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283)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少刚叶章群杨为民杨奕刘继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受体
  • 7篇高钙尿
  • 5篇高钙尿症
  • 4篇多态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高钙尿...
  • 4篇维生素D受体
  • 3篇多态性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结石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汉族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9篇王少刚
  • 8篇叶章群
  • 6篇杨为民
  • 5篇杨奕
  • 4篇刘继红
  • 3篇席启林
  • 2篇胡少群
  • 2篇罗冬喜
  • 2篇陈志强
  • 1篇余虓
  • 1篇曹正国
  • 1篇孙晓松
  • 1篇王涛
  • 1篇吴维

传媒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遗传特发性高钙尿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建立能够稳定遗传的特发性高钙尿大鼠模型,初步探讨特发性高钙尿的发生机理。方法筛选血钙、磷及1,25(OH)2D3水平正常而24h尿钙显著升高的雌、雄性SD大鼠,反复繁殖传代,直至子代鼠稳定出现高钙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模型鼠小肠黏膜维生素D受体表达情况。结果93%(14/15)的第七代模型雄鼠和92%(12/13)的雌鼠2个24h尿钙排泄值均高于对照组两个标准差以上,分别为(2.56±0.86)mg/dvs.(1.12±0.18)mg/d,(2.86±1.16)mg/dvs.(1.15±0.12)mg/d(F=27.10,P<0.01;F=21.16,P<0.01),而血清中钙、磷及1,25-(OH)2D3无明显异常(F<2.22,P>0.05)。模型鼠小肠黏膜VDR表达显著增强(F=14.23,P<0.01)。结论本模型鼠可作为研究特发性高钙尿症的理想动物模型,小肠黏膜VDR过度表达可能是特发性高钙尿的发病机理。
王少刚罗冬喜刘继红杨奕孙晓松席启林陈志强杨为民叶章群
关键词:高钙尿动物模型维生素D受体
大鼠维生素D受体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性高钙尿性结石大鼠十二指肠维生素D受体cDNA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构建大鼠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载体,测定并分析遗传性高钙尿性结石(GHS)大鼠VDR cDNA序列。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含VDR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ro(+),对5只GHS大鼠和4只正常尿钙对照(NC)大鼠十二指肠VDR c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示PCR扩增产物碱基数目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对重组质粒的分析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发表的VDR基因编码序列相同。5只GHS鼠和4只NC鼠肠VDR cDNA序列均有3个相同的位点不同于已公布的大鼠肠VDR cDNA序列:在256 bp位点:C取代G;569 bp位点:G代替A;1658位点:A替代G。另外,GHS鼠在1795 bp位点发生改变,G取代A,而NC鼠则无改变。结论大鼠维生素D受体蛋白编码序列被成功地克隆至表达载pcDNA3.1/Zero(+)上。GHS大鼠基因编码区的序列组成同NC大鼠相一致,但GHS鼠1795 bp位点的碱基改变未见于NC鼠。
罗冬喜王少刚刘继红席启林杨为民陈志强王涛余虓叶章群
关键词:真核表达维生素D受体
特发性高钙尿症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 (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关系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 36例特发性高钙尿症患者 ,采用PCR -RFLP法检测其VDR基因的Taq1、Apa1、FokⅠ多态性 ,并分析其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相关性。结果 :特发性高钙尿症组与健康组之间 ,启动子FokⅠ等位基因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基因型为ff型者 2 4h尿钙含量显著高于同组的其它基因型 (P <0 .0 5 )。Apa1、Taq1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特发性高钙尿症与VDR基因启动子Fok1等位基因多态性有关 ,而与VDR基因Apa1和Taq1多态性无关 ,ff型等位基因有可能成为特发性高钙尿症的遗传标志基因。
王少刚刘继红胡少群叶章群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受体特发性高钙尿症骨质疏松症佝偻病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了解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关系,探讨特发性高钙尿的发病机理。方法提取湖北地区76例汉族特发性高钙尿患者及12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并分析CTR基因核苷酸序列1377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结果2组标本CTR基因C/T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患者组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7%、17.1%、9.2%,对照组分别为89.7%、9.5%、0.8%;2组等位基因C、T分布频率分别为84.2%、15.8%和94.4%、5.6%,患者组等位基因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而等位基因C和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R基因1377多态性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特发性高钙尿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杨奕王少刚叶章群杨为民
