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604036)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陶夏新陈学良金星康兰池陈宪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福州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挡土
  • 1篇挡土墙
  • 1篇地震反应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动土压力
  • 1篇土体
  • 1篇土体动力
  • 1篇土压力
  • 1篇剪力
  • 1篇非线性地震
  • 1篇非线性地震反...
  • 1篇分析方法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3篇金星
  • 3篇陈学良
  • 3篇陶夏新
  • 1篇袁一凡
  • 1篇陈宪麦
  • 1篇康兰池

传媒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竖向地震动对斜坡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影响
2006年
国内外规范中推荐或强制规定竖向地震动取为剪切反应谱的1/2~2/3,但该规定如何改进使其更合理已成为一重要课题。首先,对其研究现状简单总结,给出了可处理辐射阻尼、地震动相位特性、计算高效的二维波动显式有限元等效线性化程序 ELPSV 编制的必要性,然后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表明,竖向地震动强度对周期在0.3 s 以下的地表剪切反应谱有一定的影响,而高于0.3 s 部分影响轻微。竖向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场地的竖向地震反应及地表竖向反应谱影响显著,按规范的取值将偏于不安全。受地形条件影响,坡顶剪切地震反应会比坡脚反应要大,而竖向地震反应并不明显。土层边界面的地震反应要比周围反应要低,交界面效应明显。软斜坡场地地震反应特性除场地竖向地震反应自下而上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外,其他情形与硬斜坡场地的规律基本一致。该结果定量反映了竖向地震动的影响程度,为斜坡场地上考虑竖向地震动的建(构)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陈学良金星陶夏新
关键词:非线性地震反应
挡土墙墙趾地震作用的波动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前国内外规范中对挡土墙墙趾处地震作用的规定很不一致,给工程设计及工程评价带来诸多困难,如何合理考虑其作用已成为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强震地区的重要挡土工程,以墙前2 m覆盖土层的挡土墙为例进行了设计和讨论;基于近场波动数值模拟技术,输入El Centro波、Taft波、河北迁安滦河桥波和天津医院宁河波这四种不同场地条件的地震动进行动力分析,对比墙趾及墙背处的土动剪力时程发现,墙趾土动剪力对挡土墙的动态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墙趾覆盖土层所产生的动土压力,较有益于挡土墙的抗倾覆、抗滑稳定性。用简化估计的方法,对动土压力及剪力的合力作用点进行分析,发现相同位置的动土压力和剪力的合力作用点比较接近,其值分别是,墙趾处约距墙底0.62H2(H2为墙前覆土厚度),而墙背处约为H1/3,这与以往研究并不相同。最后对地震作用效应折减系数进行讨论,并建议了墙趾地震作用的合理设计取值。这些结果为改进挡土墙的抗震设计、指导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陈学良金星陶夏新陈宪麦袁一凡
关键词:地震作用动土压力
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剖析与评价被引量:9
2006年
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是场地及地基动力响应、土工数值分析的关键。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对其分析方法、等幅循环荷载到不规则荷载的扩展及应用规则、试验阻尼比的等效、滞回曲线形状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评价和探讨,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着重介绍了最近研究结果。最后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陈学良金星陶夏新康兰池
关键词:分析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