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5011)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坤金龙谢利平张小玲杨洪平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合肥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江淮地区弓状回波的分布和环境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结合探空、地面、再分析资料和强对流重要天气报文资料,分析江淮地区(30°~36°N、115°~122°E)弓状回波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和灾害性雷暴大风特征,重点利用我国2009—2012年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弓状回波时空分布和三维结构及其成灾机制。统计结果表明:弓状回波常发生在傍晚(17—20时),分布在安徽西北部到江苏东南部、山东东南部到江苏的西南部,以及安徽南部的两山地间的平原地区。其产生的极端大风(≥10级)占该地区极端大风的30%。产生弓状回波的天气背景主要是东北冷涡和高空槽,中等的对流不稳定度[平均对流有效位能(CAPE)为1780 J·kg^(-1)]和垂直风切变(平均1000~700 hPa风切变为11.6 m·s^(-1)),中层存在明显的干层。东北冷涡环境下的弓状回波系统具有较大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和地面的强冷池。根据雷达观测的结构,江淮地区弓状回波可分为三类:典型弓状回波(BE)类型、弓状回波复合体(BEC)类型和飑线型弓状回波(SLBE)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8.6%、14.3%和57.1%。
- 罗爱文朱科锋方茸金龙赵坤
- 关键词:弓状回波雷暴大风强对流
- 用扩展飓风体积速度处理方法分离台风的环境平均风场被引量:2
- 2010年
- 广义速度轨迹显示(generalized velocity track display,GVTD)方法利用单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径向速度,可有效反演台风运动结构特征.然而,该方法无法客观确定台风所在环境风场,因而常造成轴对称环流的反演误差.飓风体积速度处理(hurricane volume velocity processing,HVVP)方法能估计台风的环境平均风,但其需人为设定轴对称切向风廓线系数,并忽略了径向风侧风切变的影响.本研究结合GVTD和HVVP优点,发展一套利用单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反演环境风的方法(称为extended-HVVP;EHVVP).理想实验采用蓝金涡旋叠加环境平均风得到雷达观测径向风,对此算法进行测试.理想实验结果显示,EHVVP方法能有效且合理的反演理想涡旋的环境平均风,反演的平均风速大小误差在1 ms-1以内,方向误差在6°以内.反演误差随最大切向风半径同涡旋中心——雷达距离的比值和中心定位误差增加.此外,反演误差也受非轴对称切向风影响,误差大小随非对称风速的极大值所在方位角变化.
- 朱文剑赵坤陈小敏王明筠
- 关键词:台风多普勒雷达
- 一次弓形回波结构和演变机制的观测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和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对2009年6月3日河南商丘发生的一次弓形回波的结构和演变机制进行细致分析。系统发生前的环境均具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和中等偏弱低空垂直风切变。雷达分析显示,该弓形回波从超级单体开始,经过风暴合并发展而成的经典弓形回波结构,生命史约3 h。在超级单体阶段,具有中纬度典型超级单体的低层钩状回波、中层有界弱回波区和中气旋结构。超级单体减弱后,因强降水拖曳和降水蒸发冷却,引起云内强的下沉运动,将云外干冷空气带到云内,形成中层后方入流,并在地面形成强冷池,触发干冷后向入流,回波逐渐演化成为弓形。弓形回波成熟阶段,风暴相对后向入流急流在对流区后部2 km高度加速下沉,系统前沿增强至20 m·s-1。在中层,系统后侧南北两端形成气旋和反气旋涡旋对,此中层涡旋对后向入流强度贡献约20%。在系统前缘低层(1.5 km)、出流边界附近,存在一气旋式涡旋。受后向入流急流和此低层涡旋的共同作用,在顶点附近产生超过32 m·s-1的最大地面相对风速。至减弱期,低层出流扩展至系统前方20 km,截断了低层暖湿入流,使其快速减弱。
- 金龙赵坤谢利平张小玲杨洪平
-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弓形回波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