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教育厅科研项目(1106B-07)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朱田田晋玲杜弢张弦飞崔治家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医院兰州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甘肃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麻黄
  • 6篇中麻黄
  • 2篇ISSR
  • 2篇ISSR分析
  • 1篇学成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居群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中藏药
  • 1篇三甲基
  • 1篇三甲基溴化铵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机构

  • 8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晋玲
  • 8篇朱田田
  • 4篇张弦飞
  • 4篇杜弢
  • 4篇崔治家
  • 3篇陈红刚
  • 3篇林丽
  • 3篇马晓辉
  • 2篇张延红
  • 2篇王艳
  • 1篇王振恒
  • 1篇张裴斯
  • 1篇吴平安
  • 1篇马毅
  • 1篇吕培霖
  • 1篇高天鹏
  • 1篇吴迪
  • 1篇王惠珍
  • 1篇杨燕梅

传媒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麻黄UPLC指纹图谱及其不同产区化学成分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建立了中麻黄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化学成分的系统聚类结果显示,中麻黄化学成分西北产区聚为一类,山西产区聚为一类。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中麻黄指纹图谱,可用于其质量评价;不同产区中麻黄药材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马晓辉卢有媛张弦飞黄得栋朱田田晋玲
关键词:中麻黄UPLC指纹图谱化学成分
中麻黄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野生居群中麻黄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13个野生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ISSR-PCR扩增,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其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结果12条引物共扩增出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7.67%,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46 1,居群间的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18 2,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23 0,基因流(Nm)为1.047 9,13个野生居群明显分为2类。结论野生中麻黄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居群内。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且野生中麻黄居群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距离远近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成正相关。
朱田田晋玲杜弢张裴斯陈红刚林丽
关键词:中麻黄野生居群
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利用
2020年
本项目针对甘肃省中藏药资源的濒危现状,尤其是制约中藏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关键问题,将资源区划、遗传分析、质量评价、人工抚育、示范应用相结合,系统开展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等6种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构建了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及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系统完成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的资源调查,制定其生态适宜性区划;基于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麻黄和秦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将药效成分与遗传分化进行关联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等技术构建了麻黄、秦艽等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秦艽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和铁棒锤药材质量标准;集成了组织培养和种子种苗繁育等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解决了秦艽、独一味野生资源驯化抚育过程中种子萌发率低、抗冻性差、种质保存周期短等系列瓶颈问题.该项目技术成果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助力甘肃省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中藏药材资源保护及人工驯化技术水平、提高贫困地区药农经济收入、增加中藏药企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晋玲朱田田林丽蔡子平陈红刚吴平安杨燕梅马晓辉王艳崔治家何微微卢有媛
关键词:珍稀濒危可持续利用
中麻黄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选择最适于中麻黄基因组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CTAB,SDS法、试剂盒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得总DNA的得率和纯度,并进行ISSR-PCR扩增检测。结果:3种方法均可从新鲜中麻黄中提取出产量较高的基因组DNA,但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DNA纯度高,质量好,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也较明显;SDS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总DNA质量差,不适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结论: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为中麻黄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适用于中麻黄基因组PCR扩增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朱田田晋玲杜弢陈红刚张延红王惠珍王艳
关键词:中麻黄DNA提取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和种属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产地和种属麻黄的测定。方法:采用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含0.05%三乙胺,4∶96,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分别在0.04-0.51μg、0.07-0.9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和99.2%,RSD分别为2.1%和1.65%。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数据可靠,可用于麻黄药材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同时也为麻黄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晋玲张弦飞崔治家朱田田王振恒马毅林丽高天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
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10个不同产地的中麻黄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检测出112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1个,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2.32%。聚类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野生种和栽培种被分开各自聚成一类,地理距离较近的野生种聚为一类。结论: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在物种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麻黄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朱田田晋玲杜弢崔治家张弦飞吴迪
关键词:中麻黄ISSR
中麻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中麻黄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预测,以寻找影响中麻黄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及适宜生长区域。对采集到38份中麻黄样本和从CVH中获得的116条中麻黄分布信息运用ArcGIS技术进行分析。利用MaxEnt模型对中麻黄在我国的生态适宜区进行预测。中麻黄MaxEnt模型ROC曲线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AUC依次分别是0.986,0.958,均大于0.9,趋近于1。中麻黄较高适宜度主要集中在甘肃西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西藏东北部。模型运算得出的中麻黄生境适宜度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表明MaxEnt模型对中麻黄在中国潜在分布区的预测效果非常好。为野生资源的探测和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马晓辉卢有媛黄得栋朱田田吕培霖晋玲
关键词:中麻黄生态因子生态适宜性
基于ISSR的甘肃中麻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5.71%。中麻黄居群间的H为0.21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2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9 3,基因流(Nm)为1.428 6,遗传距离0.014 4~0.159 8。结论甘肃中麻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居群间;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朱田田晋玲杜弢崔治家张弦飞张延红
关键词:中麻黄ISSR分子标记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