关键词:特发性高钙尿症受体降钙素遗传多态性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了解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起始密码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探讨前列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 :提取 8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 96例健康男性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中基因组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及DNA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了VDR基因起始密码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 结果 :前列腺癌病例和对照组Fok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其FokⅠ多态位点FF、Ff、ff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32 .5 %、5 0 .0 %、17.5 %和 2 5 .0 %、5 3.13%、2 2 .87% ;等位基因F、f分布频率分别为 4 5 %、5 5 %和 5 1.5 6 %、4 8.4 4 % ,在湖北地区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VDR基因起始密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低发病的湖北地区汉族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生无关。
杨奕王少刚叶章群杨为民
关键词:前列腺癌维生素D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汉族
肾脏在特发性高钙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06年
特发性高钙尿是草酸钙结石病人常见的代谢异常,而肾脏在特发性高钙尿形成中的作用较复杂,本文从肾脏维生素D受体、钙敏感受体和氯离子通道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肾脏对钙的转运异常与特发性高钙尿的关系。
席启林王少刚叶章群
关键词:代谢疾病
钙敏感受体基因第7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关系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了解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IH)症的关系, 探讨特发性高钙尿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76例湖北地区汉族特发性高钙尿患者及126例继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中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并分析了CaSR基因的第7外显子3个簇集的多态性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结果特发性高钙尿病例和对照组CaSR基因的第7外显子第986、990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 berg定律,其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特发性高钙尿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1011位未见有多态改变。但特发性高钙尿组组内CaSR 990位GG纯合子和RG杂合子个体的 24 h尿钙排泄量较RR纯合子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R基因不是特发性高钙尿的易感主基因,但第7外显子990位A/G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影响尿钙排泄,可能是特发性高钙尿中调节钙排泄的遗传成分之一。
杨奕王少刚叶章群杨为民
关键词:高钙尿症钙敏感受体遗传多态性汉族
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高钙尿症(IH)的临床特点及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方法分析52例确诊为IH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与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关系。结果5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血尿,其中41例患儿行腹部B超和X线平片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现肾结石5例。调查52例患儿家族史发现15例家族中有泌尿系结石患者,6例同胞中有类似血尿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家族的尿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52例患儿进行钙负荷试验,其中肠道吸收亢进型29例,肾脏漏出型23例。结论除血尿外,泌尿系结石也是IH的常见临床表现,尤其见于高钙尿状态持续时间较长者。IH与家族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有遗传倾向。
杨奕王少刚叶章群杨为民
关键词:特发性高钙尿症泌尿系结石家族史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的关系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 (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 方法 非高钙尿结石患者 15 0例 ,高钙尿结石患者 36例 ,正常对照 9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Taq1、Apa1、Fok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两个结石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VDR的Fok1启动子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ff型等位基因 (Fok1等位基因有 2个酶切位点的纯合子出现 2个月条带 )人群中对照组、非高钙尿结石组及高钙尿结石组 2 4h尿钙含量分别为 (0 .0 5 1± 0 .0 0 4 )、(0 .0 74± 0 .0 0 4 )和 (0 .135± 0 .0 11)mmol/kg,FF型人群 3组分别为 (0 .0 31± 0 .0 0 3)、(0 .0 32± 0 .0 0 3)和 (0 .10 8± 0 .0 14 )mmol/k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pa1、Taq1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VDR的启动子Fok1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鉴别草酸钙尿结石病因的基因标记物 ,ff型等位基因可作为含钙结石危险因素的标志 ,草酸钙尿结石与VDR基因内含子 8(Apa1)及外显子 9(Taq1)多态性无关。
胡少群刘继红王少刚曹正国吴维
关键词:尿结石等位基因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受体草酸钙结石高钙尿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