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05086)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杨维青贾文祥石磊殷长甫程曦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单胞菌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5篇假单胞菌
  • 4篇整合子
  • 2篇整合酶
  • 2篇生物被膜
  • 1篇整合酶基因
  • 1篇相关基因
  • 1篇耐药
  • 1篇耐药基因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盒
  • 1篇PCR
  • 1篇I类整合子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5篇杨维青
  • 4篇石磊
  • 4篇贾文祥
  • 3篇谢轶
  • 3篇曾蔚
  • 3篇殷长甫
  • 3篇程曦
  • 2篇李心晖
  • 1篇谢立新
  • 1篇苏建裕
  • 1篇刘贵霞
  • 1篇寇亚丽
  • 1篇杨发龙
  • 1篇尹晓琳
  • 1篇张永红
  • 1篇杨丽军
  • 1篇郝玉英
  • 1篇高燕
  • 1篇黄震

传媒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子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分布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对石家庄、昆明两地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进行第一类整合子的分布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携带率的比较分析,探讨第一类整合子在两地菌株分布的差别。方法采用PCR方法筛选检测64株石家庄、昆明两地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子和及其所携带的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结果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中共有43株为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阳性率67.2%);其中石家庄菌株和昆明菌株阳性率分别为71.4%和64.3%,两地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子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第一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中,石家庄菌株和昆明菌株携带一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38.%,两地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携带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地菌株携带的基因盒大小不同。结论第一类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中广泛分布,环境的选择压力影响细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分布。
杨维青石磊尹晓琳李心晖谢轶程曦曾蔚殷长甫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的解析和定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对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解析和定位,探讨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在细菌耐药性形成和耐药基因播散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DNA测序、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携带的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解析,采用接合试验对该类整合子进行定位分析。结果4株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子都含有耐药基因,该耐药基因在相应菌株中发挥耐药作用;该菌整合子位于质粒上。结论Ⅰ类整合子耐药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形成和耐药基因的播散中发挥作用。
杨维青贾文祥殷长甫刘贵霞黄震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子耐药基因
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纸片法对62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多重PCR法检测62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62株菌中有40株(64.5%)含有Ⅰ类整合子,1株(1.6%)含有Ⅱ类整合子;没有检测到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26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65.0%);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杨维青殷长甫石磊张永红谢立新高燕郝玉英杨丽军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
定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酶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整合子是具有整合和表达外来耐药性基因盒能力的基因元件,在细菌耐药性基因的积累和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第一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在细菌不同生存状态的表达水平,探讨整合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和提取两株第一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液相培养菌、生物被膜菌、被膜脱落菌等三种生长状态的总RNA,采用竞争RTP-CR方法定量检测菌体在以上三种状态下intI1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液相培养菌、生物被膜菌和被膜脱落菌都有intI1m RNA表达;两株菌在三种状态下intI1m RNA的表达量不同,其中生物被膜菌表达最高,被膜脱落菌次之,液相培养菌最低;生物被膜菌intI1m RNA的量较液相培养物高约15倍,较被膜脱落菌高约4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intI1在生物被膜中m RNA表达上调,随着菌体从被膜脱落以及菌体持续的液相培养intI1表达下调。提示整合子在生物被膜菌中可进行活跃的基因盒的捕获、移动和积累,有利于细菌耐药性的提高及扩散。
杨维青石磊谢轶苏建裕李心晖寇亚丽程曦曾蔚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整合子整合酶
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的表达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携带类整合子的铜绿假单胞菌在浮游状态和生物被膜状态类整合酶基因(intI1)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生物被膜中整合子相关的基因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竞争RT-PCR方法定量检测intI1在两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10和PA39)生物被膜菌和浮游菌中mRNA的表达水平。首先用PCR方法从类整合子阳性铜绿假单胞菌全基因组DNA中扩增竞争体DNA(cDNA),再以c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竞争体RNA(cRNA);再将不同稀释度的cRNA分别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菌和生物被膜菌的总RNA提取物进行竞争RT-PCR,产物经电泳分析,以已知cRNA的量确定待测样本中intI1mRNA的表达量。结果两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其浮游状态和生物被膜状态都有intI1mRNA表达;两菌的浮游菌和生物被膜菌intI1mRNA表达量分别近似相等;但两菌生物被膜菌intI1mRNA的表达量都较其浮游菌高(约15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生物被膜状态下类整合子intI1mRNA的表达上调是耐药性广泛传递和多重耐药性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杨维青石磊程曦谢轶曾蔚杨发龙贾文祥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整合子整合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