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61002)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立群石锐田伟刘全勇丁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9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弹性体
  • 6篇生物弹性体
  • 4篇生物降解
  • 4篇生物相容
  • 4篇生物相容性
  • 4篇聚酯
  • 4篇可生物降解
  • 4篇降解
  • 3篇毒性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可降解
  • 3篇癸二酸
  • 2篇新型生物
  • 2篇制备及性能
  • 2篇生物安全性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生物相容性评...
  • 2篇生物学评价
  • 2篇酸酯
  • 2篇柠檬

机构

  • 19篇北京化工大学
  • 11篇北京积水潭医...
  • 6篇北京市创伤骨...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创伤骨科...

作者

  • 17篇张立群
  • 11篇石锐
  • 9篇田伟
  • 7篇刘全勇
  • 5篇雷丽娟
  • 5篇丁涛
  • 5篇徐小川
  • 4篇姚源
  • 4篇陈大福
  • 3篇乌艳
  • 3篇刘力
  • 3篇李丽
  • 2篇张秀丽
  • 2篇王秀芬
  • 2篇冯海兰
  • 2篇袁润英
  • 1篇毕经亮
  • 1篇吴珺玥
  • 1篇周鑫鑫
  • 1篇曹素杰

传媒

  • 6篇合成橡胶工业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橡胶工业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二氧化硅补强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原位聚合和界面改性,制备出SiO2含量0phr~20phr(质量份数)的纳米SiO2/聚(癸二酸-丙三醇-柠檬酸)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2对弹性体表现出了优异的补强效果,拉伸强度可从0.9MPa提高到5.3MPa;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明,SiO2以纳米网络状态分散于基体中,与基体间界面结合良好;X射线衍射(XRD)谱图从分子短程相互作用的角度反映出SiO2的存在不利于有序结构的生成;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显示,随SiO2含量增加,材料的Tg向低温方向移动;降解性能测试表明,SiO2的加入有助于调节材料的降解速度。
乌艳刘全勇石锐刘晓李丽张立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
生物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Ⅲ.新型生物弹性体被引量:3
2006年
综述了网络型聚酯、聚羟基烷基酸酯、聚醚酯、聚肽、聚原酸酯和水凝胶等新型生物弹性体的研究进展。新型生物弹性体与传统的生物弹性体(如硅橡胶、聚氨酯等)相比,具有分子结构设计灵活、性能可以调节、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良好以及医疗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指出能够兼顾力学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能的生物弹性体是医用生物弹性体的发展方向。
丁涛刘全勇石锐刘力张立群陈大福
关键词:生物弹性体医用高分子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
生物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Ⅱ.聚氨酯被引量:2
2006年
介绍了聚氨酯生物弹性体的结构特点,结合这些结构特点列举了对聚氨酯生物弹性体进行性能调控,以满足不同生物需求的分子设计方法。综述了改善聚氨酯生物弹性体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包括表面改性和本体改性等。指出了聚氨酯生物弹性体的发展方向。
石锐丁涛刘全勇刘力张立群陈大福田伟
关键词:聚氨酯生物弹性体分子设计改性
皮下埋置实验对增塑淀粉生物安全性的评价
2013年
目的初步评估新型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自身左右对照方式,实验侧和对照侧皮下分别埋置增塑淀粉和S-99止血纱布;埋置4、8、12周后,观察埋置局部的大体及组织学反应,并将结果与相应国家医药标准对比,判断材料的安全性。结果实验动物术后活动正常、进食好,伤口一期愈合。埋置后4、8、12周,实验侧与对照侧均表现为异物反应或者吞噬反应,均属轻度反应。结论增塑淀粉皮下埋置局部毒性反应较轻,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能。
徐小川姚源田伟
关键词:皮下埋置安全性评价
淀粉/PVA膜在血浆模拟液及唾液模拟液中的体外降解行为及相关体外生物相容性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熔融浇注法制备出一系列厚度在0.05 mm^0.10 mm的淀粉/聚乙烯醇(PVA)(SP)薄膜。研究了薄膜在血浆(SBF)及唾液模拟液(SSF)中的降解行为,分析了降解过程中力学性能、失重率、溶胀度、热性能以及表面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膜在30天的降解过程中能够维持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一定的力学强度。通过细胞毒性、细胞贴壁及溶血试验表征了膜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SP膜具有良好的细胞和血液相容性。所有测试结果证明,SP薄膜是一种应用于诱导组织再生薄膜的潜在材料。
石锐朱爱臣毕经亮张立群陈大福田伟
关键词:淀粉PVA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聚酯生物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采用球形(纳米SiO2)、管状(MWNTs)和针状(n-HA)纳米填料增强脂肪族可降解聚酯生物弹性体(PGSC、PPSC),制得了一系列生物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填料可以有效地调节生物弹性体的结构、力学性...
乌艳李丽吴珺玥张立群
关键词:生物弹性体聚酯二氧化硅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
文献传递
