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864)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朝霞赵丹华袁云张巍黄一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线粒体
  • 5篇综合征
  • 5篇肌病
  • 4篇突变
  • 4篇线粒体脑肌病
  • 4篇脑肌病
  • 4篇MELAS综...
  • 3篇血症
  • 3篇乳酸血症
  • 3篇酸血症
  • 3篇卒中
  • 3篇卒中样
  • 3篇卒中样发作
  • 3篇线粒体脑肌病...
  • 3篇高乳酸血症
  • 2篇线粒体DNA
  • 2篇线粒体基因
  • 2篇基因
  • 2篇LEIGH病
  • 2篇表型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朝霞
  • 7篇赵丹华
  • 7篇袁云
  • 4篇张巍
  • 2篇黄一宁
  • 2篇陈靖
  • 2篇赵娟
  • 2篇吕鹤
  • 2篇洪道俊
  • 1篇刘祺
  • 1篇张秋荣
  • 1篇于磊
  • 1篇冯立群
  • 1篇戚晓昆
  • 1篇李务荣
  • 1篇彭清
  • 1篇郑日亮
  • 1篇孙永安
  • 1篇吴士文
  • 1篇栾兴华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线粒体基因G13513A突变导致的线粒体脑肌病六例临床表型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报告6例mtDNA G13513A点突变引起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总结mtDNA G13513A突变所致的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方法对35例mtDNA常见突变(包括大片段缺失及A3243G、T3271C、A8344G、T8993G/C点突变)检查为阴性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用线粒体DNA全长测序和(或)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mtDNA G13513A点突变,分析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复习文献报道的mtDNA G13513A所致线粒体病的病例。结果35例患者中有6例存在mtDNA G13513A突变。该6例患者均出现偏盲、轻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卒中样发作表现,其中3例成人发病者以卒中样发作为主要症状,伴随癫痫、头痛、身材矮小、神经性耳聋等,头颅MRI显示以顶.枕-颞叶受累为主的大片病灶,符合成人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3例青少年发病者除卒中样发作外,还有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眼外肌瘫痪等脑干受累的症状,MRI检查可见枕一颞叶大脑皮质非对称性病灶,以及双侧基底节和脑干的对称性病灶,符合青少年型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肌肉病理检查在5例患者发现不整红边纤维。经复习文献,发现mtDNA G13513A突变患者还存在婴幼儿型Leigh或Leigh样综合征表型。结论mtDNA G13513A点突变是线粒体脑肌病较常见的致病性突变,主要导致Leigh综合征、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或MELAS综合征,其临床表型具有年龄依赖性。
王朝霞赵丹华戚晓昆韩漫夫冯立群袁云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征LEIGH病突变
线粒体DNA单一大片段缺失患者61例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报道携带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失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临床和肌肉病理检查诊断为线粒体病的70例患者,提取其肌肉组织DNA,进行长程PCR-多酶联合酶切-短循环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mtDNA有无大片段缺失,并明确缺失的具体位置.总结携带mtDNA缺失的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mtDNA缺失长度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61例患者的肌肉mtDNA发现单一大片段缺失,其中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 54例、Kearns-Sayre综合征(KSS)6例和线粒体脑肌病伴卒中样发作和高乳酸血症1例,所有患者均无家族史.患者的发病年龄1~55岁.61例患者中共检测到37种缺失类型,其中4 977 bp的“普通缺失”占39.3%(24/61).CPEO患者mtDNA缺失的平均长度为(5 052.17±1 390.96) bp,KSS患者缺失为(5 703.33±1 242.73) bp,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粒体DNA缺失长度和患者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415,P=0.001).结论 线粒体DNA单一大片段缺失主要导致CPEO和KSS,缺失片段长者发病早.mtDNA“普通缺失”在我国患者中也常见.
