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261)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解志杰吴军袁军易绍萱贺伟峰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胸腺
  • 6篇胸腺移植
  • 6篇免疫耐受
  • 5篇NK细胞
  • 4篇皮肤移植
  • 3篇自身免疫
  • 3篇细胞功能
  • 3篇免疫
  • 3篇抗原
  • 3篇T细胞
  • 2篇调节性
  • 2篇异种
  • 2篇受体
  • 2篇器官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趋化因子受体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仪

机构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吴军
  • 13篇解志杰
  • 11篇袁军
  • 6篇贺伟峰
  • 6篇易绍萱
  • 6篇王锡华
  • 5篇陈希炜
  • 3篇郑峻松
  • 2篇王树辉
  • 2篇王儒鹏
  • 2篇王庆红
  • 2篇杨永红
  • 2篇安邦全
  • 2篇彭双发
  • 2篇王小娟
  • 1篇罗高兴
  • 1篇张小容
  • 1篇周丽娜
  • 1篇李桂芳
  • 1篇李贵芳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种与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诱导供者皮肤移植免疫耐受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达到供者皮肤移植的耐受。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完成。将F344大鼠胎胸腺和C57BL/6小鼠胎胸腺混合移植到BALB/C裸小鼠的双肾包膜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裸小鼠外周血中CD3+和CD4+T细胞,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T细胞对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结果:①混合移植胎胸腺4个月后,受者裸小鼠外周血中CD3+和CD4+T细胞占总白细胞的25.9%,正常裸小鼠外周血中CD3+和CD4+量极少(2.43%)。②受者T细胞对ConA以及无关的SD鼠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强(刺激指数分别为23.23与12.75),而对供者F344及C57BL/6淋巴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刺激指数分别为1.12与0.98)。③受者对供者F344及C57BL/6鼠皮肤移植物86d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15d即发生排斥。结论:受体对胸腺供体来源的F344和C57BL/6皮肤及宿主本身的BALB/C皮肤移植耐受,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较短时间内即发生了排斥,并且抗DNA自身抗体水平与正常鼠相似。表明同种和异种胸腺混合移植后受体可重建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并能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发生。
王锡华吴军解志杰袁军贺伟峰陈希炜易绍萱
关键词:胸腺移植免疫耐受皮肤移植
耐受T细胞抑制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物的排斥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T细胞缺乏或T细胞成功重建的情况下对异种移植物排斥的作用。方法在无胸腺裸小鼠、通过混合胸腺移植重建T细胞后裸小鼠和正常免疫健全小鼠分别进行F344大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ConA增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体外功能状态。结果 在没有清除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情况下,正常无胸腺BALB/c裸小鼠上移植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发生了排斥,平均存活时间为(20.50±2.38)d;而在裸小鼠左肾包膜下移植的F344胎大鼠胸腺组织,却能够正常发育,并有效重建了受体的T细胞免疫,而且诱导了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结论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异种移植物的排斥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组织对NK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T细胞可抑制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排斥。
解志杰吴军郑峻松彭双发易绍萱陈希炜贺伟峰
关键词:NK细胞巨噬细胞胸腺移植异种移植
体外共刺激阻断模型中NK细胞功能抑制机制初探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耐受状态下NK细胞功能抑制的机制。方法:利用anti-CD80抗体体外阻断CD28 /B7共刺激通路T细胞耐受模型,以51Cr标记YAC-1细胞为NK靶细胞,作51Cr标准4h释放实验,观察耐受T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后对NK细胞的抑制效应。结果:51Cr释放率,耐受诱导组21%,抗原激活组24 4%,细胞对照组34%,无T细胞对照组32%;前3组上清液与NK细胞作用后靶细胞51Cr释放率分别为34%、31 6%、33 1%, 1、2两组51Cr释放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 01),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无T细胞对照组与各组上清液中51Cr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实验条件下, (1)抗原激活的T细胞及共刺激阻断后耐受的T细胞可显著抑制Balb/c小鼠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且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2)耐受T细胞与抗原反应性T细胞或未经抗原刺激的T细胞培养上清液对NK细胞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根据体外实验结果,可初步认为T细胞可能主要以细胞间接触的方式来调节NK细胞的功能。
袁军吴军解志杰王锡华王儒鹏周丽娜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
核糖体失活蛋白LuffinP1的构建*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构建免疫毒素LuffinP1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免疫毒素LuffinP1,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纯化。方法:设计寡聚核苷酸片段连接延长合成全长LuffinP1, PCR扩增后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0b( +)中,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转化表达宿主菌Origami(DE3 )pLysS中,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LuffinP1,Westernblot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ET20b( +) -LuffinP1,获得纯化的免疫毒素,并经Westernblot鉴定正确。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成功表达免疫毒素LuffinP1,简化了其制备过程,有利于对其进一步研究应用。
