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772)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程流泉包尚联尤剑颖单兆亮王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北京海思威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肌小梁MRI测量及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
- 2013年
- 目的初步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肌小梁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30例DCM患者左室非致密心肌(noncompacted myocardium,NC)厚度、致密心肌(compacted myocardium,C)厚度、左室非致密心肌面积(NC area)、致密心肌面积(C area),计算NC/C比值及NC area/C area比值。超声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左室肌小梁MRI测量值与超声心功能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DCM患者NC、NC/C比值与LVEF、LVEDV、LVESV无明显相关。DCM患者MRI左室非致密化心肌总面积NC area同LVEF呈负相关(r=-0.411,P=0.024),与LVEDV(r=0.551,P=0.002)、LVESV(r=0.586,P=0.001)呈正相关。DCM患者NC/C(1.56±0.63)与NC area/C area(0.51±0.17)呈正相关。NC/C>NC area/C area。DCM患者左室非致密化心肌总面积与非致密化心肌平均厚度呈正相关(r=0.624,P=0.000)。结论 DCM左室肌小梁增多可能与左室结构功能改变关联。面积法测量左室肌小梁可反映整个左室肌小梁增多情况,对定量分析左室肌小梁增多更具临床价值。
- 方芳程流泉单兆亮王利东
- 关键词:左室心功能
- 并行磁共振成像GRAPPA-SENSE技术被引量:5
- 2011年
- 并行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在MRI领域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并行成像方法,命名为GRAPPA-SENSE。此法应用GRAPPA(generalized autocalibrating partially parallel acquisitions)算法内插出部分K空间中心未采集数据,生成更为精确的SC-SENSE(self-calibrating sensitivity encoding)重建算法所需的线圈敏感度函数。标准水模实验证明此方法可改善图像质量。
- 王达包尚联
- 测量T1值确定最佳翻转角的三激发角方法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提出用3个翻转角的多角度回波方法测量T1值时选取最佳翻转角的方法。方法综合误差传递理论与破坏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信号幅度计算公式,推导用于计算T1值的误差公式,当误差达到最小时的T1值所对应的翻转角即选定为最佳翻转角。通过在信号公式中加入随机噪声的方法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将最佳翻转角组合计算得出的T1的不确定性与其他翻转角组合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用解析公式计算得到的T1值时,T1值的不确定性达到最小。将此方法应用于两个翻转角测量T1值的情况,检验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当翻转角达到最佳角度时,得到的T1值的不确定性最小。应用于两个翻转角情况时,得到的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获得T1值测量所用的最佳翻转角方法。
- 尤剑颖史凯宁包尚联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肌小梁磁共振成像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肌小梁增多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左心室肌小梁与DCM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50例DCM患者以及45例正常志愿者左心室非致密心肌(NC)、致密心肌(C)以及室间隔基底部(IVS)厚度,计算NC/C值及C/IVS值。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对两组有肌小梁的节段进行计数。结果 DCM组NC/C值为1.52±0.56,志愿者组为0.98±0.38,DCM患者NC/C值较正常志愿者组大,其左心室肌小梁厚度比正常志愿者高,两组NC/C值与C/IVS值均呈负相关。DCM受累节段数(3.98±2.18)多于正常志愿者受累节段数(3.16±1.58)。DCM心尖(17节段)受累共8例占16%,志愿者第17节段受累共5例占1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DCM和正常志愿者NC分布节段相似,分布较多的节段为前壁、下壁及侧壁心尖段(第13、15、16节段),侧壁及前壁中间段(第11、12、7节段),心尖(第17节段)较少分布。两组在室间隔基底段(第2、3节段)、室间隔中间段(第8节段)、心尖隔段(第14节段)未见NC分布。结论 DCM左心室壁有过度小梁化倾向,可能其左心室肌小梁增多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DCM受累节段的分布与正常志愿者相似。
- 方芳程流泉单兆亮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0.5T永磁MRI系统参数测量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套测量方法检测本课题组完成的0.5T C型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研究进展检测并对成果验收,并将检测结果与相关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中对质量参数所提示的要求进行比较,并做出评价。材料与方法:采用体模,综合考虑AAPM及NEMA国际组织的测量标准,以及国家医药行业标准,提出一套方法用于测量本组内0.5T磁共振产品的测量参数集作为我们的企业标准,包括图像均匀性、图像信噪比、几何畸变、层厚及误差、空间分辨率等。结论:经过分析和比较,我们建立的测试参数系统能够表征0.5T永磁型磁共振系统的性能,我们研发的系统达到的技术指标,例如空间分辨率等指标在国内未见报道。
- 尤剑颖包尚联
- 关键词:信噪比空间分辨率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MRI特征
- 2013年
- 【目的】分析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在MRI心肌延迟成像(LGE)的影像特征。【方法】41例临床诊断为IDC的患者接受双倍剂量钆造影剂MRI心肌延迟增强扫描,按照17心肌分段评价LGE的分布,按照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外膜和透壁评价LGE的范围。[结果]41例患者中,22例共计205个节段出现对延迟比强化,其分布特征为左室基底部92个节段(44.9%)、左室中部68个节段(33.2%)、心尖水平26个节段(12.7%);室间隔86节段(42.0%)、前壁34个节段(16.6%)、外侧壁30个节段(14.6%)、外下壁30个节段(14.6%);强化范围特征为透壁强化46个节段(22.4%)、心肌中层141个节段(68.8%)、心外膜9个节段(4.4%)、心内膜9个节段(4.4%)。[结论]IDC心肌纤维化对应的LGE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以心底和心室中部受累常见,表现为心肌中层或者透壁强化为主,可以作为IDC诊断的一个主要指标。
- 黄松涛刘兰祥王占秋赵嘉英李京龙程流泉
-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磁共振成像
-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MRI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利用影像手段检测斑块的成分。
- 程流泉安宁豫杨娜马林蔡幼铨王乙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
- 基于自由形变的3D非线性医学图像配准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针对北京大学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小动物SPECT/CT成像仪,实现三维上的图像配准以校正成像间产生的组织运动伪影。方法把被成像组织的运动用整体的仿射变换和局部的非线性变换两部分进行表达,并用基于体素的归一化互信息作为配准的相似性测度,建立综合图像相似性测度和空间变换函数平滑性要求的代价方程,用近似牛顿算法(LBFGS)在全空间搜索最优化变换参数使得代价方程取得极值,从而确定该相似性测度下的空间变换函数。结果用模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配准后图像间的相关系数值有所增加,误配基本被消除。结论采用此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局部组织的非线性运动,消除呼吸运动伪影,实现三维图像的配准。
- 李文龙程流泉李军包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