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A01807)

作品数:25 被引量:327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根绪胡远满布仁仓王长庭毛天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冻土
  • 6篇冻土区
  • 6篇多年冻土
  • 6篇多年冻土区
  • 5篇群落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地
  • 5篇草甸
  • 4篇植被
  • 3篇生物群落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土壤微生物群...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高寒草地
  • 2篇冻土退化
  • 2篇养分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云南省水利水...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7篇王根绪
  • 6篇布仁仓
  • 6篇胡远满
  • 5篇王长庭
  • 4篇宜树华
  • 4篇郭金停
  • 4篇阿的鲁骥
  • 4篇毛天旭
  • 3篇熊在平
  • 3篇秦彧
  • 3篇陈建军
  • 3篇聂志文
  • 3篇刘敏
  • 2篇杨燕
  • 2篇王晓云
  • 2篇李元寿
  • 2篇马俊
  • 2篇杨有芳
  • 2篇陈焱
  • 2篇张涛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Ecolog...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across the continuous permafrost region of northeastern China被引量:1
2022年
Background:Soil microorganisms in the thawing permafrost play key roles in the maintenance of ecosystem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However,our knowledge of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permafrost micro-bial communities is limited in northeastern China.Therefore,we investigate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il bacteria in the active,transition and permafrost layers based on 90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0 sites across the continuous permafrost region using high-throughput Illumina sequencing.Results:Proteobacteria(31.59%),Acidobacteria(18.63%),Bacteroidetes(9.74%),Chloroflexi(7.01%)and Actinobacteria(6.92%)were the predominant phyla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all soil layers;however,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the dominant bacterial taxa varied with soil depth.The bacterial community alpha-diversity based on the Shannon index and the phylogenetic diversity index bo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pth across the transition from active layer to permafrost layer.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 and permutat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that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layers.Redundancy analysis and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properties differed between layers such as soil nutrient content,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mainly drov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Conclusions:Our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cterial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among soil layer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hree soil horizons had strong influences on microbial nic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rther explained the variabilit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This effort to profil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may enable better evaluations of changes in microbial dynamics in response to permafrost thaw,which would be beneficial to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f permafrost ecosystems.
Baihui RenYuanman HuRencang Bu
关键词:PERMAFROST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广布弓背蚁蚁丘扰动的响应被引量:11
2017年
为了解蚂蚁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评估和认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利用Biolog-ECO生态板法对蚁丘干扰后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蚁丘扰动后0~1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蚁丘10~20cm土层(P<0.05),而蚁丘扰动与土层深度的交互作用对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蚁丘干扰后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McIntosh指数和底物碳源利用数)有所增加;3)主成分分析表明蚁丘干扰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了影响,改变了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是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和羧酸类;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和功能。因此,由于蚂蚁的挖掘活动、有机质的累积等改变了蚁丘土壤微环境,进而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类型和代谢功能。
杨有芳字洪标刘敏阿的鲁骥陈焱王长庭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高寒草甸
长江黄河源区湿地分布的时空变化及成因被引量:24
2015年
通过整理解译1969年航片、1986年、2000年、2007年以及2013年TM影像数据,对长江黄河源区的高寒湿地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和人类活动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定量分析造成高寒湿地退化的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贡献,并揭示了高寒湿地退化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969年—2013年间,江河源区的高寒湿地面积减少了19.16%,各湿地类型的斑块分离度不断增大;空间上,高寒湿地的退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的东北部以及黄河源区的北部地区,与该区域冻土的退化有显著的一致性;1969年以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呈气温显著上升、相对湿度降低以及降水量微弱增加的暖干化趋势,湿地的退化与气候变化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同步性,其中气温升高是形成湿地退化格局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会对湿地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河流和湖泊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载畜量的变化是影响湿地变化最重要的人为因素。
杜际增王根绪杨燕张涛毛天旭
关键词:高寒湿地
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4
2015年
根据1969年航片数据、1986,2000,2007年以及2013年TM数据建立的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空间数据集,结合该地区近50年的气候资料以及人类活动状况,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呈现以覆盖度降低、破碎化与干旱化加剧为主的退化趋势,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的速率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呈迅速增加趋势,2000年后退化速率逐渐降低;气温升高引起的区域的暖干化是导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过度放牧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导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加剧的重要因素。
杜际增王根绪李元寿
关键词:高寒草地长江黄河源区
增温对疏勒河上游流域高寒草地物候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2012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疏勒河上游流域高寒草地上开展的增温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原生草地、退化草地还是翻耕草地样方内,增温罩的存在大大提前了草地的返青期,同时增温使得退化和翻耕草地上的植被花期也有所提前;从涡动观测结果来看,2011年的生长旺盛期和达到最大值的日期较2010年提前了15 d左右;2011年枯黄期较2010年稍有提前.
