填充墙双斜撑模型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并采用该模型对框架阻尼填充墙进行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阻尼填充墙双斜撑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及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周云郭阳照廖奕发杨冠男
关键词:力学模型
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性能与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对2个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进行不同应变幅值、加载频率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试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剪应力、存储剪切模量、损耗剪切模量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等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五单元模型模拟黏弹性阻尼器的滞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具有较高的等效黏滞阻尼比,表现出良好的变形性能和耗能能力;黏弹性阻尼器力学性能与应变幅值的相关性明显,与加载频率相关性较小,抗疲劳性能较好;五单元模型模拟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
周云松本達治田中和宏林绍明吴从晓张亚军閻崇兵
关键词:高阻尼黏弹性阻尼器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