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863)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王丽娟张玉虎赵洁皓王丽敏聂坤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帕金森
  • 9篇帕金森病
  • 3篇血管
  • 3篇认知障碍患者
  • 3篇神经心理
  • 3篇神经心理学
  • 3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神经心理学测...
  • 2篇评估量表
  • 2篇轻度
  • 2篇轻度认知
  • 2篇综合征
  • 2篇量表
  • 2篇蒙特利尔认知...
  • 2篇蒙特利尔认知...
  • 2篇基因
  • 2篇核苷酸
  • 2篇测验
  • 2篇痴呆
  • 2篇磁共振

机构

  • 12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广东省医学科...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老年医...

作者

  • 14篇王丽娟
  • 12篇张玉虎
  • 9篇赵洁皓
  • 6篇王丽敏
  • 4篇黄智恒
  • 4篇聂坤
  • 3篇唐红梅
  • 3篇黄飚
  • 3篇甘蓉
  • 2篇冯淑君
  • 2篇李少华
  • 2篇黄静
  • 1篇乔穗宪
  • 1篇刘越存
  • 1篇徐书雯
  • 1篇杨红军
  • 1篇武肖娜
  • 1篇袁彦伯
  • 1篇方雅秀
  • 1篇黄莘莘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比较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患者与帕金森病认知正常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与认知障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09例,进行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韦氏智力及记忆力的认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46例,认知正常组63例.使用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2(PDSS-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 认知障碍组比认知正常组的PDSS-2和PSQI总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3.88±13.00)分与(13.80 ±9.76)分,t=-3.745,P<0.01;(10.58 ±4.89)分与(6.87±4.64)分,t=-3.269,P=0.001].认知障碍组的PDSS-2-2 ~6、9的评分较认知正常组高;PSQI各分项中,认知障碍组的睡眠质量[(1.76±1.00)分]、入睡时间[(1.42±1.09)分]、睡眠效率[(1.52±1.28)分]、睡眠障碍[(1.61±0.56)分]的评分较认知正常组[(1.04±0.85)、(0.91±1.08)、(0.89±1.17)、(1.25±0.65)分,t=-3.134,-2.286,-2.363,-2.590,均P<0.05]高.MoCA评分与PDSS-2总分和PSQI总分呈负相关(r=-0.24,P=0.03;r=-0.23,P=0.04).结论 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患者较认知正常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PDSS-2与PSQI相结合,可以初步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潜在原因和程度.
黄静张玉虎聂坤冯淑君朱睿明甘蓉唐红梅王丽敏赵洁皓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睡眠
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在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根据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将102例PD患者分为记忆受损组30例、非记忆受损组35例和认知正常组37例,运用Scheltens视觉评定量表评估脑白质疏松程度,比较3组侧脑室旁、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小脑幕下区脑白质疏松程度差异;分析脑血管危险因素在3组中的影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和脑血管危险因素等对记忆损害型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结果记忆受损组额叶高信号、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较认知正常组和非记忆受损组明显增高(P<0.05)。与认知正常组和非记忆受损组比较,记忆受损组TC明显升高[(5.87±0.81)mmol/L vs(3.86±1.10)mmol/L,(4.82±1.08)mmol/L],HDL-C明显降低[(1.17±0.24)mmol/L vs(1.26±0.53)mmol/L,(1.27±0.36)mmol/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TC与视觉再生呈负相关(β=-0.341,P=0.000;β=-0.212,P=0.030),教育程度与视觉再生呈正相关(β=0.201,P=0.038)。结论侧脑室旁脑白质疏松、高TC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会导致PD-MCI患者的记忆受损。
朱睿明张玉虎唐红梅高靓冯淑君段振鹏张又文赵馨王丽娟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帕金森病
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前瞻性记忆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TBPM)损害情况,初步探讨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两种记忆损害程度的区别。方法采用前瞻性记忆的神经心理测试方法,对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EBPM和TBPM进行测试。结果与对照组[EBPM(6.13±1.25)分,TBPM(4.67±0.92)分]相比,患者组的EBPM([4.33±2.06)分]和TBPM([3.97±1.22)分]测试成绩均降低(均P<0.05)。患者组EBPM和TBPM分值与梅毒抗体滴度均无统计学相关性(r=-0.263,P=0.161;r=0.247,P=0.181)。结论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害。
谭燕王丽娟张玉虎马桂贤方雅秀侯乐
关键词:血清固定隐性梅毒记忆神经心理学
帕金森病PINK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PINK1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构建帕金森病PINK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e/PINK1,检测其转染COS-7细胞后的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人cDNA文库DNA中扩增PINK1全长cDNA,该基因片段两端设计了EcoR I和BamH I限制性酶切位点。将所得片段连接到T载体上测序证实。利用重组DNA技术将PINK1的cDNA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上,酶切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COS-7细胞中,体外培养,于转染48h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1)PINK1基因cDNA扩增产物检测。(2)pcDNA3.1-myc/PINK1重组体酶切鉴定。(3)Western—blotting。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PCR获得的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PINK1序列完全相同;pcDNA3.1-myc/CHIP酶切片段的长度与理论大小相符;转染48h后的COS-7细胞可检测到PINK1蛋白的表达。结论PINK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COS-7细胞中可获得表达。
张玉虎刘越存李少华王丽娟
关键词:转染
^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应用1 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在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PD患者31例(PD组)及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单体素点解析波谱序列扫描对大脑一侧豆状核及双侧黑质的脑代谢物进行测定,利用MR仪自带的Sage波谱处理软件及LCModel软件分别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并将P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豆状核及黑质的tNAA浓度、黑质的tCr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组豆状核及黑质的tCho浓度及tNAA/tCr、tCho/tCr浓度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由MR自带的Sage软件计算的豆状核及黑质的NAA/Cr、Cho/Cr比值,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H-MRS结合LCModel软件可以对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其在原发性PD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钟小梅黄飚梁长虹罗海营王丽娟王广谊张玉虎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帕金森病
