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30101)

作品数:8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戴君虎王焕炯葛全胜刘浩龙李云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物候
  • 2篇植物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物候期
  • 2篇开花
  • 2篇花期
  • 2篇观赏
  • 1篇英文
  • 1篇樱花
  • 1篇展叶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分布
  • 1篇植物物候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始花期
  • 1篇桃花
  • 1篇气候因子
  • 1篇温度
  • 1篇相对湿度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戴君虎
  • 6篇王焕炯
  • 4篇葛全胜
  • 2篇刘浩龙
  • 1篇刘亚辰
  • 1篇郑景云
  • 1篇郭梁
  • 1篇许建初
  • 1篇邵力阳
  • 1篇王红丽
  • 1篇胡波
  • 1篇仲舒颖
  • 1篇刘俊
  • 1篇徐琼瑶
  • 1篇李云云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物候观测网”北京站典型植物物候观测数据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物候观测网”北京站典型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TPPOD_CPON_BJ-Typical Plant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set of Chinese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Network,Beijing)是“中国物候观测网”北京站1963-2012年杏(Prunus armeniac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紫丁香(Syringa oblata)、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4个代表性植物、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和叶全变色期3个典型物候期观测观测记录的集成汇编数据。该数据从一个方面代表了华北地区的物候变化,对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响应和适应气候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葛全胜戴君虎刘浩龙徐琼瑶王焕炯
气候变化对成都桃花观赏旅游的影响与人类适应行为被引量:32
2016年
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14年桃花盛花期数据,1987-2014年四川历年报纸100余条桃花节日期记录,以及1987-2013年研究区月均温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桃花观赏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显著,物候期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桃花盛花期前三个月和前一个月温度升高1℃,盛花期分别提前6.47天和4.16天。桃花节开幕日期与温度变化趋势及周期对比、两者相关分析发现,过去近30年,成都桃花节组织者通常会根据温度变化调节赏花节开幕日期,但2000-2008年更多的是将节日安排在周末。研究证明气候变化已通过改变植物花期,对赏花旅游产生了影响。管理部门调节节庆日期的方式是赏花旅游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策略。研究可为评估气候变化对其他时令旅游活动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可为中国赏花旅游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刘俊李云云刘浩龙葛全胜戴君虎
关键词:气候变化旅游
SW物候模型在北京樱花始花期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5年
基于海淀气象站1981-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2014年3月逐日平均气温滚动预报资料,应用SW物候模型,进行了2014年北京玉渊潭公园杭州早樱始花期的预测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应用SW模型预测2014年杭州早樱的始花期,提前10天预测的结果(始花期为3月27日)和自然条件下的实况值偏差为3~4天,提前一周左右预测的结果(始花期为3月25日)和自然条件下的实况值,偏差为1~2天.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W物候模型用于观赏植物观赏期预测的适用性较高,可进行更广泛的业务试用.
