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DZ19302)
- 作品数:22 被引量:520H指数:14
- 相关作者:杨永兴杨杨刘长娥李珂韩大勇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长江河口九段沙海三棱藨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被引量:16
- 2009年
- 研究了九段沙海三棱藨草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N、P、K)的含量特征、分布规律与循环特点。结果表明:随下沙-中沙-上沙海拔高程依次缓慢上升,土壤全剖面中P、K含量逐渐下降,N含量不受海拔高程影响。土壤剖面全量养分TN平均含量排序为:中沙>下沙>上沙;TP与TK排序均为:下沙>中沙>上沙。速效性养分AN含量排序为:中沙>下沙>上沙,AP与AK排序均为:下沙>中沙>上沙。土壤全量与速效性养分排序分别为:TK>TP>TN、AK>AN>AP。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营养元素含量呈减少趋势。土壤剖面营养元素分布显示N、K的表聚性比P明显。上沙、中沙与下沙海三棱藨草湿地植物K和N的吸收量均大于P。海三棱藨草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排序上沙和下沙均为:K>N>P;中沙为:N>K>P。上沙海三棱藨草吸收营养元素总量最多,中沙其次,下沙最少。各沙洲海三棱藨草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吸收系数排序为:N>P>K;循环系数排序为:K>N>P。上沙海三棱藨草湿地生态系统N的利用系数最大,中沙和下沙湿地生态系统K的利用系数最大。
- 杨永兴刘长娥杨杨
- 关键词:九段沙湿地湿地生态系统
- 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湿地植物与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中营养元素含量与不同深度土壤相应元素含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程度.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中与深层土壤中N,P,K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关联度顺序是40~60 cm>15~40 cm>0~15 cm.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关联序为N>K>P,生长过程吸收的N元素最多,其次是K元素,吸收的P元素最少.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程度不同,生长初期与N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旺盛生长期与N,P,K元素含量关联均密切,生长末期与N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减小,与P,K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增加.
- 刘长娥杨永兴杨杨
-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NP海三棱藨草
- 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湿地芦苇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为探明生长季不同时期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芦苇湿地的芦苇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主要从0~15cm土壤吸取N元素,从15~40cm土壤获取P、K元素,而从40~60cm土壤吸收N、P、K元素量都较少。芦苇-土壤之间营养元素关联度排序为:4月为N>K>P;5月为P>K>N,6~8月为K>P>N;9~11月为N>K>P;12月为P>N>K。同一营养元素不同时期芦苇-土壤之间关联度也存在差异,芦苇与土壤营养元素N、P、K元素关联最密切时期分别出现在9、12与6月,均与上层土壤营养元素关联最密切。9、12与6月分别为芦苇-土壤之间N、P、K元素迁移、转化与循环的活跃时期,上层土壤是其活动相对重要的场所。芦苇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营养元素均存在时空差异,不同时期芦苇对不同深度土壤的营养元素吸收强度也不尽相同。芦苇地下部分不同部位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种类的关联度排序相同,而芦苇地上部分的排序则不同。
- 杨永兴刘长娥杨杨李珂
-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营养元素芦苇土壤
- 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被引量:17
- 2009年
-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K含量大大高于TN和TP含量,排序为:TK>TN>TP。各沙洲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为:速效K>速效N>速效P。土壤速效性养分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剖面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速效性养分土壤剖面垂直分异比全量养分显著。各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沙洲同一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各沙洲不同深度土壤TN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TP和TK含量差异。植物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以K最高,N其次,P最低。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归还量远大于存留量。吸收系数排序为:N>P>K。不同沙洲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沙P元素、中沙与下沙K元素利用系数最大,上沙K元素、中沙P元素与下沙N元素循环系数最大。
- 杨永兴刘长娥杨杨
- 关键词:九段沙湿地互花米草NP
- 干渣对水体中磷素的吸附作用被引量:13
- 2006年
- 通过干渣对磷素等温吸附实验,考察了接触时间、粒径、pH值、铵盐、硝酸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种因素对干渣吸附磷素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干渣的磷素吸附过程,其磷素理论饱和吸附量为769mg/kg。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逐渐增大,24h后,对溶液中磷素的去除率达74%。pH值>9时,干渣对磷素的吸附作用迅速增强。铵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干渣的磷素吸附量显著降低,而硝酸盐的存在则提高了干渣对磷素吸附量。
- 赵桂瑜秦琴杨永兴
- 关键词:人工湿地磷
- 若尔盖高原退化沼泽群落植物多样性及种间相关性沿排水梯度的变化被引量:24
- 2012年
- 植物多样性与种间相关性是植物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有关二者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若尔盖高原排水干扰下不同退化阶段的沼泽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Spearman秩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相关性的变化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沿排水梯度,从相对原生沼泽至极度退化沼泽,不同植物种群均有其特定的生态分布范围;群落总种数、样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Whittaker指数均单调增加;植物种间相关强度增加;正相关种对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极重度和极度退化阶段的较高,相对原生沼泽和轻度退化阶段的较低,负相关种对比例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Shannon-Wiener指数与正负相关种对比例均具有显著线性关系(p<0.05),Whittaker指数均无显著关系(p>0.05)。人为排水作用通过提高群落生境异质性,促进正相关种对的共存,增加沼泽群落植物多样性。
- 韩大勇杨永兴杨杨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若尔盖高原
- 九段沙中沙湿地植物磷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被引量:11
- 2008年
- 对九段沙中沙湿地海三棱草、互花米草和芦苇3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各构件中磷(P)的分布、积累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中磷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大小排序为:海三棱草>芦苇>互花米草.磷在不同植物相同构件中的含量分布亦不同.3种湿地植物磷含量的季节动态规律有相似性,即随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磷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茎秆中磷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根中磷含量下降幅度最小.3种湿地植物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也存在差异,海三棱草各构件磷含量波动次数较少,互花米草和芦苇各构件磷含量波动次数则较多.植物中磷含量变化与土壤和地表水中相应元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3种湿地植物均显示生长初期植物与土壤和地表水中磷含量的关联较小,3种植物最大关联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这表明不同植物吸收土壤与地表水中磷元素的最佳时期存在差别.