王儒鹏吴军袁军解志杰贺伟峰易绍萱张小容
关键词:免疫毒素类P1WESTERNBLOT
体外抗原诱导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007年
目的研究①体外抗原诱导后,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②APC及不同T细胞亚群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①分离小鼠APC及T细胞,按1∶3混合后分组进行诱导,48h加入NK细胞通过51Cr标准4h释放实验观察NK细胞功能状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抗原诱导后小鼠T细胞bc1、bc2的表达。②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功能以观察CD4+CD25+T细胞,抗原诱导的CD4+及CD4-T细胞对NK的抑制以及APC对体系中T-NK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①51Cr释放率分别为:Anti-CD80诱导组21%,抗原激活组24.4%,细胞对照组34%,无T细胞对照组32%,前3组上清液与NK细胞作用后靶细胞51Cr释放率分别为34%、31.6%、33.1%。1、2两组51Cr释放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无T细胞对照组及各组上清液中51Cr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T细胞与NK细胞的直接接触。经抗原诱导48h的细胞培养物可检出bc1、bc2的表达。②祛除或未祛除APC两组51Cr的释放率均显著低于各对照组,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25+T细胞组与CD4+T细胞组,51Cr释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CD4-T组与两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抗原诱导T细胞对NK细胞的抑制作用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共刺激因子CD80无关。T细胞上bc1、bc2表达是T细胞抑制NK细胞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②抗原诱导的APC单独或通过T细胞均不能抑制NK细胞功能,提示T细胞对NK细胞的抑制是APC非依赖性的。抗原诱导后CD4+T细胞群体对NK细胞功能有显著抑制,而CD4-群体则无此特性。CD4+CD25+T细胞在无抗原参与情况下对NK细胞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袁军王庆红王小娟解志杰郑峻松王锡华罗高兴吴军
关键词:T细胞NK细胞抗原
体外抗原诱导小鼠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为了探讨抗原诱导T细胞抑制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体外,分别利用抗原、抗原+抗CD80抗体、刀豆蛋白A、抗CD3抗体先行诱导小鼠T细胞,并于诱导后24、48、72、96小时分别引入NK细胞,通过51Cr释放试验动态观察NK细胞的功能状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细胞抑制NK细胞功能的作用模式,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经诱导的T细胞Bc1与Bc2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在24、48、72小时相点,上清液对NK功能均无显著影响,而到96小时,抗原激活组与抗原+抗CD80抗体诱导组两组上清液对NK细胞的杀伤能力表现出促进作用,与其它各时相点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后者低于前者,二者相比也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刀豆蛋白A与抗CD3抗体刺激组T细胞从T细胞接受刺激24小时起至96小时,均表现了抑制NK细胞功能。抗原+抗CD80抗体耐受诱导组与抗原激活组T细胞则是在诱导后48小时方表现出对NK细胞的抑制,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只有同种抗原剌激48小时的细胞培养物可检出Bc1、Bc2。其他时相、其他细胞刺激剂作用下均未能检出Bc1,Bc2的表达。结论:经诱导的T细胞能以直接接触的方式抑制NK细胞功能,但不同诱导剂活化的T细胞引起NK细胞抑制的机制可能不同。小鼠HLA-G的类似物-Bc1与Bc2的表达与抗原信号有关,抗原诱导的小鼠T细胞可能通过表达Bcl与Bc2来抑制NK细胞的功能,从而参与移植耐受的形成,这一结论提示这类非经典MHCI类分子有可能成为移植耐受的检测标志。
袁军吴军解志杰王庆红王小娟胡婕
关键词:NK细胞器官移植免疫耐受
ConA刺激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趋化特性及其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体外动态观察ConA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趋化特性,为利用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提供线索。方法:①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hiCD127loCD25hi-int细胞。②纯化的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分别用ConA(10μg/ml)刺激0、24和48小时后,用趋化因子CCL1、CCL5、CCL20、CCL22做趋化实验,观察各趋化因子作用下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的趋化特性。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CCR4与CCR6的表达。结果:①分离得到的调节性T细胞纯度为97.4%,活细胞率为95%,得率:4.1%。②CCL1、CCL20、CCL22均可趋化调节性T细胞,且在ConA激活后趋化效率随时间而改变。CCL1与CCL22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指数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CCL20对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T细胞趋化指数都很高;CCL5对调节性T细胞趋化性则显著弱于CD4+CD25-T细胞。③ConA刺激后,调节性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CD4+CD25-细胞)。随着ConA刺激时间延长,两组细胞CCR4的表达均持续增强;两组细胞CCR6的表达均在刺激24小时后表达明显增强,48小时后CCR6的表达略有减弱,呈下降趋势。结论:①磁珠阴性分选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可分选出较高纯度及活率的调节性T细胞。②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相比,二者具有不同的趋化特性。CCL1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作用较特异,CCL22趋化作用较强,CCL5趋化作用较弱。而CCL20对CD4+CD25-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趋化作用都强。③ConA刺激后48小时内趋化因子CCL1、CCL20、CCL22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作用随刺激时间而增强。④ConA刺激可以增强受体CCR4、CCR6表达。⑤提示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细胞活化状态有关,且不同受体表达变化趋势不同。