张爱英张建华高迎新郭文利王焕炯
关键词:始花期
近30年北京自然历的主要物候期、物候季节变化及归因被引量:22
2012年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资料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重新编制了北京颐和园地区1981–2010年的自然历。通过与原自然历比较,揭示了北京物候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1963年以来物候季节变化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与原自然历相比,1981–2010年北京的春、夏季开始时间分别提前了2天和5天,秋、冬季开始时间分别推迟了1天和4天;夏、秋季长度分别延长了6天和3天,春、冬季长度则分别缩短了3天和6天;各个物候期的平均日期、最早日期、最晚日期在春、夏季以提前为主,在秋、冬季以推迟为主;且春、秋、冬季节内部分物候期次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春、夏、冬季开始日期前的气温变化和秋季开始日期前的日照时数变化可能是北京颐和园地区物候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物种、不同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导致了物候季节内各种物候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
仲舒颖葛全胜郑景云戴君虎王焕炯
关键词:气候变化
物候模型在北京观赏植物开花期预测中的适用性被引量:34
2014年
以北京地区玉渊潭公园杭州早樱(1998-2012年)、密云农业气象试验站白玉兰(1996-2012年)及颐和园公园山桃(1981-2012年)物候观测资料和海淀、密云气象站的1981-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分别应用国际通用的3种物候模型(SW 模型、UniChill 模型和统计模型)对以上植物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建模,并评估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SW 模型在北京地区3种观赏植物开花期预测中适用性最高,其交叉检验的均方根误差仅为1.93~3.58 d,其次为 UniChill 模型(均方根误差为2.49~3.79 d),统计模型效果最差(均方根误差为2.36~4.24 d)。因此,推荐在观赏植物开花期预测业务中采用 SW 模型。
张爱英王焕炯戴君虎丁德平
关键词:开花期
近五十年北京板栗始花物候对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响应(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与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对植物物候影响研究相比,其他气候因素(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对物候影响报道较少,果树花期物候对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响应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本研究以1963-2008年间北京板栗始花物候资料及相应的日光合有效辐射数据为基础,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确定了PAR影响板栗始花物候的两个关键阶段,进而分析了两阶段内PAR、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对板栗花期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北京过去50年两相关阶段内PAR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9月24日至次年2月5日间PAR下降对板栗花期提前具有促进作用,可解释12%的花期提前趋势;2月6日至次年5月31日间PAR下降促使花期延迟,但未达显著水平(P>0.1)。板栗花期提前主要与2月6日至次年5月31日间温度升高有关,其间温度变化可解释41%的花期提前趋势;其次是相对湿度,PAR变化对花期影响较小。鉴于PAR、温度及相对湿度间的互作效应,PAR和相对湿度对花期物候的影响可由温度效应加以解释。
郭梁胡波戴君虎许建初
关键词:板栗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
1952~2007年中国白蜡树春季物候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为研究植物物候期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揭示中国物候变化的时空格局,选取中国境内分布较为广泛、观测比较充分的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物候观测网"12个站点的白蜡树展叶始期资料和对应气象资料为数据源,建立并检验了模拟白蜡树展叶始期的春季物候过程模型.利用该模型,重建了1952~2007年间研究区白蜡树完整的展叶始期序列,分析了白蜡展叶始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过程模型考虑了芽发育速率在休眠期和静止期对气温的不同响应,反映了植物的生理机制,在大区域和长时间尺度均能够准确地模拟白蜡树展叶始期;在温带地区植物春季物候期的地理分布由日平均气温的空间格局决定;1952~2007年,白蜡树的展叶始期在绝大部分地区呈提前趋势,只有极小部分区域呈推迟趋势,其总体的平均趋势为-1.1d/10a,该结果与北半球其他地区春季物候的提前趋势一致;白蜡树展叶始期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呈现"北高南低"的区域格局,华北地区有最大的-2.0d/10a的显著提前趋势(p〈0.01),东北和华北地区提前趋势分别为-1.5d/10a和-1.4d/10a(p〈0.01),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平均提前趋势较小,平均仅-1.0d/10a(p〈0.05),西南和华南地区呈最小的不显著提前趋势.
王焕炯戴君虎葛全胜
关键词:物候期白蜡树
六盘山景观格局及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2
2013年
以六盘山为研究区,根据野外植被调查资料、Landsat TM影像和气象数据,利用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在研究区从南向北选取三条东西走向的等大、平行样区,系统研究景观格局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8℃-7.0℃,主要受高程控制,气温直减率为0.51℃/100 m;降水量为599-770 mm,在水平方向上东南多、西北少;在垂直方向上,先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至最大降水高度(2502 m)后呈下降趋势。六盘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随着南至北降水量的逐步减少,植被类型有从森林经由灌丛草甸向草原过渡的趋势,北部草原成分逐渐增加。因此区域降水条件对西北干旱区的植被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该结论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响应机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戴君虎王红丽王焕炯刘亚辰邵力阳
关键词:植被分布气候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