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115)

作品数:26 被引量:252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春雪王拥军张宁石玉芝张玉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卒中
  • 9篇血性
  • 9篇缺血
  • 7篇缺血性卒中
  • 6篇抑郁
  • 6篇脑白质
  • 6篇脑白质疏松
  • 6篇老年
  • 6篇白质
  • 6篇白质疏松
  • 5篇急性
  • 4篇预后
  • 4篇磁共振
  • 3篇性别差异
  • 3篇抑郁障碍
  • 3篇脑白质疏松症
  • 3篇老年人
  • 3篇白质疏松症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25篇王春雪
  • 13篇王拥军
  • 12篇张宁
  • 10篇石玉芝
  • 7篇张玉梅
  • 6篇王安心
  • 6篇沈东超
  • 5篇李菁晶
  • 4篇王展
  • 3篇赵萍
  • 3篇白莹
  • 3篇石庆丽
  • 3篇吴硕琳
  • 3篇吴佳
  • 2篇袁怀武
  • 2篇赵性泉
  • 2篇郑华光
  • 1篇侯晶晶
  • 1篇杨中华
  • 1篇于欣

传媒

  • 9篇中国卒中杂志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既往研究认为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可能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有关,但其具体相关性尚无明确结论。关于LA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上,基因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但都尚缺乏公认的肯定研究结果。本文对LA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争议进行了综述。
赵萍王春雪张玉梅石庆丽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发病机制
脑白质疏松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认知损害被引量:10
2013年
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小血管病的类型之一。研究表明,LA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脑白质疏松患者影像学表现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使我们对LA临床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文章对脑白质疏松患者影像学表现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赵萍王春雪张玉梅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磁共振波谱分析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 探讨高龄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现患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初发脑卒中患者22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前期组62例,糖代谢正常组47例.住院期间生存依赖结局依据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较好为mRS 0~1分75例,较差为mRS 2~6分145例.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类型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结果 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空腹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型脑梗死率均较小动脉型梗死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均较糖代谢正常组,更易罹患不良生存依赖结局.糖尿病组OR=8.19,95%CI:2.91~10.80,糖尿病前期组OR=4.52,95%CI.1.01~7.23.结论 高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符合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均是脑卒中后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住院期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判断脑卒中后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吴硕琳石玉芝王春雪张宁李菁晶吴佳沈东超
关键词:卒中葡萄糖代谢障碍葡糖耐量试验
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3年
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卒中后并发症,其发生与疾病本身包括卒中部位、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PSSD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要结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及量表评估作出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多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本文就PSS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PSSD的诊疗提供参考。
白莹张宁王春雪
关键词:卒中睡眠障碍
中国老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社会经济学特点、危险因素及卒中亚型差异性研究——CNSR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中国老老年与老年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危险因素及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间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纳入的老老年患者858例,老年患者381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医疗保险种类;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吸烟、卒中家族史、高脂血症、大量饮酒等。结果老老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在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方面差别明显,除家庭月收入之外,平均年龄、性别、婚姻、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人群首位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老老年患者非代谢性危险因素如房颤的比例更高(P=0.0002);而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与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明显降低(P〈0.01);另外TOAST分型中,老老年组患者心源性栓塞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P〈0.0001)。结论与80岁以下老年人相比,80岁以上的卒中人群的性别组成和危险因素存在差别,应当更加关注老老年女性的卒中风险,并在重视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提高对老老年患者房颤及心源性栓塞的认识,以降低卒中再发的风险。
宋田石玉芝王春雪王安心赵性泉王伊龙王拥军
关键词:老年卒中性别
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05例年龄≥6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纳入研究。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78例(≥80岁)和老年组227例(65-79岁)。卒中后(90±7)d 随访功能预后。结果 高龄组比老年组患者3个月预后更差,两组预后不良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3-6分] 比例为56.41% 比 41.40%(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 0.73,95% CI 0.55-0.9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OR 1.48,95% CI 1.19-1.83)是高龄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更差。入院NIHSS高、白蛋白水平低是高龄组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石玉芝王春雪李菁晶边立衡徐莹鑫王拥军
关键词:年龄因素卒中预后
609例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糖调节异常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首发缺血性卒中(first-ever ischemic st roke,FIS)住院患者的糖调节异常(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AGR)情况;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在糖调节异常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连续入组的FlS患者为研究对象,有效病例609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 s,DM)史、血压、各项生化指标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等。于患者发病后(14±3)天行口服OGTT检查,了解FIS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空腹血糖诊断糖调节异常标准与OGTT诊断标准间差异。结果在609例FIS患者中,既往有明确糖尿病史患者120例,新诊断DM143例,新诊断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137例,AGR总患病率为65.7%,其中DM的患病率为43 2%,IGR的患病率为22.5%。如果仅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则漏诊122例IGR患者,漏诊率为89.1%,同时会漏诊95例新诊断DM患者,漏诊率为66.4%。在糖调节异常诊断上,以OGTT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将空腹血糖标准与0GTT标准行Kappa检验,得出Kappa值=0.226,P<0.05,提示两种诊断标准一致性较差。结论北京地区住院FIS患者大多数合并AGR。但如果仅检测FPG则会漏诊很多AGR患者、故对入院FIS患者行OGTT筛查非常必要。空腹血糖标准不能替代OGTT标准。
刘新琼李艳华王春雪郑华光贾茜王献伟王拥军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葡萄糖患病率
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惠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l)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l 1.07~2.91,P<0.05)、卒中病史(OR=1.71,95%Cl 1.02~2.88,P<0.05)、高血糖(OR=1.07,95%Cl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l 1.17~3.06,P<0.05)是脑梗死惠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惠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半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魏娜沈东超张玉梅王春雪王拥军
关键词: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性别差异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相关血脂指标的性别差异。方法选择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中4189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为LAA组1919例、小血管闭塞(SVO)组716例和非LAA&SVO组1554例。分析TG、TC、HDL-C、LDL-C水平与LAA的相关性。结果 3组除TG外,女性TC、HDL-C、LDL-C水平均高于男性(P<0.01)。LAA组vs非LAA组,LAA组vs非LAA&SVO组的2个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TC、LDL-C水平与LAA发生相关。男性患者TG水平与LAA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TG每升高1个四分位数区间,LAA组较非LAA组、非LAA&SVO组发生的可能性分别增加8.6%和15.0%。结论相较于其他缺血性脑卒中亚型,TC、LDL-C增高与LAA的发生密切相关;TG在预测颅内外LAA风险时,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性除常规关注TC、LDL-C外,还需将TG考虑在内。
石玉芝王春雪王安心刘改芬张宁张玉梅李菁晶王拥军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性别因素
护理干预在130例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骨科住院的择期手术的患者2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例,予以相应的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130例,在相应病种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POCD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24h、术后5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及POCD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POC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张莹莹王春雪
关键词:外科学老年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