中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T—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100例男性健康对照及28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AR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析。结果100例男性健康对照的CAG重复次数范围为15~31次,平均(23±3)次。在28例男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发现3例患者CAG重复次数大于40次,分别为46、47、47次,此3例患者基因诊断为肯尼迪病,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乏力,以双下肢近端为主,易疲劳,伴肌痛,肌跳,肌萎缩,血清肌酸肌酶(CK)升高,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可伴雄激素不敏感表现。结论我国肯尼迪病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运动神经元病进行AR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避免误诊。
张玉虎聂坤袁彦伯万鑫甘蓉赵洁皓黄智恒王丽敏王丽娟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三核苷酸重复基因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SIHS)的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特点,探讨MRM对SIHS的诊断价值,并揭示SIHS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扫描系统对18例SIHS进行全脊柱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检查。结果18例SIHS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存在脑脊液漏,阳性率高达(66.7%),其中9例在颈椎,2例在胸椎,1例在腰椎。SIHS的MRM特点主要表现为硬脊膜增厚,脑脊液漏口相应水平神经根鞘增粗变形,边缘模糊,漏口周围及其以下节段硬膜外间隙积液,周围组织信号增高,鞘旁软组织内积液。结论SIHS的MRM有特征性改变,MRM可明确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有助于SIHS的临床诊断及病因查找,脑脊液漏可能是SIHS的主要发病机制。
王丽敏刘中霖王丽娟黄飚张玉虎赵洁皓周晓红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脑脊液漏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对阿尓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的研究130例受试者,分3组:AD组60例,MCI组35例,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35名,均进行神经及神经心理检查,功能评定,神经影像检查并记录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s),包括感觉(N1,P2)及认知(N2,P3)事件诱发电位。分析ERPs指标与神经心理检查和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各组ERPs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ERPs在各组有显著差异,与NC组相比,AD及MCI组N2、P3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01;在AD和MCI组间,P3潜伏期及波幅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N2、P3潜伏期与神经心理检查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403,P<0.01,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正相关;N2,P3的潜伏期对鉴别AD及NC有一定价值,P3潜伏期344 ms时,敏感性约80%,特异性较高98%。N2潜伏期235 ms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及71.4%。鉴别AD与MCI时,P3潜伏期345 ms时,敏感性约80%,特异性较低50%。鉴别MCI与NC时,N2及P3潜伏期在234 ms及326 ms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60%~70%。结论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功能及痴呆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客观,量化的反映AD和MCI患者的认知功能。P3指标对临床诊断AD和MCI有一定价值。
赵洁皓黄莘莘黄智恒王丽娟
关键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3
2013年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PS)则是一种以迅速进展的帕金森样症状和其它帕金森病以外的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分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多系统萎缩(MSA)、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常规MRI检查对于鉴别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部分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可有特征性表现,了解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特征性征象有助于能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冯结映黄飚钟小玲杨万群
关键词: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早发性帕金森病的神经心理学测验与P300检测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早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和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以发病年龄为分界点将242例患者分为早发性帕金森病组(≤50岁,76例)和晚发性帕金森病组(> 50岁,166例),对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家族史等一般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和各分项认知功能的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P30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早发性帕金森病组的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晚发性帕金森病组[21.1%(16/76)与6.02% (10/166),x2=7.87,P=0.005].早发性帕金森病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总分及各分项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和定向的评分(分)均显著高于晚发性帕金森病组(23.89±3.31与22.17±4.66; 3.57±1.33与3.12±1.4; 38.00±0.98与4.93±1.21;2.46±1.49与1.73 ±1.57; 5.75±0.58与5.36±0.95,t=3.44、3.79、3.12、1.98、2.52,均P<0.05).韦氏智力及韦氏记忆力分量表测试结果发现,早发性帕金森病组的相似性、图形排列、积木测试和数字广度评分(分)高于晚发性帕金森病组(10.54±2.48与8.26±2.82;7.91±3.33与6.73±2.38; 8.74±3.10与7.52±2.67; 10.15±2.48与9.14 ±2.29,t =3.30、2.62、2.58、2.53,均P<0.05).晚发性帕金森病组P300的P3潜伏期和N2潜伏期较早发性帕金森病组明显延长,P3的波幅显著下降.结论 遗传因素在早发性帕金森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早发性帕金森病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轻,执行功能、视空间及注意力在早发性帕金森病中保存相对完整.
黄静张玉虎聂坤甘蓉王丽敏唐红梅赵洁皓黄智恒王丽娟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心理学测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