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4080)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萍张红鑫卢振武夏利东刘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日冕
  • 3篇日冕仪
  • 2篇杂散光
  • 2篇光学
  • 2篇光学设计
  • 1篇太阳观测
  • 1篇热设计
  • 1篇拉格朗日
  • 1篇光学系统
  • 1篇CME
  • 1篇CORONA...
  • 1篇EJECTI...
  • 1篇HALO
  • 1篇L1
  • 1篇EXTREM...
  • 1篇DIMMIN...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夏利东
  • 2篇卢振武
  • 2篇张红鑫
  • 2篇李萍
  • 1篇李义
  • 1篇刘英
  • 1篇杨献伟
  • 1篇刘华
  • 1篇王祥

传媒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光学与应...
  • 1篇中国光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反射式内掩日冕仪的光学设计与杂散光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日冕仪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对杂散光抑制要求极其严格。根据反射式日冕仪的工作特点,通过分析其光学特性以及其抑制系统杂散光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反射式内掩日冕仪系统,其相应参数为视场0.67°、口径47mm、焦距768mm、系统总长1200mm,系统在30lp/mm处的MTF值>0.6,弥散斑半径<2.5μm,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通过分析系统杂散光特点,建立了消杂散光结构,全部抑制了系统的主要杂散光源。杂散光抑制水平达10-6~10-8B⊙,可以实现对日冕的清晰成像观测。
李萍卢振武夏利东张红鑫刘英
关键词:光学设计杂散光
日-地系拉格朗日L1点太阳观测器热设计被引量:2
2013年
对将运行于日-地L1点的太阳观测器进行了热设计,重点论述了日-地L1点的轨道外热流计算和Lymanα日冕仪(LACI)反射镜M2光阱、Lymanα日冕成像仪(LADI)滤光片组件、CCD组件、电箱、观测器主体等部分的热设计方案。通过在探测器对日面设置集热板,将观测器的主动加热功耗降低了73%;选用预埋热管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对日定向观测导致的框架温差问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日高温工作、对日低温工作、低温存储、轨道转移等4个极端工况下,观测器各组件温度均满足指标要求。该热设计方案以较低的加热功耗,解决了太阳观测器在轨工作阶段的散热、轨道转移阶段的保温等问题,满足CCD焦面工作温度<-50℃的要求。
王祥李义杨献伟
关键词:热设计太阳观测
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被引量:20
2009年
为满足日冕仪对杂散光抑制的苛刻要求,通过分析日冕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设计了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系统观测范围为2.5~15 R⊙,角分辨率为14″,口径为30 mm,焦距为200 mm,系统总长为1 080 mm;其中光学系统长370mm,37 pl/mm的MTF值&gt;0.5。分析了直射太阳光、太阳光在外掩体D1边缘的衍射光、视场光阑A1边缘的衍射光、以及物镜组O1各表面多次反射带来的系统杂散光的特点,利用多个光阑互相共轭的空间位置关系,设计了相应的杂散光抑制结构,从而完全抑制了系统的4个主要杂散光光源产生的杂散光,使系统整体杂散光抑制水平达到10-8~10-10B⊙,满足了日冕仪光学系统对杂散光抑制的要求。
张红鑫卢振武夏利东刘华李萍
关键词:日冕仪杂散光光学设计
Statist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lo CME and coronal dimming被引量:2
2010年
The data from SOHO/EIT and SOHO/LASCO observation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l dimming and full halo CME (coronal mass ejection). The events of full halo CM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were observed by LASCO co-ronagraphs and taken from the CD AW CME catalog from 1996 to 2008. Dimming events are identified by using difference images taken by EIT at the 195 A passband. We found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full halo CMEs and the coronal dimming events, with up to 93.3% of the front-side halo CMEs associated with the EIT 195 A dimming events. Full halo CMEs that show no clear signatures of dimming usually have lower sky plane velocities (<700 km/s) compared to the mean velocity of CMEs associated with dimming.
LIU Kai1, XIA LiDong2, CHEN Yao2 & SONG HongQiang2 1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关键词:CORONALEJECTIONCORONALDIMMINGEXTREME-ULTRAVIOLE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