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H05801)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刘维鑫王坚红苗春生吴旻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4995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95072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等熵面
  • 1篇低涡
  • 1篇低涡暴雨
  • 1篇能量锋
  • 1篇能量锋区
  • 1篇浅薄
  • 1篇过程数值模拟
  • 1篇锋区
  • 1篇暴雨

机构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篇吴旻
  • 1篇苗春生
  • 1篇王坚红
  • 1篇刘维鑫

传媒

  • 1篇气象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一次浅薄低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发展机制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7月27日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次6 h累计降水226 mm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过程的浅薄低涡移动演变和动力结构、温湿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低涡发展东移机制。结果表明:低涡位于500 hPa西风槽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动力与温湿特征均表现其浅薄结构。低涡暴雨降水主要发生在低涡东侧暖式切变线附近。水汽来源于中国南海和东海两地,水汽辐合层深厚,达600 hPa。此次低涡具有较强的斜压结构特征。通过涡度方程分析,辐合辐散流场的维持和发展为正涡度变化率作出主要贡献,三维风场倾斜扭转项作用与正涡度变化存在重要正相关。地形的动力作用使得背风坡更有利于低涡绕山后加强。高低空急流耦合中心和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区均有利于引导低涡以及低涡暴雨加强东移。湿等熵面呈垂直陡立状,指示低涡已发展到成熟期。预示暴雨即将减弱。倾斜涡度发展条件C_d>0的连续增强,指示斜压性、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的综合作用也是这次低涡保持发展加强的重要原因。
苗春生吴旻王坚红刘维鑫李婷
关键词:能量锋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