王晓云宜树华秦彧吴灏陈建军
关键词:增温物候期
高寒草甸地下根系生长动态对积雪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7年
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县高寒草甸通过人工堆积的方法,进行了积雪量野外控制试验。以自然降雪的积雪量为对照(CK),设置了S1、S2和S3(积雪量分别为自然对照的2倍、3倍和4倍)3个处理,运用微根窗法追踪研究了积雪量改变后高寒草甸植被根系生长动态,并测定了积雪变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根系生长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根系表面积、根尖数量及现存量逐渐增加并在8—9月达到最大值;当冬季积雪量达到143.4mm(S1),对根系生长最为有利(根系表面积、根尖数量、现存量及生产量最大),根系生长旺盛期(净生产速率较高)有所提前和延长,但随着积雪量进一步增加,积雪对根系生长的正效应逐渐降低,根系生长旺盛期逐渐推迟甚至消失;研究还发现,随着积雪量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温度逐渐降低,相似的变化规律也出现在10—20 cm土层,但在时间上有所延迟;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不同土层中,根系生长与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因此,积雪变化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影响高寒草甸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最终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分配与碳循环过程。
阿的鲁骥字洪标刘敏陈焱杨有芳王长庭
关键词:高寒草甸积雪变化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长江源区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长江源区1986、2000与2014年3期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野外考察获得该地区在这3个时间点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根据各时期之间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确定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概率,进一步完成对该地区马尔科夫链模型的构建、检验与预测。结果表明:1986—2014年,长江源区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特征符合马尔科夫过程,通过马尔科夫链模型能够对该地区的覆盖格局变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长江源区的土地覆被退化趋势明显,湿地、中高覆盖草地等面积不断下降,裸地、沙地以及低覆盖草地等面积则一直在增加;2000年以后,由于三江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及降水量的增加等因素影响,长江源区的植被退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杜际增王根绪李元寿
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8
2017年
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多年冻土上的植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多年冻土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的南缘.本文基于1981—2014年LTDR和MODIS两种数据集对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增加0.0036.空间逐像元NDVI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区80.6%区域的植被NDVI具有显著增加趋势(P<0.05),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植被NDVI增加强度不同,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NDVI增加趋势最大值(>0.004)所占的面积比例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多年冻土全区尺度下,植被生长季NDVI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P<0.01),与降水呈较弱的负相关,表明气温是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的主控因子.研究区的多年冻土退化对植被生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连续多年冻土区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增加强度更为剧烈.尽管增加的地表温度可以加快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但长期来看,多年冻土退化甚至消失会阻碍植被生长.
郭金停胡远满熊在平闫晓露任百慧布仁仓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气候变化植被动态冻土退化
气候变化对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为研究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了对沼泽湿地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6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模拟了沼泽湿地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并预测了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3个研究阶段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AUC(Aera Under Curve)为(0.826±0.005))。基准气候条件下东北沼泽潜在分布区主要为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推进,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原有潜在分布面积明显减少,而新增潜在分布面积较少,总面积呈现急剧减少趋势。至2071—2100年,原有沼泽湿地潜在分布面积将减少99.80%,新增潜在分布面积仅2.48%,总潜在分布面积减少97.32%。空间分布上,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呈现由东向西迁移,南北向中心收缩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沼泽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贺伟布仁仓刘宏娟熊在平胡远满
关键词:沼泽气候变化最大熵模型
基于逐月退水系数的三江源枯季径流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1960~2009年三江源区枯季月径流数据,分析了退水过程中月径流和退水系数的变化趋势,并利用逐月退水系数重建了枯季径流过程。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枯季月径流呈减少的趋势,长江源区呈微弱的增加趋势,枯季径流受控于夏季径流,二者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2)黄河和长江源区逐月退水系数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退水期是增加的,意味着地下水退水过程减缓,这可能是长期的气候变暖导致江河源区地下水库容增加的结果,在澜沧江源区退水系数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3)可以利用多年平均退水系数和10月径流来重建冬季(11月到来年2月)月径流量,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控制在8%以内,拟合精度较高。该研究对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区枯季径流特征和水文预报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毛天旭王根绪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径流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