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1086)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钟书林周淑舫黄沚青马桂君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3篇敦煌文学
  • 2篇敦煌文献
  • 2篇文体
  • 1篇当下
  • 1篇颠覆
  • 1篇颠覆传统
  • 1篇敦煌文书
  • 1篇敦煌遗书
  • 1篇行迹
  • 1篇中古
  • 1篇师陀
  • 1篇诗学
  • 1篇诗学批评
  • 1篇史记
  • 1篇世系
  • 1篇书画
  • 1篇书仪
  • 1篇司马迁
  • 1篇特质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8篇钟书林
  • 3篇周淑舫
  • 1篇马桂君
  • 1篇黄沚青

传媒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敦煌研究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敦煌文”概念的再确立和分类的新思考
2012年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钟书林
关键词:敦煌文学文体《文选》
敦煌文书S.5747《张承奉祭风伯文》性质再探被引量:3
2013年
历来研究者皆认为S.5747《张承奉祭风伯文》是关于农事的祭文,但比照传世文献可知,该件应为金山国建立前,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祭祷风伯保佑战事顺利的祭文。
黄沚青
关键词:祭文
论敦煌文学的模式化创作——以敦煌文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文学创作似乎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模式化的特征,以敦煌文创作而言,它的时代界限相对稳定,作家群体也相对固定,所以其文学创作中在结构谋篇、语言用典、文体等诸方面的模式化特征较为明显。究其形成原因,主要受到文人自身习惯、唐代"尚党"文艺风气、敦煌民间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形式主义文风、佛教叙事模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敦煌文的模式化创作,一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另一方面它是当时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当时敦煌民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求的必然结果。
钟书林
《王昭君变文》与唐蕃长庆会盟——《王昭君变文》作年考被引量:3
2018年
敦煌遗书P.2553《王昭君变文》自发现以来一直颇受学界重视,但对于其创作时间的探讨仍分歧较大。近年来渐趋形成共识的是,其创作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但这一时间,仍然略显宽泛。我们通过对变文中唐蕃和平主旋律的讴歌、昭君公主和亲的歌颂、赞普高大光辉的正面形象刻画、蕃域的富庶及疆域描述,以及变文对于蕃域戎俗的刻骨铭心记忆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认为《王昭君变文》的创作与唐蕃长庆会盟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从而进一步将《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确定为长庆三年(823)唐蕃会盟碑落成之后不久。
钟书林
关键词:敦煌遗书
林下风者——论明清鼎革之际金闺兔苑才的黄媛介被引量:3
2013年
出身儒士之家而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的黄媛介,在世俗、女德与生计的多重挤压下,或鬻书画,或师闺塾,在风云幻化的江南大地上为养家糊口而羁旅转徙,与名卿士大夫、名媛闺秀交往酬唱,用诗、词、赋的文学样式及山水花卉的绘形写神,淋漓尽致地释放着心灵的感悟,入木三分地抒写着人生感慨。有着金闺兔苑才华的黄媛介,其创作独特的社会价值与艺术魅力将咏絮才女谢道韫开创的林下风推向高峰,既彰显着承前启后的因素,也催发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影响绵远。
周淑舫
关键词:文学书画
敦煌文学的特质新议
2018年
自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文学颇受世人关注,对其文学特质的认识也形成一些共识,但远非其全貌。汉代以降敦煌文学长期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文人作家群体、异域文体的独特风貌,其作品文体类别新异于中原,作品文体界限模糊。敦煌本土文学在与中原文学的互动交流中,与时俯仰,彰显本色,既不完全同步地追随中原政治与文学的发展步伐,也不紧随中原政治与文学的繁盛、衰枯,而亦步亦趋,它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钟书林
关键词:敦煌文学文学特质敦煌文献
理性与情感角力下的断裂——师陀《果园城》文本细读被引量:1
2018年
《果园城》记录了作者对一个代表农耕文明小城的寻访,并在文中直接发出了求变的呼声。但是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叙事断裂,这是由于情感与理性的角力造成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促使作者对不变自居发出警示,而情感上又深深眷恋着乡土旧有的风物,因其保留着过往的记忆和生活方式,是个人返回自身的一个通道。延伸思考到今天的乡土文学创作,表现生活场景和情感传递依旧是超越价值评判的审美选择。
马桂君
关键词:乡土情感当下
《史记》“究天人之际”与史官传统被引量:2
2014年
司马迁《报仁安书》所强调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出《史记》主要创作动机,而"欲以究天人之际"的创作意图,尤其值得再加以深入探讨。通观《史记》创作的意旨:实际体现了他三种不同的职责使命与人生追求。"究天人之际",意欲承继家族传统,以沟通天地为本职,重视天地沟通,履行史官原始职责,承继巫史同源时期的神圣使命;"通古今之变"意欲承继史官的职责传统,尽心史职,"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成一家之言"意欲承继孔子私家著述的传统,立言以不朽,发愤而著书。三者实际上囊括了巫、史、士三代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独特的家世、独特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司马迁成为身兼巫、史、士三代知识分子缩影的唯一幸运者。
钟书林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家族天人关系
词是易安人道韫——论明清鼎革之际江南才媛徐灿
2012年
江南才媛徐灿,以目睹社会现实的板荡与人生经历的坎壈为触发点,呕血泣吟,将国破家亡的感慨与起伏不平的遭际写入词中,直面描写所发生的历史悲剧,真实抒写个人在明清鼎革之际沧桑巨变中的内心矛盾与双重情感,并以博通古今的学识与真知灼见的才情将这种"缘事而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词悲情痛悼,立意深邃高远,风格沉郁清雅,突破女性闺阁生活的纤细感受,彰显出景情理兼备且活化历史经典而磅礴八极的表达。
周淑舫
中古书仪的文学风貌与文体发展流变——以敦煌书仪为中心被引量:1
2014年
书仪作为中古文学的重要文学文体,伴随敦煌文学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受到关注。书仪文体作为中古贵族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具有较高的文学与实用价值。书仪文体的兴盛,适应了中古社会感物兴发的创作审美,其内容涉及广泛,形式骈俪典雅,富丽精工,为社会各阶层所喜用。步入唐宋时代,随着《初学记》、《艺文类聚》、《岁时杂咏》等类书的相继出现,书仪创作渐趋式微,直至湮灭无闻。
钟书林
关键词:书仪文体敦煌文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