可生物降解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酯型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1,2-丙二醇-癸二酸-柠檬酸酯(1,2-PP-SC)生物弹性体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核磁共振光谱(13C NMR)对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n-HA的形态及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HA与癸二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n-HA与1,2-PPSC基体无明显化学键生成,n-HA均匀分散在1,2-PPSC基体中。动态力学性能(DMA)的测试结果表明,n-HA与1,2-PPSC基体之间生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和DMA的测试结果表明,n-HA/1,2-PPSC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n-H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n-HA影响了聚合物酯化反应的进行,导致化学交联密度降低。n-HA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亲水性,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减缓了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体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当n-HA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提高11.4倍,拉伸强度提高8.2倍,且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
李丽雷丽娟吴珺玥刘全勇张立群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降解研磨
弹性体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细胞 毒性实验(英文)
2008年
背景:普通淀粉经过增塑,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成为增塑淀粉,该材料分子量巨大、缠绕点多、对小分子具有超强包容性、凝胶化能力强, 可作为替代海藻酸盐的可降解材料, 并通过加入骨诱导因子, 成为具有止血及诱导成骨双重作用的组织工程材料; 还可用于口腔组织引导膜、烧伤后皮肤敷料等。目的: 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6-04/10在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细胞实验室完成。增塑淀粉是通过将含水 12%的玉米淀粉与一定比例的甘油在哈克密炼机中熔融共混得到的, 温度和转速分别为 110 ℃和 80 r/min ,混炼时间 25 min,断裂伸长率 115.3%~245.3%;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研制。实验选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 细胞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库提供。方法: 在 1×10^7 L^-1 L929 细胞悬液中加入增塑淀粉后获得浸提液浓度为 50%,对照组为该悬液常规培养液。用 MTT 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 L-929 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 并根据 GB/ T16175-1996 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培养 2,4,7d 后形态和生长状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毒性。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③细胞相对增殖率。结果:①细胞毒性:增塑淀粉组在培养 2, 4 d 后 A 值低于对照组,7 d后的 A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1),提示培养 2,4 d后增塑淀粉组细胞毒性大于对照组,而 7 d 则相反;实验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 0~1。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培养 2 d 时两组细胞均未占满视野, 细胞形态呈三角、四边形, 对照组有梭形细胞;培养 4 d时细胞布满视野, 细胞生长旺盛。增塑淀粉组细胞间仍有间隙, 对�
徐小川陈大福石锐张立群姚源田伟袁润英冯海兰
关键词:生物学评价细胞毒性MTT比色法
新型可生物降解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
2007年
以聚乙二醇(PEG)和柠檬酸(CA)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制备了新型的可生物降解弹性体聚柠檬酸聚乙二醇〔poly(PEG-co-CA),PEC〕,并通过改变后期交联时间得到了一系列透明柔软的弹性体。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EC进行了初步表征,表明产物在室温下为无定形态,且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在0℃以下;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所得材料的弹性模量为0.251.91 MPa,扯断伸长率为239.4%1 505.5%;在37℃和pH值为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了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弹性体为一种降解较快的材料(浸泡80 h后所有试样的降解都超过60%)。同时发现其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和降解性能可通过改变后期交联时间加以调节。
丁涛石锐雷丽娟刘全勇田明张立群
关键词:生物降解力学性能吸水性能
增塑淀粉生物安全性评价
2013年
目的评估新型诱导成骨可降解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根据国家医药行业标准,通过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实验、短期全身毒性(经口途径)3种方法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部分试验引入统计学方法。结果材料溶血率为2.06%;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在考虑初始体质量影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24、48、72h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 8、0.175 8、0.375 6);短期全身毒性灌胃1~6d各时间点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时两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11.67g,对照组=429.67g,t=-0.925 1,P=0.376 8),将组别因素和时间因素共同考虑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P=0.246 5),停止灌胃后观察期的终末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70,P=0.113 5)。结论增塑淀粉的上述试验结果符合相应的国家医药行业标准。
徐小川姚源田伟石锐陈大福张秀丽
关键词:生物安全性评价毒性溶血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