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10420)

作品数:22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骆清铭曾绍群张智红李向宁李鹏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蛋白
  • 6篇荧光
  • 5篇神经元网络
  • 5篇成像
  • 4篇淀粉样
  • 4篇多电极阵列
  • 4篇神经元
  • 4篇前体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光学
  • 3篇荧光蛋白
  • 3篇荧光共振能量...
  • 3篇网络
  • 3篇扩散
  • 3篇共振能
  • 3篇光学成像
  • 2篇淀粉样蛋白
  • 2篇淀粉样蛋白前...
  • 2篇淀粉样前体蛋...

机构

  • 2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0篇骆清铭
  • 13篇曾绍群
  • 7篇张智红
  • 4篇李鹏程
  • 4篇张苏明
  • 4篇李向宁
  • 3篇李晓晴
  • 3篇刘谦
  • 2篇龚辉
  • 2篇冯哲
  • 2篇周斯博
  • 2篇薛峥
  • 2篇陆锦玲
  • 2篇余雳
  • 2篇陈传平
  • 2篇陈尚宾
  • 2篇周炜
  • 2篇姚舜
  • 2篇黄丹
  • 2篇刘曼

传媒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国光学学会...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激光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光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计算机与数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蛋白质组...

年份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FP标记的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整体荧光成像被引量:11
2004年
Fugene6脂质体介导pEGFP C1转染人源肺癌细胞(SPC A1),经G418抗性筛选和96孔板有限稀释获得稳定高表达GFP的单克隆细胞株SPC A1 EGFP。裸鼠腹腔注射SPC A1 EGFP细胞建立自发转移模型;裸鼠尾静脉注射SPC A1 EGFP细胞建立实验转移模型。利用整体光学成像系统(whole bodyopticalimagingsystem)对荷瘤鼠整体荧光成像。结果表明,整体光学成像系统可实时非侵入监测腹腔肿瘤生长和扩散过程,通过胸腔皮瓣窗(chest wallskin flapwindow)可低侵入检测肺转移。该研究为在体监测原位移植瘤的自发转移和发现抗肿瘤新药物提供了良好实验平台。
储军陈延平熊涛张智红余雳骆清铭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肿瘤
基于功率型LED的在体整体荧光光学成像被引量:4
2006年
用发光二极管(LED)替代常用的荧光激发光源汞灯,以实现基于LED的整体荧光光学成像(简称整体成像)。首先通过光谱计算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波段与汞灯激发的荧光量相当时LED需要输出的光通量。以此为依据选择LED,构建了基于功率型LED的整体成像系统,用其动态监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肿瘤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药物治疗过程。实验表明,功率型LED可在类似于整体成像需要较大光功率的场合中应用。光源替代时,若两光源的光谱在选择的波段内分布不一样,则有必要考虑不同波长的光激发荧光效率差异的影响。
陈延平熊涛余雳曾绍群骆清铭
关键词:光电子学发光二极管(LED)荧光蛋白分子成像
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2007年
对于培养的神经元网络而言,学习是外界刺激与网络响应之间联系建立和调控的过程.为构建合适的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型,采用闭环低频(1Hz)成对电极的电刺激模拟认知任务,在多通道微电极阵列系统中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发生网络层次上的学习行为.经过训练后,神经元网络在刺激后20~80ms内的早期突触后响应明显增加,响应/刺激比(在闭环训练中,电极上任一阶段连续10次刺激的早期突触后响应的个数/10)增大,响应时延减小,并且响应具有选择性,即表明,神经元网络与外界刺激之间已建立可调控的联系,该可调控联系是通过网络的响应来表现的,建立神经元网络与外界刺激之间的可调控联系即网络层次的学习.
李艳玲李向宁周炜曾绍群刘曼骆清铭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网络低频电刺激微电极阵列
光学成像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态过程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550nm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intrinsicsignalimaging,OISI)监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顶叶皮层.MCAO后4h内,观测到一系列自发扩散性抑制(spreadingdepression,SD)波(10.3±4.6)次.前2h内的SD波通常会侵袭整个左侧顶叶皮层,但光信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后2h内的SD波局限于顶叶皮层中央区域,且传播面积逐次减少;旁侧区域光强基线逐步升高,4h时,反射光强升高(8.4±1.2)%.随后TTC染色证明上述旁侧区域已经梗死.实验表明光学成像为确定缺血半暗带并监测其动态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冯哲陈尚宾李鹏程曾绍群骆清铭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
多电极阵列上长时间培养神经元网络的发育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的自发活动对于发育研究及学习记忆机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体外培养网络自发放电随发育的变化,在多电极阵列芯片上长时间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连续记录分析了培养14周的网络发育过程.结果显示,网络整体放电频率从培养第1周到第8周逐渐增加,9—14周基本稳定.对放电模式的分析表明,培养1周内出现自发、低频、不同步的锋电位;4—7周为同步簇发放电,7周出现同步簇发和随机放电混合的复杂模式;9周后为高频随机放电模式,稳定4周以上.由此推测,高密度培养的神经元网络发育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连接建立期、活动协同期和成熟期,同步放电是高密度培养神经元网络发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现象,其模式表现形式随培养时间改变.
