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224)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6
相关作者:郭华明杨利锦吴旸刘海燕孙亚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下水
  • 2篇高氟
  • 2篇高砷地下水
  • 2篇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下水流
  • 1篇岩相
  • 1篇氧化还原条件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交换
  • 1篇银川平原
  • 1篇湿地
  • 1篇水-岩相互作...
  • 1篇水层
  • 1篇水化学
  • 1篇水文地球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篇郭华明
  • 2篇吴旸
  • 2篇杨利锦
  • 1篇黄诗峰
  • 1篇马建威
  • 1篇郭琦
  • 1篇刘春华
  • 1篇韩双宝
  • 1篇孙亚勇
  • 1篇倪萍
  • 1篇张迪
  • 1篇张福存
  • 1篇刘海燕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Scienc...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氧化还原条件对地下水中砷释放迁移的影响——以通榆县高砷地下水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研究区位于吉林西部通榆县,松嫩平原的西南部,总面积8468km^2。采集地下水样品87件,其中第四系浅层潜水井29件、第四系承压水井和新近系承压水井水样58件。在现场测定、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氧化还原条件对地下水中砷释放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从向海水库到四井子乡,水中的砷浓度逐渐增高,浅层地下水中的高砷点集中在四井子乡,深层高砷地下水分布在中部,霍林河两岸的冲湖积平原内。以我国标准0.05mg/L为限值,砷超标率达61%,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0.01mg/L为限值,有86%的地下水样超标。总体上,高砷地下水主要存在于还原环境中,地下水中溶解铁以Fe(Ⅱ)为主,As(Ⅲ)占总As的60%以上,NO_3^-含量较低,而NH_4^+浓度较高。还原环境是控制地下水系统中砷释放的关键因素。利用PHREEQC的模拟计算表明,地下水中不同氧化还原电对(Fe(Ⅱ)/Fe(Ⅲ)、N(-Ⅲ)/N(Ⅲ)、N(-Ⅲ)/N(Ⅴ)、N(Ⅲ)/N(Ⅴ)、S(-Ⅱ)/S(Ⅵ)和As(Ⅲ)/As(Ⅴ))计算得到的电子活度(pE值)存在很大差异,其中,Fe(Ⅱ)/Fe(Ⅲ)计算得到的pE值与现场实测Eh值换算得到的pE值较为接近。表明,Fe(Ⅱ)/Fe(Ⅲ)是研究区地下水的决定电位体系,其氧化还原状态主要受Fe(Ⅱ)/Fe(Ⅲ)的氧化还原控制。Fe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使吸附在其表面的As释放到地下水中,是高砷地下水的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人类农业活动促进了浅层地下水中As的运移和富集。
张迪郭华明倪萍吴旸
关键词:高砷地下水水化学PHREEQC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s of groundwater arsenic approximately along the flow path in the Hetao basin, Inner Mongolia被引量:6
2013年
Patchy distribution of high As groundwater has normally been observed in As-affected areas.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s help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mechanisms of As mobilization and in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suring drinking water safety. Four multilevel samplers were installed approximately along the groundwater flow path to investigat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groundwater As in the Hetao basin, Inner Mongolia. Both water chemistry and groundwater level were monitored for about two years. Groundwater As concentration generally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and Eh values showed decreasing trends along the flow path, indicating that As was mobilized via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 oxides. However, in evaporation discharge area, shallow groundwater As wa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os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 addition to evaporation, siderite and pyrite precipitations controlled groundwater As concentration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As concentration and SIpyrite (or SIsiderite) implied that siderite and pyrite precipitations wold scavenge groundwater As and lower As concentration. Temporal variation showed different trend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It may reflect replenishment of high/low As groundwater for the increase/decrease in As concentrations, resulting from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The increase trends in groundwater As concentrations at depth around 15m in the discharge areas would result from the increase in the recharge of underlying groundwater (20m) with high As concentration due to enhanced evaporation in the seasons with high water levels. The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As should be routinely carried out to ensure the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the As-affected areas.