- 刘长娥杨永兴杨杨
- 关键词:九段沙湿地湿地植物磷元素
- 九段沙芦苇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被引量:30
- 2008年
- 对九段沙(上沙、中沙、下沙)芦苇湿地土壤、植物中N、P、K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平分布上,湿地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性养分含量均是中沙最低,并以中沙为中心向两端递增,速效性养分的这种变化尤为显著。垂直分布上,土壤全N和全K含量的分布规律一致,为上层>下层>中层;全P含量分布为中层>上层>下层。速效N含量分布为上层>中层>下层;速效P含量上层土壤最高,中、下层土壤含量因湿地类型而异;速效K含量多以中层土壤最低,上、下层土壤含量变化不稳定,以不同湿地而异。不同芦苇湿地的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大于全量养分的差异,0~60cm深度土壤的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均为K>N>P。中沙湿地植物中养分含量最低,与土壤中营养元素总体水平分布一致;多数芦苇湿地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N>K>P,与土壤养分含量排序不一致。不同芦苇湿地的吸收系数排序均为N>P>K;芦苇湿地利用系数排序为P>K>N;循环系数排序为N>K>P。
- 刘长娥杨永兴
- 关键词:营养元素芦苇湿地九段沙
- 放牧干扰下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植被种类组成及演替模式被引量:51
- 2011年
- 以若尔盖高原退化沼泽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多重比较、双因素方差分析、物种累积曲线、PCA排序、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放牧压力、放牧季节下物种丰富度、多度、生活型组成、群落演替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季节物种丰富度格局不尽相同,其中6、9、10月在各牧压梯度间无显著差异,7、8月均以极重度和极度阶段(中生草甸)的最高,原生沼泽的最低。在物种累积速率上,沿牧压梯度以极重度和极度阶段的最高,沿放牧季节以7、8月最高;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物种丰富度与放牧季节无显著关系,但与放牧压力关系显著。放牧压力和放牧季节共解释了物种多度总方差的47.6%,其中放牧压力解释了50.1%,放牧季节以及二者方差交集均为负值;沿牧压梯度,沼泽植被逆向演替模式倾向于沼泽→草甸,沼泽化草甸阶段不明显,但是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建群种替代规律为:乌拉草→木里苔草→栗褐苔草,生活型组成中直立型植物比例较少,莲座型和匍匐型植物增加。总之,放牧季节对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牧压梯度格局,降低了物种累积速率。放牧压力改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生活型组成和演替模式,但放牧可能仅为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和演替的驱动力之一。
- 韩大勇杨永兴杨杨李珂
- 关键词:放牧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生活型
- 放牧胁迫下若尔盖高原沼泽退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6
- 2011年
- 根据原生和退化沼泽水体、植被与土壤信息,将放牧胁迫下若尔盖高原沼泽划分为5个等级,即原始沼泽、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沼泽,系统地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沼泽的退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沼泽退化特征表现为:退化沼泽水体总氮含量较高,硝态氮、总磷含量以及碱度、矿化度随沼泽退化程度加剧而上升。退化沼泽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组成和结构趋于多样化;群落水分生态型结构变化明显,中生植物逐渐取代沼生植物优势地位;沿沼泽退化梯度,植被演替速率降低。沼泽退化序列上,土壤含水率、毛管孔隙度、全氮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全磷和全钾含量上升;土壤垂直剖面上,退化沼泽较原始沼泽和轻度退化沼泽全量养分含量变化大,并且,全氮和全磷含量具有表聚性。退化沼泽环境指标PCA分析显示,沼泽退化受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
- 李珂杨永兴杨杨韩大勇
- 关键词:放牧若尔盖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