李向宁周炜刘曼曾绍群骆清铭
关键词:神经元网络神经元培养
突变APP荧光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的发病机制,研究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APP)酶解过程,构建含有APP Flemish突变的荧光真核表达系统。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含有Flem-ish突变的APP最后300 bp片段(C99)、黄色荧光蛋白碱基序列(yellow fluorescence protein,YFP),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YFP、C99片段克隆至载体质粒pcDNA3.0中,通过酶切,测序鉴定最终得到重组质粒pcDNA3.0-YFP-C99,将其转染至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基因表达和Aβ的生成,MTT检测转染细胞活性。结果①基因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黄色荧光分布于转染细胞内,表明融合基因能够准确表达荧光;③MTT检测显示Aβ生成后细胞活性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YFP-C99能够生成Aβ,转染细胞内有荧光颗粒聚集沉积,形态异常。结论荧光标记APP Flemish突变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在体研究APP的有序裂解特别是γ裂解活动奠定了基础。
李晓晴薛峥张苏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融合
局部场电位和微分特性影响下神经元网络发放锋电位的检测被引量:10
2005年
在利用多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s,MEA)记录离体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研究中,发现电极附近神经元群体同步放电形成了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同时细胞外记录信号为跨膜电压信号的微分,这些因素使检测网络发放的锋电位遇到困难。为正确检测锋电位(spike),在综合比较多种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峰值检测法,以0.6ms为判决阈值,有效解决了原峰值检测法因滑动窗分界导致的重复检测。通过该方法检测发育成熟的网络发放的锋电位,虚警率和漏报率分别为:5%±1%和2%±1%,效果优于传统的阈值检测法。上述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适合于神经元网络电活动的研究。
姚舜刘海龙陈传平李向宁
关键词:多电极阵列
突变型APP双荧光融合基因的构建和FRET对其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淀粉样蛋白前体(APP)酶解过程,构建含有Swedish突变的双荧光真核表达系统。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蓝色荧光蛋白(CFP)和黄色荧光蛋白碱基序列(YFP),生物合成含有Swedish突变的APP中间54个碱基片段(54bp),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FP、54bp、YFP片段克隆至载体质粒pcDNA3.0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3.0-CFP-54bp-YFP,将其转染至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检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结果酶切和基因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对转染细胞的荧光和FRET检测发现融合基因能够准确表达荧光,同时可以观测到FRET现象。结论含有Swedish突变的荧光融合基因的构建为探索AD的发病机制、活体观察APP裂解奠定了基础。
李晓晴张苏明骆清铭张智红
关键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淀粉样前体蛋白融合基因阿尔茨海默病
适于小动物研究的微型CT系统的研制被引量:5
2004年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现有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的微型CT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旋转轴定位的方法,系统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旋转轴与图像中心的精确对准。通过对二维投影图进行重建,获得了样品高空间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用于小动物的研究。
仲爱军龚辉骆清铭
关键词:小动物
格列本脲对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中脑血管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病理模型.已有研究表明,在普遍被观察到的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度舒张之前,还存在一个较小幅度的软脑膜动脉扩张和收缩.但其中的脑血管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采用550nm的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intrinsicsignalimaging,OISI)监测ATP敏感钾离子通道(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s,KATP)的阻断剂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lyb),对针刺诱导的大鼠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舒缩过程的影响.实验中观测到软脑膜血管的初始小收缩(initialslightconstriction,ISC)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减弱,其中应用10μmol/Lglyb时,74.5%的ISC被完全抑制,100μmol/Lglyb时则有96.2%的ISC完全消失.相对于CSD发生前,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舒张(largedilation,LD)的峰值也分别显著增强了(53.8±19.3)%和(59.8±19.6)%.结果表明,可能是神经元上的KATP在CSD过程中被glyb阻断从而抑制了软脑膜动脉血管的收缩.
杨媛媛李鹏程曾绍群骆清铭
关键词:皮层扩散性抑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