刘祺刘靖冷颖琳赵娟吕鹤张巍袁云王朝霞
关键词:眼肌麻痹线粒体表型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编码酶复合体I亚单位的线粒体基因新突变导致的MELAS综合征
2011年
目的报道4例由编码酶复合体I中NADH脱氢酶(ND)亚单位的线粒体基因(mtDNA)突变所导致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及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4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21岁之间,病程在7~20年。其中1例为MELAS、3例为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对4例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和mtDNA全长测序检查。结果骨骼肌病理检查发现1例同时存在破碎红纤维(RRFs)及SDH深染的血管(SSVs),2例仅有SSVs,另1例未见异常。4例患者均携带mtDNA编码的ND基因突变,分别为位于ND3编码区的T10191C(p.S45P)、ND4编码区的A11470C(p.K237N)、ND5编码区的T13046C(p.M237T)点突变以及累及ND5和ND6编码区的单一大片段缺失(13025-13033:14417-14425),后3种突变均为新发现的致病性突变。结论 ND基因突变是导致部分MELAS或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患者的分子病理学基础,这些患者的骨骼肌病理检查常缺乏典型的线粒体脑肌病的病理改变,如RRFs。
赵丹华王朝霞李务荣洪道俊郑日亮孙永安张巍袁云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MELAS综合征
8例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8例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肌肉病理改变,并进行线粒体DNA(mtDNA)突变分析。结果 8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30岁,病程2~36年,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仅1例有双下肢肌痛。血肌酸激酶水平呈轻中度升高。电生理检查结果最示骨骼肌呈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骨骼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存在破碎红纤维(RRF),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可见深染的RRF,也可见阴性的RRF。4例患者存在tRNAleu^(UUR)A3243G突变,1例为tRNAlys A8344G突变,1例同时存在tRNAleu^(UUR)A3276G和ATP酶6编码基因G9196A(D224N)突变,1例为细胞色素b编码基因G15221A(D159N)突变,1例则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的编码基因A9567G(I121V)突变。结论肢带型线粒体肌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骨骼肌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mtDNA的tRNA基因可能是家族性肢带型线粒体肌病的热点突变区。
赵丹华栾兴华陈彬洪道俊张秋荣张巍吴士文袁云王朝霞
关键词:破碎红纤维细胞色素C氧化酶TRNA基因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的血管自主调节功能
2012年
目的评价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脑血管二氧化碳(CO2)反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以分析患者在卒中样发作缓解期的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变化。方法以经基因诊断证实的29例MELAS为患者组,检查时间距离末次卒中样发作的时间大于2周;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颈部及颅内大血管形态。血管自主调节功能检测包括:①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呼吸抑制试验,计算呼吸抑制指数(BHI),评价脑血管CO2反应性;②肱动脉法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对两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EL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颈部血管超声及头颅MRA检查均未见异常。MELAS组的BHI(1.36±0.52)、FMD(11.0%±4.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81±0.26,t=-3.693,P〈0.01;15.8%±5.8%,t=-3.390,P〈0.01)。结论MELAS患者存在脑血管CO,反应性受损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陈靖赵丹华王朝霞彭清袁云黄一宁
关键词:MELAS综合征内皮血管血管舒张局部血流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患者卒中样发作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0
2011年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ands 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是由Pavlakis等于1984年首次命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头痛、癫痫及卒中样发作等,多伴有身材矮小、智能减退、神经性耳聋、血乳酸增高。
赵丹华陈靖王朝霞
关键词: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高乳酸血症发病机制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患者的脑磁共振成像改变动态演变规律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患者的脑MRI改变动态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经肌肉病理检查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58例MELAS患者的资料,于卒中样发作(SLE)后60 d内进行重复脑MRI检查,分析其病灶的演变规律;计算31例患者缓解期头MRI的脑萎缩指数以及与其年龄及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后30 d内64.1% (25/39)的病灶扩大,10.2% (4/39)的病灶转移,17.9%(7/39)的病灶缩小.在30 ~60 d内13%(3/23)的病灶扩大,21.7%(5/23)的病灶转移和56.5%(13/23)的病灶缩小.31例患者SLE缓解期脑萎缩指数为15.2%±2.8%,与年龄、总病程、脑内症状出现后病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329(P=0.043)、0.405(P=0.012)和0.649(P =0.000).结论 MELAS综合征患者随病程发展出现脑萎缩和脑内病灶缩小,但病灶的转移持续存在.
赵丹华王朝霞于磊肖江喜谢晟袁云黄一宁
关键词:MELAS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线粒体DNAA8344G点突变的临床异质性表现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报道线粒体DNA(mtDNA)A8344G点突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4--2011年10例经基因检查证实存在mtDNAA8344G点突变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青少年起病的肌阵挛癫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符合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综合征;2例患者为婴幼儿起病的以脑干和基底节病变为主的Leigh综合征;2例患者表现为成人起病的肢带型分布的线粒体肌病。10例患者均行骨骼肌病理检查,除1例MERRF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出现破碎红纤维(RRF)。肌肉组织中mtDNAA8344G突变比例定量分析显示,Leigh综合征患者(87.2%、88.4%)〉MERRF综合征(69.0%一86.8%)〉线粒体肌病患者(67.2%、58.4%)。结论mtDNAA8344G突变导致的临床类型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患者中肌肉mtDNA突变比例与临床表型可能有一定相关性,突变比例越高,临床严重程度越重。
赵娟赵丹华张巍吕鹤袁云戚豫王朝霞
关键词:DNA线粒体点突变LEIGH病线粒体肌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