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244)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马永平宋方洲邱宗荫钟贞王勇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杆菌
  • 11篇双歧杆菌
  • 4篇毒素
  • 4篇两歧双歧杆菌
  • 4篇免疫
  • 4篇肠毒素
  • 3篇产肠毒素
  • 3篇产肠毒素大肠...
  • 3篇大肠杆菌
  • 2篇疫苗
  • 2篇质粒
  • 2篇佐剂
  • 2篇免疫佐剂
  • 2篇埃希菌
  • 2篇SD大鼠
  • 2篇ETEC
  • 2篇大肠埃希菌
  • 1篇蛋白
  • 1篇电镜
  • 1篇液相

机构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马永平
  • 10篇宋方洲
  • 4篇邱宗荫
  • 4篇钟贞
  • 4篇王勇
  • 3篇郝亚宁
  • 3篇冉丹霞
  • 3篇王荣荣
  • 3篇刘革力
  • 2篇易发平
  • 2篇黄雪萍
  • 2篇李江
  • 2篇罗耀玲
  • 1篇李世彬
  • 1篇吴芸
  • 1篇李惠芝
  • 1篇李世斌

传媒

  • 6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埃希菌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在婴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将大肠埃希菌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LTB)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使LTB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方法将LTB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中,再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和婴儿双歧杆菌,使之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并通过家兔肠袢实验验证表达蛋白的安全性。结果LTB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中均可稳定表达,毒性实验证明LTB保留轻微的毒性。结论稳定表达LTB的双歧杆菌为今后的口服疫苗佐剂奠定了基础。
罗耀玲王勇黄雪萍冉丹霞马永平宋方洲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PBV22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Ⅰ基因克隆与表达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o escherichia coli,ETEC)定居因子CFA/Ⅰ,检测重组表达的ETEC CFA/Ⅰ。方法:以质粒pBV220为基础,构建pBV220-CFA/Ⅰ重组载体,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免疫原性实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pBV220-CFA/Ⅰ重组载体,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与天然蛋白相同,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菌具有免疫原性。结论:CFA/Ⅰ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今后的ETEC CFA/Ⅰ候选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黄雪萍王勇罗耀玲冉丹霞马永平宋方洲
关键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在SD大鼠中的免疫原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基因工程疫苗在SD大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将含ETEC抗原成分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Heat-labile enterotoxin Bsubunit,LTB)的双歧杆菌疫苗给SD大鼠灌胃4次,同时设对照组,以PBS平行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粪便上清液IgA及血清IgG抗体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空肠中sIgA抗体的表达;肠绊试验检测肠毒素的活性。结果免疫疫苗的SD大鼠粪便上清液中产生了IgA抗体,血清中产生了特异性的IgG抗体,肠道内产生了特异性分泌型sIgA抗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抗体分泌量明显增加;双歧杆菌疫苗免疫的大鼠能够抵抗LT抗原的侵袭,而对照组大鼠则出现明显的肠道积液现象。结论构建的双歧杆菌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保护SD大鼠免受ETEC的感染。
王荣荣郝亚宁马永平李江李世彬
关键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原性
用双歧杆菌构建ETEC LTB口服活疫苗
<正>在世界范围内,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是引起人畜腹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发展中国家腹泻发病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旅行者腹泻与国家士兵腹...
马永平宋方洲罗耀玲黄雪萍
关键词:双歧杆菌免疫佐剂
文献传递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株新分离的两歧双歧杆菌DNA G+C摩尔百分含量被引量:9
2005年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两歧双歧杆菌 DNA G+ C 摩尔百分含量的方法. 采用 20 mmol·L-1KH2PO4(pH 5 6)缓冲液—甲醇(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260 nm, 流速1 mL·min-1, 在Kromasil C18柱(5μm, 250 mm×4.6 mm i d )上对各碱基进行分离, 以峰面积计算, 计算值和文献值相符.
吴芸李惠芝马永平邱宗荫
关键词:两歧双歧杆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双歧杆菌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在近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它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双歧杆菌的特性及生理功能,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双歧杆菌的基因操作、分类鉴定、表面分子结构和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勇马永平宋方洲
关键词:双歧杆菌质粒表面分子
1株新分离的人两歧双歧杆菌耐药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研究新分离的人两歧双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人两歧双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在双歧杆菌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来确定MIC值。结果 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和利福平非常敏感,对氨基糖苷类、黄胺类表现出较强抗性。结论 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与国内外其他文献所报道的结果一致。但该菌株带有一2 2 kb大小的天然质粒。
易发平马永平钟贞宋方洲
关键词:两歧双歧杆菌耐药性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琼脂扩散纸片法
一株携带质粒的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分离携带天然质粒的人双歧杆菌。方法 :用自制的改良型Blb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 ,从人新鲜粪便分离双歧杆菌 ,对初步质粒检测阳性的单菌落通过糖发酵试验、(G +C)mol%测定和 16SrDNA序列分析 ,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筛选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的人双歧杆菌 ,编号B2 0 0 30 4 ,在 1 0 %琼脂糖凝胶上 ,测得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 2kb。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糖发酵试验等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证明该菌株为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 ;HPLC法测得其 (G +C)mol%为 5 5 6 ,16S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菌株为两歧双歧杆菌。结论 :分离得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的人两歧双歧杆菌新菌株。
马永平钟贞易发平宋方洲邱宗荫
关键词:质粒两歧双歧杆菌RDNA菌株
双歧杆菌在家兔实验性肝坏死模型中的靶向增殖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在海扶超声聚焦刀(H IFU)制作的肝凝固性坏死模型中的靶向性增殖的可能性。方法用H IFU制作成家兔肝凝固性坏死模型,经耳缘静脉注射两歧双歧杆菌活菌,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家兔体温、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和注射后主要器官的组织切片来评价双歧杆菌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对肝坏死模型等组织切片还做了革兰染色检测,证明了双歧杆菌在坏死组织中的增殖。结果双歧杆菌能够在H IFU制作的肝凝固性坏死模型中增殖、而这一增殖过程并不影响家兔的生命安全。结论双歧杆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载体系统是安全和可行的,H IFU制作的肝坏死模型可以用于双歧杆菌基因治疗的靶向载体系统的辅助研究。
马永平刘革力钟贞宋方洲邱宗荫
关键词:两歧双歧杆菌基因治疗载体超声聚焦刀
双歧杆菌对SD大鼠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卵清白蛋白(OVA)组,双歧杆菌+OVA组和PBS空白对照组。各组给予免疫后,收集长约3cm的空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Qwin图像处理系统,对空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定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同时注射OVA和双歧杆菌后对SD大鼠在不同时期空肠中sIgA阳性细胞分泌的影响。结果在免疫后的SD大鼠的空肠内均产生了特异性的分泌型抗体sIgA,其中双歧杆菌+OVA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经胃肠道黏膜免疫可诱导有效的免疫佐剂效应。
郝亚宁王荣荣马永平李江李世斌刘革力
关键词:双歧杆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免疫佐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