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1085)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郑秀琴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聊斋
  • 3篇改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评价
  • 1篇地方戏
  • 1篇异彩
  • 1篇原著
  • 1篇神仙
  • 1篇女作家
  • 1篇评剧
  • 1篇清代
  • 1篇清韵
  • 1篇作家
  • 1篇俚曲
  • 1篇鹦鹉
  • 1篇晚清
  • 1篇文人
  • 1篇小说
  • 1篇聊斋志异
  • 1篇刘清韵

机构

  • 6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郑秀琴

传媒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南大戏剧论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聊斋戏”改编中的作家因素
2013年
自《鹦鹉媒》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参与了"聊斋戏"的创作。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背景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也会影响到戏曲的改编,在对"聊斋戏"的改编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认识。从改编自《西湖主》的两部戏曲作品可以探讨作家因素在"聊斋戏"中的重要作用。
郑秀琴
关键词:改编
奇情异彩《鹦鹉媒》
2015年
钱惟乔的《鹦鹉媒》是已知最早一部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戏曲作品。作家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增饰,使戏曲的故事情节更显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戏剧冲突也更加尖锐。作家还巧妙地以鹦鹉作为贯穿剧情的重要线索,使全剧前后呼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总之,《鹦鹉媒》不失为一部改编得较为成功的清代"聊斋戏"。
郑秀琴
从封建文人的富贵神仙歌到悲喜交加的磨难曲——改编自《聊斋志异·张鸿渐》的两种俚曲
2016年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代表了他在俗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改编自《聊斋志异·张鸿渐》这篇小说的俚曲有两种——《富贵神仙》和《磨难曲》,后者代表了蒲氏俚曲的最高成就。尽管二者取材于同一篇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却可以看出作家创作态度、世界观和创作手法的显著变化;这两种俚曲还具有聊斋俚曲的共同特质:"俗"与风趣幽默。
郑秀琴
晚清才女刘清韵与她的“聊斋戏”
2015年
刘清韵是我国近代戏曲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的"聊斋戏"善于揭示人性的复杂,常爱憎分明地对人物进行道德批判,对正面人物和反面形象进行有意的美化与丑化。她在剧中并以道德评价的结果来决定人物和其家庭的最终命运,同时这些"聊斋戏"也表现出对女性的关爱与尊重。
郑秀琴
关键词:刘清韵女作家道德评价
论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被引量:1
2017年
在青柯亭刻本问世不久,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就开始不断涌现,尤其是评剧和川剧中的'聊斋戏'格外引人注目:前者真正做到了雅俗结合,赋予'聊斋戏'以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之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后者从数量上来看是各剧种'聊斋戏'的翘楚,是聊斋文化的重要分支。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是我国古典小说向戏曲转化较为成功的范例,不仅对《聊斋志异》的传播接受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显示出《聊斋志异》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文化价值。
郑秀琴
关键词:《聊斋志异》地方戏改编
论成兆才评剧对明清小说的改编被引量:1
2018年
评剧奠基人成兆才对明清小说兴趣浓厚,他从明清小说《今古奇观》《醒世恒言》《聊斋志异》和一些清代公案小说中取材,创编剧本31个,为评剧从莲花落真正蜕变为成熟的戏曲提供了像《花为媒》《王少安赶船》《夜审周紫琴》等众多优秀的剧本。作家对那些明清小说进行改编时注意保留了原著的精髓,经过自己的再度创造,以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高扬的伦理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其中的很多作品成为评剧舞台上久演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郑秀琴
关键词:明清小说经典剧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