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NG10)

作品数:17 被引量:132H指数:7
相关作者:于亚雄杨金华程加省程耿胡银星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大麦
  • 7篇小麦
  • 4篇通径
  • 4篇通径分析
  • 4篇旱地
  • 3篇性状
  • 3篇杂交
  • 3篇抗旱
  • 3篇抗旱性
  • 3篇旱地小麦
  • 3篇产量构成因素
  • 2篇选育
  • 2篇云南铁壳麦
  • 2篇杂交小麦
  • 2篇生理生化
  • 2篇生理生化指标
  • 2篇适应性
  • 2篇啤酒大麦
  • 2篇两系杂交
  • 2篇两系杂交小麦

机构

  • 16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于亚雄
  • 8篇程加省
  • 8篇杨金华
  • 7篇胡银星
  • 7篇程耿
  • 4篇刘丽
  • 3篇杨和仙
  • 3篇李绍祥
  • 3篇顾坚
  • 3篇田玉仙
  • 3篇刘琨
  • 3篇杨木军
  • 2篇普晓英
  • 2篇杜威
  • 2篇杜娟
  • 2篇杨树明
  • 2篇曾亚文
  • 2篇勾于宏
  • 1篇勾宇宏
  • 1篇张建华

传媒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大麦与谷类科...
  • 2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控有效穗数为主,兼顾穗粒数和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目标。
刘琨杨和仙李绍祥田玉仙杨木军顾坚
关键词:通径分析
云南省不同环境对CIMMYT二棱大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22品种次的二棱大麦在云南省6个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产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和生育期在不同环境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在临沧点最高,曲靖点最低;有效穗在昆明点和保山点最高;千粒重在临沧点最高,在昆明点最低;株高在保山点最高,楚雄点最矮;生育期在曲靖点最长,在临沧点最短。通径分析表明,在楚雄点和大理点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余各点都是千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在昆明点、保山点和曲靖点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程耿胡银星程加省
关键词: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的选育及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云杂5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组合,弱春性,有较强的抗寒性,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通过对连续两年区域试验数据的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凤麦24号,具有高产潜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抗病杂交小麦新组合。
刘琨田玉仙李绍祥杨和仙杨木军顾坚
关键词:两系杂交小麦选育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云南青稞(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的SSR标记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稞(裸大麦)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在0.0597~0.4339之间,平均为0.1917,每代迁移数(Nm)为2.1078,多样性顺序为:滇西南地区〉滇中温暖区〉滇西北冬作区〉滇西北春作区〉滇东北地区〉滇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CIMMYT。(3)72个参试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0.866,平均0.4890,8个测验品种与64个参试种质的平均遗传距离表现为:9号〉10号〉12号〉4号〉7号〉6号〉1号〉3号。(4)UPGMA聚类分析将72个参试的种质划分为13个遗传类群6个亚群。第Ⅰ、Ⅱ、Ⅲ、Ⅳ、Ⅴ、Ⅶ、Ⅸ、Ⅹ、Ⅻ类群约46.88%的云南种质没有与选定的测验品种聚在一起,67、68、69和71号与8个测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51以上,这些种质对于开发新的青稞(裸大麦)杂交育种模式具有重要作用。(5)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冬春性、品种来源等与聚类结果无明显关系。穗棱型被明显分开,二棱青稞(裸大麦)不与六棱聚在一起;约27.50%的四棱与二棱品种聚在一起,62.50%的四棱与六棱品种聚在一起。
张建华杨晓洪于亚雄和忠和卫泽李德元赵洪盛
关键词:青稞亲缘关系SSR标记
云南啤酒大麦群体分蘖动态研究
2008年
对11个云南省啤酒大麦新品系分蘖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有效穗显著相关,有效穗除了基本苗外,和其它几个性状有显著及极显著相关。分蘖动态云啤1号、云啤2号、港啤1号、大麦02-2、JB92-2和云啤5号分蘖早而快,啤酒大麦的群体分蘖也经历着从小-大-小的过程。
普晓英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杜威
关键词:啤酒大麦分蘖动态
