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无)

作品数:20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李长伟郭婷婷熊丽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东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教育
  • 3篇血气
  • 3篇自我保存
  • 2篇虚荣
  • 2篇自负
  • 2篇教育哲学
  • 2篇君子
  • 1篇大学教育
  • 1篇德育
  • 1篇行文
  • 1篇虚无
  • 1篇虚无主义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性
  • 1篇学科性质
  • 1篇学术
  • 1篇英语
  • 1篇源头
  • 1篇哲学
  • 1篇正义

机构

  • 15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东湖学院

作者

  • 11篇李长伟
  • 1篇熊丽
  • 1篇郭婷婷

传媒

  • 7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教育理论与实...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间圈养:由来、问题与道路被引量:2
2016年
课间圈养日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自我保存的时代精神对教育的规约,二是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目前,这一现象已成为需要人们严肃对待的教育问题,课间圈养限制了学生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自我保护,另外,课间圈养也阻断了孩子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使其无法习得在与自然的交往中产生的直观的安全知识以及丰富的生命体验。走出课间圈养,根本上要依靠玩的规则的确立和落实,这就需要处理好这是什么性质的规则、谁来制定规则以及如何落实规则这三个问题。
李长伟
关键词:自我保存
《荷马史诗》中的血气与血气教育
2015年
血气贯穿于整个《荷马史诗》中,它与正义相关,是对正义秩序的捍卫。不过,由于荷马世界中的正义是含糊不清的,所以,当英雄们血性地追求正义时,只会危及共同体的秩序。为了维护共同体的秩序,就需要节制血气的血气教育。在荷马的世界,对英雄血气的教化是艰难的,这使得《荷马史诗》作为一部"教育诗",其教化的对象不是史诗中的英雄,而是听众。这种血气教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唤起血气,二是节制血气。尽管荷马的血气教育已然久远,但对于远离血气和血气教育的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价值。
李长伟
关键词:《荷马史诗》血气正义
柏拉图《理想国》中血气及血气教育被引量:2
2015年
如果说荷马史诗开启了古希腊人崇尚血气的传统,那么后史诗时代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则用哲人的理性对血气作了新界说,血气被置于理性之下。同样的,如果说在荷马史诗中,血气因为命运的力量而难以节制,那么《理想国》中的血气因为理性的出现而变得可教。为了全面认识血气和血气教育,有必要从六个方面进行探究:何谓血气;血气教育的必要性和护卫者的品性;血气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诗歌对血气的教化;体育与血气;血气教育的两个悖论。
李长伟
关键词:血气体育诗歌
相对主义时代的教育封闭被引量:2
2015年
我们身处相对主义时代之中。相对主义否认永恒之善,将善视为特定时空中的特定群体之善,认为不同群体的善都同样为真,人们应以开放之心平等地尊重它们。不过,一个深刻的悖论是,当相对主义否认了永恒之善和共同之善时,它的大开放就变成了大封闭。相对主义的教育视开放为唯一的美德,排斥永恒之善,这亦使得开放的教育走向了封闭。无论是就开设的课程、教育的方法,还是教师和学生的灵魂状态来说,都是封闭的。如何走出封闭,向古典教育开放是重要的路径之一。在古典的教育传统中,无论是政治哲学还是师生关系都朝向永恒之善,从而是开放的。
李长伟
关键词:相对主义教育
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之反思被引量:1
2017年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是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无法绕过的重大问题。有论者认为,就与教育学的关系而言,教育社会学是基础学科;就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教育社会学是特殊理论学科;综合前面两者,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这样的观点尚存在种种问题,一是没有处理好"教育学"的性质和任务,二是没有明晰究竟什么是基础学科,三是忽略了当今"教育学"的存在状况。当前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探究,最关键的还在于解决好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分裂,否则,问题无法解决。
李长伟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教育学基础学科
血气教育的消逝与校园欺凌的发生被引量:4
2018年
校园欺凌是生发于现代社会的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在古典时代并不存在,这是因为古典时代重视灵魂中的血气以及血气教育。受过良好血气教育的学生,他紧盯并捍卫正义的秩序。同时,血性之人也因忠诚于正义秩序而必然友爱自己的同胞,因为正义所彰显的是每一个公民在其位置上的功能性发挥而形成的整体之善。不过,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霍布斯那里,自我保存与虚荣自负成为了人性的构成,且前者警醒着后者。但虚荣自负不是血气,因为它缺乏正义感和友爱。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因之变成了爱护生命和驯服自负的教育。不过,现代人对血气教育的拒绝,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使得柔弱、无爱成为现代人的属性,同时,对虚荣自负的渴望作为一种强烈的激情又无法消除。在这种情形下,校园欺凌的发生就是很难避免的事情。不过,这也为解决校园欺凌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学校需要复归到古典哲学的"灵魂观",重新激发和教化灵魂中的"血气",锻造道德之勇。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设和培育教育共同体。
李长伟
关键词:血气自我保存
教育次序:“文”“行”,还是“行”“文”被引量:1
2019年
无论古今,教育次序之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当探察《论语》中的教育次序时,会发现两种相反的教育次序:一是《学而篇第一》中的"先行后文";二是《述而篇第七》中的"先文后行"。该如何看待这一相反的教育次序问题呢?也许,揭示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孔子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次序:面向儿童的教育次序是"先行后文";面向年轻人的教育次序是"先文后行"。但是,不管何种教育次序,"知"与"行"又是合一的。现代教育普遍偏离孔子的教育次序,走向"先文略行"的道路,影响到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
李长伟
关键词:儿童年轻人君子
君子教育之方:“道”与“艺”的辩证法被引量:2
2018年
作为一名伟大的教化者,孔子致力于培育君子。在君子教育中,孔子重"道"又重"艺","道"与"艺"存在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道为本,艺为用,故在为学次序上,先志道,后学艺;另一方面,"道"最丰富、最深远、最广大的,学做君子之人又不是圣人,不能一下子悟得大道,故又需要先从学习具体的"艺"入手,不断领悟渗透和贯穿在"艺"中的"道",进而不断上升,接近君子这一理想人格,此谓先学艺,后得道。但无论是"先道后艺",还是"先艺后道",道与艺都是不可分离的。现代的教育背离了这两个方面,走向了失道的专业教育。今天,为走出危机,有必要重温夫子的教导。
李长伟
关键词:君子教育
现时代教育中的犬儒主义批判被引量:3
2019年
古今之变视角下的犬儒主义在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由反抗走向了妥协,由批判走向了谄媚,由高贵走向了世俗,由笃信走向了虚无。这一变化在教育领域的微观层面体现为教师高贵教育信仰的缺失和学生精神生活的颓废,在宏观层面体现为公共教育中"能量"和"深度"的悖论。克服教育犬儒化之关键在于重塑高贵的教育精神,培养个体的公共理性。
李长伟宋以国
关键词:现代教育犬儒主义教育精神公共理性
论翻转课堂对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启示被引量:7
2015年
翻转课堂由"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内化学习"构成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平等的"师徒"关系、和谐的"辩友"关系以及互信的"伙伴"关系。当今教育中师生问题繁多,一线教师应借鉴翻转课堂的经验,精准定位,品读师者为师的意蕴;信任学生,展现师长一视同仁的情怀;平等对话,构筑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而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郭婷婷
关键词: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