GUO HuaMingZHANG YangJIA YongFengZHAO KaiKIM Kangjoo
关键词:地下水流河套盆地高砷
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不同价态砷的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醋酸型AG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和氯化物型AG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对As(Ⅴ)和As(Ⅲ)吸附的差异,实现As(Ⅲ)和As(Ⅴ)的有效分离。过滤和酸化后的水样流经树脂交换柱(75mm×5.3mm i.d.)时,醋酸型AG 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As(Ⅴ);而As(Ⅲ)可通过树脂柱。被吸附的As(Ⅴ)用0.12mol/L HCl淋洗出来,在此过程中醋酸型树脂转化为氯化物型树脂。该树脂交换柱可多次循环使用。本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野外现场条件下高砷地下水中As(Ⅲ)和As(Ⅴ)的分离和准确测定;用于检测水铁矿除砷过程中砷价态变化。结果表明,缺氧条件下水铁矿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遵循假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式,内扩散不是控制As(Ⅲ)和As(Ⅴ)吸附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膜扩散对吸附的控制作用增强。
郭华明刘春华
关键词:地下水
1973-2014年河套平原湿地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河套平原面临着水体污染、湖泊沼泽化和盐渍化问题,研究河套平原湿地的变化及原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河套湿地及其与湿地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1973-2014年河套平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了不同时期的湿地分布图,结合实地考察、气象资料与史料统计数据,对河套湿地近40年的变化和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水文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特点,把河套湿地分为灌区湿地(黄灌区和井灌区)和乌梁素海湿地。通过研究发现:河套湿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河套黄灌区湿地面积变化受当地降雨量影响,在降雨量偏少时期,湿地面积发生明显的萎缩;乌梁素海湿地变化最为显著,从1977年开始迅速扩大,到1996年面积增加了近一倍,这与河套平原大规模兴建干渠灌溉和修建排干沟排水有关;在以地下水灌溉为主的河套灌区北部井灌区,湿地面积逐年萎缩,这与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耕地相关。研究表明:河套湿地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湿地,所受的主要影响因素又有不同,湿地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李山羊郭华明黄诗峰马建威刘海燕孙亚勇
关键词:河套遥感影像湿地气候变化
宁夏西吉县高氟地下水成因简析
1前言氟是人体必须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高氟地下水的存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坦桑尼亚、阿根廷、韩国以及我国西北部地区。摄取适量的氟(0.5-1.0mg/L)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健康,但长期...
吴旸郭华明
文献传递
化学沉淀法处理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试验研究了投加石灰法、投加氯化钙法、石灰-氯化钙联合法、石灰-盐酸联合法4种化学沉淀法对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静置沉淀90min后,使用投加石灰法处理pH值为12、含氟浓度为2 000mg/L的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大于50mg/L,使用投加氯化钙法,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小于20mg/L,使用石灰-氯化钙联合法和石灰-盐酸联合法,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均小于10mg/L;4种方法的最佳搅拌强度为150r/min,最佳反应pH值为12左右,最佳静置时间为90min;其中,采用石灰-盐酸联合法处理pH值为12、含氟浓度为2 000mg/L的高氟再生尾液,在石灰投加量超过理论量60%(即为6.231 6g/L),加入65.4mL/L 2M的HCl时,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且pH值在7左右。
杨利锦郭华明
关键词:化学沉淀法氯化钙
宁南西吉含水层沉积物的氟释放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宁南西吉存在范围较大的高氟地下水区,属于高氟水重灾区。以宁南含水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实验,探讨了pH、Ca2+、Na+、HCO-3和Ca2+/OH-协同作用对沉积物中氟释放的影响及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HCO-3,pH值对F-释放的促进作用更高,相对增量为10%~50%。低Ca2+/Na+比提高了沉积物所释放F-的活度,有利于地下水中F-的聚集。不同岩性对pH值的缓冲能力不同,从而决定F-的释放。整体而言,粉质粘土、泥岩和粘土F-释放的浓度相对其他岩性要高。泥岩和粉质粘土的F-释放受pH影响较大。沉积物中Al、Fe、Mn、Si组分含量、总F-浓度与不同条件下淋滤出的F-浓度也具备较好的相关性。沉积物的F-含量对地下水中F-聚集有较大的影响。
吴旸郭华明韩双宝张福存
关键词:高氟地下水水-岩相互作用
活化赤泥的除氟性能被引量:8
2012年
以成本低的铝工业废矿渣(赤泥)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煅烧和酸化处理对赤泥进行活化,制备了除氟吸附剂。研究了反应时间、投加量、初始氟浓度、溶液温度、共存阴离子和pH值对活化赤泥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反应时间为18 h时,吸附接近平衡。活化赤泥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另外,初始浓度越高,吸附容量越大。与Freundlich相比,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最大吸附量可达2.71 mg/g。SO24-、Cl-和NO3-存在时(<1 000 mg/L),对氟离子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然而,HCO3-、PO34-和氟离子共存时,会对氟吸附造成不利影响。活化赤泥在pH值3.5~11.0时,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活化赤泥是一种吸附容量高、性能稳定的环境友好型除氟材料,具有应用潜力。
杨利锦郭华明
关键词:高氟水
银川平原北部高砷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砷是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当今世界有数亿人口受到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影响。原生高砷地下水引起的地方性砷中毒,受到了国际水文地球化学界的广泛关注。长期暴露高砷地下水(>50μg/L)会引发人体细胞癌变、心血管疾病并抑制儿童大脑...
郭琦郭华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