云南铁壳麦籽粒硬度及其单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明确云南铁壳麦亚种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作用,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定仪对36份云南铁壳麦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铁壳麦籽粒硬度变幅为7.3±15.9~70.9±19.6,其中硬质麦31份(1级17份、2级14份)、混合麦2份(2级1份,3级1份)、软质麦3份(均为5级),硬质、混合和软质麦类型比例分别为86.1%、5.6%和8.3%;硬质类型云南铁壳麦的平均硬度为62.0,没有极硬的类型;有2份临沧铁壳麦(A14,A21)属极软类型。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硬度均值有关,硬质云南铁壳麦硬度低于46的籽粒占5%~20%,高于47的籽粒比例为74%~95%,硬度均值55.7±14.0~70.9±19.6,绝大部分一致性较好;2份混合型云南铁壳麦(云0005、云0007)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分别占29%和30%,高于47的籽粒分别占70%和71%,硬度值为53.7±17.2和55.7±17.8,一致性最差;软质麦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占98%~100%,高于47的籽粒占0~2%,硬度均值为7.3±15.9~16.6±13.5,一致性最好。籽粒硬度分析表明,云南铁壳麦中既具有加工优质面条、馒头等所需的硬度等级,又具有软质小麦改良的亲本材料。
杨金华于亚雄刘丽胡银星程耿
关键词:云南铁壳麦籽粒硬度
云南铁壳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以36份云南铁壳麦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法分析了Glu-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及组成。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上检测到3种(N,2*和1)亚基类型,Glu-B1位点上共检测到5种(7、7+8、17+18、13+16和6+8)亚基类型,Glu-D1位点上只检测到1种(2+12)亚基类型。共检测到6种亚基组成类型,即:N、7、2+12,N、7+8、2+12,2*、7+8、2+12,2*、17+18、2+12,1、6+8、2+12和1、13+16、2+12。云南铁壳麦的HMW-GS为普通小麦已知变异类型的18%,3个位点的Nei's遗传变异系数顺序为Glu-B1(0.5734)>Glu-A1(0.2484)>Glu-D1(0),表明云南铁壳麦属较原始类型,Glu-D1位点未发生变异。品质评分最高分为8分(3份材料),平均为5.2分。同时86%的云南铁壳麦具有适合制作优质手工馒头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N和2+12),42%的云南铁壳麦具有亚基组成类型(1、7+8、2+12和N、7+8、2+12),这些材料可作为云南小麦馒头品质改良的材料。
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程耿胡银星
关键词:云南铁壳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穗离体培养的得胚率比田间自然生长高2倍,两者的得胚率分别为31.6%和9.6%;割穗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24 h;不同的穗培养液配方对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均有明显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因此,小麦×玉米杂交后24 h割穗,杂交穗在含有100 mg/L 2,4-D,40 g/L蔗糖,10 mg/L硝酸银,8 mL/L亚硫酸和3 g/L磷酸二氢钾的培养液中培养,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最好。
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杨木军
关键词:小麦玉米杂交结实率
2008年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云南德宏、保山、大理、昆明、曲靖、昭通6个地州12个市(县)的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明确的标样有72份,涵盖54个寄主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丰富,本研究共监测到18个小种或致病类型,分别是条中17、条中18、条中21、洛10-6、条中31、条中32、Hybrid 46致病类群(Hy-5、Hy-6、Hy-7、Hy-8)、水源11致病类群(水-1、水-3、水-4、水-5、水-10、水-11、水-12、水-14)。其中,条中32处于首位,出现频率为44.44%,其次为水-14,出现频率为16.67%;处于第三位的是水-4,出现频率为5.56%;第四位是Hy-8和水-11,出现频率为4.17%;这几个小种为云南本年度优势小种,是当前抗条锈育种的主要对象。其它小种和致病类型出现频率都低于3%,为本年度次要小种。对7个抗条锈基因Yr1、Yr3、Yr3 b4 b、Yr6、Yr9、YrA、YrSu有毒力的毒性基因出现频率依次为93.01%、91.67%、55.56%、61.11%、77.78%、90.28%、93.06%,从其频率衡量,可认为这些基因已丧失抗性。
李明菊顾中量郭方肖文祥张玉萍李月秋吉勇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云南旱地小麦抗旱性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选择云南省近期育成和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地小麦品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3个小麦品种及10个性状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与抗旱性关联度大小为结实小穗数>千粒重>根数>茎节数>穗长>退化小穗数>穗粒数>株高>茎粗>不实小穗数。在选育抗旱品种时应注重结实小穗数、千粒重、根数等性状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到茎节数、穗长、穗粒数、退化小穗数、株高等其他性状的选择。各品种抗旱性的强弱依次为靖麦11>云麦50>云麦42。
勾宇宏程加省杨金华胡银星程耿于亚雄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小麦品种抗旱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