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NG28)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劲峰景跃波王磊李勇鹏马赛宇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红豆杉
  • 4篇云南红豆杉
  • 3篇扦插
  • 2篇生长量
  • 2篇实生
  • 2篇苗木
  • 1篇多目标决策
  • 1篇亚高山
  • 1篇英文
  • 1篇幼林
  • 1篇幼树
  • 1篇幼树期
  • 1篇育苗
  • 1篇育苗基质
  • 1篇造林
  • 1篇造林密度
  • 1篇枝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发育

机构

  • 10篇云南省林业科...
  • 3篇云南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8篇张劲峰
  • 7篇景跃波
  • 6篇王磊
  • 5篇马赛宇
  • 5篇李勇鹏
  • 3篇曹建新
  • 3篇李荣波
  • 2篇周云
  • 2篇欧晓昆
  • 1篇史鸿飞
  • 1篇臧传富
  • 1篇袁锋
  • 1篇许林红
  • 1篇耿云芬
  • 1篇王卫斌
  • 1篇裴艳辉
  • 1篇金桂梅
  • 1篇刘久东
  • 1篇苏建荣
  • 1篇姜远标

传媒

  • 7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须弥红豆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对须弥红豆杉的栽培育种、组织与细胞培养、植物化学、种群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生殖生态学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在不同海拔及气候类型下开展须弥红豆杉幼苗形态可塑性及其他方面研究的设想.
王磊张劲峰欧晓昆景跃波周云
关键词:紫杉醇生殖生态学资源保护
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生长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株/hm2)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株高、地径与侧枝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8种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和侧枝数量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20 000株/hm2(0.5 m×1.0 m)、17 778株/hm2(0.75 m×0.75 m)、13 333株/hm2(0.75 m×1.00 m)和10 000株/hm2(1.0 m×1.0 m)等4种造林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株高与地径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密度,地径和侧枝数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变小而呈增加的趋势;造林密度为20 000株/hm2(0.5 m×1.0m)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值为0.592 7,是所有造林密度中最大的,以该密度营造南方红豆杉园林景观式栽培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刘庆云朱臻荣白苑利姜远标许林红徐玉梅张劲峰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造林密度密度效应多目标决策
香格里拉亚高山不同退化程度森林群落的空气温湿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选取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的极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轻度退化等4种退化程度的森林群落,以未退化的原生森林群落为参照,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观测样地,测定其林内不同季节(月)及一日各时点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因子,以研究本区不同退化程度森林群落的空气温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空气温度在同一季节和同一时点的变化均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而林内空气湿度则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的特点。同时,空气温度和湿度两因子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基本上呈现极度退化森林群落>重度退化森林群落>中度退化森林群落>轻度退化森林群落>未退化森林群落的规律。即随着退化程度的降低,原森林群落结构的变化越小、越稳定,森林群落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越显著。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退化程度越低、结构复杂和林冠层较高的森林群落,其降低辐射、降温、保湿的作用越显著。
张劲峰李勇鹏马赛宇耿云芬景跃波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群落
昆明树木园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林木生长动态及其枝叶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对昆明树木园的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种植后2年内的林木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并对其不同月份林木枝叶中的紫杉烷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林木生长迅速,在种植2年后,其平均树高达到112.66 cm,平均地径达到14.38 mm,2年内林木的树高和地径分别增长了294%和331%。全年中4-10月为云南红豆杉幼树生长较快的阶段,而10月以后至次年4月生长较缓;其林木枝叶中的6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在5、7、9三个月中是一年中最高的,表明在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的生长盛期,其林木枝叶的紫杉烷类物质含量也较高。故建议在10月左右进行生产用的小枝叶采集。
曹建新张劲峰景跃波李荣波李勇鹏马赛宇王磊
须弥红豆杉育苗基质的筛选试验被引量:6
2011年
在滇西北须弥红豆杉的主要天然分布区丽江市,结合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几种育苗基质,开展了腐殖土、腐殖土+圃地土、圃地土、泥炭基质4种育苗基质对须弥红豆杉实生容器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苗木培育586天后对其成苗率、全株长度、苗高、根系长度及1~3级根数目等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土+圃地土的育苗效果最佳,单独使用腐殖土作为育苗基质的效果最差;证明了传统认为的泥炭基质、腐殖土育苗效果最好、圃地土效果最差的观念并不正确。研究结果对滇西北地区开展须弥红豆杉壮苗培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其他地区的红豆杉苗木生产有参考意义。
杨文忠赵丽芳杨斌王卫斌余子哈杨根林
关键词:育苗基质苗木培育人工林经营
云南红豆杉实生与扦插人工幼林生长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金城林场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营造的4年生幼林的生长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生苗造林幼树的树高、地径、生物量干重指标都大于扦插苗造林的幼树,且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实生苗造林幼树的地径变异系数是扦插苗造林幼树地径变异系数的1.1倍;扦插苗造林幼树树高变异系数是实生苗造林幼树树高变异系数的2.8倍。
金桂梅王卫斌张劲峰袁锋王磊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生长量
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林木的高径生长节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以种植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的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的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林木2007~2008年连续2年各月的树高、地径的生长观测,并结合相应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进而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年内各月的不同气象因子与其林木年内各月的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4—9月为生长盛期,其林木的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9.89%和64.35%;而表层(土层20cm)土壤的月均温度是影响林木生长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景跃波王卫斌张劲峰李荣波李勇鹏马赛宇王磊曹建新
关键词:气象因子
云南红豆杉扦插育苗中的插条与基质选择试验被引量:8
2010年
2006年12月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的苗圃内选用了4种类型的插条和4种基质进行了云南红豆杉扦插育苗的效果试验。经2007~2008年连续两年对不同插条类型、育苗基质的扦插成活率及其扦插苗高径生长观测与分析,表明:在云南红豆杉扦插苗培育中,选取萌生枝条尤其是带有顶芽的萌生枝条作为插条,并用混合土(即1/3生土+1/3蛭石+1/3腐殖土)做基质,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搭配。
王磊欧晓昆张劲峰史鸿飞景跃波周云李勇鹏曹建新马赛宇李荣波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扦插育苗成活率
暗期间断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暗期间断属于光周期调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通过对暗期间断的类型、应用和机理三个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其中在暗期间断类型部分总结了光质、间断暗期的次数和间隔时间方面的研究;在暗期间断应用部分总结了在植物形态发生、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暗期间断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王磊张劲峰景跃波裴艳辉刘久东马赛宇李勇鹏
关键词:光质
云南红豆杉苗木分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红豆杉苗木分级的标准,得出1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的分级标准是Ⅰ级苗:苗高≥14.71 cm,地径≥0.27 cm;Ⅱ级苗:苗高≥11.59 cm,地径≥0.23 cm;Ⅲ级苗:苗高<11.59 cm,地径<0.23 cm。
景跃波陈隽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苗木逐步聚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