袁军王树辉杨永红安邦全李贵芳吴军解志杰
关键词: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流式细胞仪
ConA刺激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趋化特性及其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体外动态观察ConA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趋化特性,为利用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提供线索。方法常规分离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阴性分选CD4+T细胞;加FITC-An-tiCD4抗体,APC-AntiCD25抗体,PE-AntiCD127抗体上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hiCD127loCD25hi-int细胞。纯化的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分别用ConA(10μg/mL)刺激0、24、48h后,用趋化因子CCL1、CCL5、CCL20、CCL22做趋化实验,观察各趋化因子作用下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的趋化特性。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CCR4与CCR6的表达。结果分离得到的调节性T细胞纯度为97.4%,活细胞率为95%,得率:4.1%。CCL1、CCL20、CCL22均可趋化调节性T细胞,且在ConA激活后趋化效率随时间而改变。CCL1与CCL22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指数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CCL20对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T细胞趋化指数都很高;CCL5对调节性T细胞趋化性则显著弱于CD4+CD25-T细胞。ConA刺激后,调节性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CD4+CD25-T细胞)。随着ConA刺激时间延长,两组细胞CCR4的表达均持续增强;调节性T细胞CCR6的表达在刺激24h后表达明显增强,48h后CCR6的表达略有减弱,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细胞CCR6的表达也呈现相似的趋势。结论1)磁珠阴性分选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可分选出较高纯度及活率的调节性T细胞。2)调节性T细胞与CD4+CD25-T细胞相比,二者具有不同的趋化特性。CCL1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作用较特异,CCL22趋化作用较强,CCL5趋化作用较弱.而CCL20对CD4+CD25-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趋化作用都强。3)ConA刺激后48h内趋化因子CCL1,CCL20,CCL22对调节性T细胞的趋化作用随刺激时间而增强。4)ConA刺激可以增强受体CCR4、CCR6表达。提示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细胞活化状态有关,且不同受体表达变化趋势不同。
袁军王树辉杨永红安邦全李桂芳吴军解志杰
关键词: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流式细胞仪
混合胸腺移植诱导免疫耐受和防止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而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BALB/c裸小鼠的肾包膜下植入胸腺,建立异种、同系与异种混合、同种与异种混合胸腺移植模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受者外周血中T细胞,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T细胞对刀豆素A(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术后6个月内比较各组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观察胃的组织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抗DNA自身抗体。结果:胸腺移植后,受者T细胞重建良好;T细胞对ConA及无关的SD鼠淋巴细胞的反应强,而对移植胸腺供者来源的淋巴细胞无增殖反应;受者对胸腺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发生排斥。异种组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率高,异种组胃组织有明显的炎性损害,血清中自身抗体明显高,而混合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炎性改变。结论:同系或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可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和防止器官特异性自身体免疫性疾病。
王锡华吴军解志杰袁军贺伟峰陈希炜易绍萱
关键词:胸腺移植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皮肤移植
同系或同种胸腺与异种胸腺混合移植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同系或同种胸腺与异种胸腺混合移植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而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BALB/c裸小鼠的肾包膜下植入胸腺建立异种、同系与异种混合、同种与异种混合胸腺移植模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受者裸小鼠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受者T细胞对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用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中抗DNA自身抗体。结果胎胸腺移植4个月后,受者裸小鼠中CD3+CD4+T细胞重建良好;T细胞对ConA以及无关的SD鼠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强,而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的淋巴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受者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鼠皮肤移植物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发生排斥。异种胸腺移植组发生消耗性疾病死亡高,抗DN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混合胸腺移植组。结论同系或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可诱导受者T细胞对供者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王锡华吴军解志杰袁军贺伟峰陈希炜易绍萱
关键词:胸腺移植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皮肤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