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98)

作品数:9 被引量:357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晓兵莺歌王宏李霞符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植被
  • 4篇NDVI
  • 4篇草原
  • 2篇典型草原
  • 2篇植被盖度
  • 2篇气温
  • 2篇温带
  • 2篇温带草原
  • 2篇盖度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典型草原区
  • 1篇遥感监测
  • 1篇雨量
  • 1篇正交函数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综合...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模型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农业综合...
  • 1篇北京清华城市...

作者

  • 9篇李晓兵
  • 4篇王宏
  • 4篇莺歌
  • 2篇李超
  • 2篇李霞
  • 2篇龙慧灵
  • 2篇李素英
  • 2篇符娜
  • 2篇王丹丹
  • 1篇许旭
  • 1篇包云
  • 1篇李赞成
  • 1篇张立
  • 1篇盖永芹
  • 1篇陈云浩
  • 1篇杨斌
  • 1篇顾林生
  • 1篇黄玲梅
  • 1篇张新华
  • 1篇梁燕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退化格局预测被引量:22
2007年
以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的TM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路线考察,建立退化草地的分类体系,将草地分为轻度退化(含无明显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3个等级。利用马尔柯夫模型,步长为1年,预测2002—2011年的锡林浩特地区的3类退化草地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预测期的退化草地面积变化明显,轻度退化、中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而严重退化草地面积增加明显。到2011年,锡林浩特严重退化的草地比例增加到68·61%,而其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原的面积比例为2∶2·6∶10,说明该地区草地退化趋势严重,有必要采取措施减轻草地退化。
李素英李晓兵王丹丹
关键词:草原退化马尔柯夫模型典型草原
基于植被指数的典型草原区生物量模型——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被引量:74
2007年
利用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是国内外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但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究竟哪种植被指数与哪种模型更适合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反演,是现代草地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基于TM影像数据的不同植被指数(VI)差异性,分别选取了RVI(比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SA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ASVI(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RSR(简化比率植被指数)5种植被指数,与同期的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面实测地上生物量做相关分析,分别建立了5种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及3种非线性(对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而言,地上生物量与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均呈现出显著相关,但地上生物量与后4种植被指数是正相关,与RVI为负相关;利用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监测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充分说明利用植被指数检测典型草原生物量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NDVI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大于其它4类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说明NDVI_生物量模型优于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模型,其模拟地表生物量的效果好;对于TM影像来说,植被生物量的线性模型与3种非线性模型(三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对数模型)都表现出较好的模拟效果,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而且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三次多项式生物量回归模型最优,其次是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再次是线性模型,相对较差的是对数模型。通过NDVI_生物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锡林浩特草原的生物量,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基本上是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这与研究区的地形、气候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李素英李晓兵莺歌符娜
关键词:植被指数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
1961-2007年内蒙古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9
2010年
利用1961-2007年长时间序列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功率谱分析逐年、逐季地分析了内蒙古气温47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气温也以0.45℃/10a的速度升高。东、中、西部年均温均一致升高,西部平均温度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东、中、西部四季的气温也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年气温与四季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一致性,反映了全区气温状况在大尺度的气候系统支配下,冷、暖趋于一致的空间特征。对内蒙古年、季气温EOF分解得到的时间系数进行功率谱分析,提取各模态时间变化的潜在周期,分析结果反映了内蒙古气温变化以长周期为主要振荡特征。
包云李晓兵李超黄玲梅于静
关键词:气温
中国北方草原植被对气象因子的时滞响应被引量:77
2007年
利用1982~1997年的气温、降水和1983~1997年生长季的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index,NDVI)遥感数据,分析了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生长对气象因子的时滞响应。根据4个时间尺度(1~4个月)和4个时滞期(前0~3个月)将降水数据进行16种组合方式,计算了植被的NDVI与同期及前期(前1~6个月)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同时,计算了植被的NDVI与同期和前一个月气温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的NDVI与同期降水和气温的显著相关。2)植被的NDVI对前一个月降水的时滞响应最强烈,植被的NDVI与当月降水和前两个月降水的累积量相关性最强。3)在生长季的起始阶段,去冬、今春的降水总量对草甸草原植被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在生长季的中期和后期,当月和前一、二个月的降水对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植被有显著影响。4)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区,生长季早期的气温均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在荒漠草原区,气温不仅在生长季初期与植被的NDVI呈现正相关,而且在生长季的中后期,气温与植被的NDVI呈现负相关性。
李霞李晓兵陈云浩莺歌
关键词:NDVI降水气温温带草原
基于NOAA NDVI的植被生长季模拟方法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在近几年里,大尺度的植被生长季监测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NOAA/NDVI数据为研究植被生长季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并分析比较了基于NDVI估测植被生长季开始、结束、长度等特征参数的方法:NDVI阈值、时间序列分析、物候期的频率分布型与NDVI相结合、主分量分析、利用曲线进行拟合等方法。受不同因素影响,各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局限性,因此,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常用的四种方法:阈值法、滑动平均法、最大变化斜率、曲线拟合模型模拟了锡林浩特1991~1999年的草原生长季,最后利用野外实测的草原返青期验证了监测结果。结果表明:与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基于阈值可得到较好的草原返青期;基于曲线拟合模型能适用于大尺度上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但存在问题是拟合曲线很难接近于实际曲线,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是选择合适的曲线估测模型,监测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规律。
王宏李晓兵莺歌王丹丹龙慧灵
关键词:NDVI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植被盖度的遥感监测--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被引量:40
2009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影响,为提高地区植被盖度、防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20世纪90年代密云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覆盖率约为66%多;总体植被状况较好,IV级(盖度介于50%-70%)和V级(盖度大于70%)植被覆盖率约为40%多;②林地、城乡居民用地、水体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面积减少,变幅最大的是草地,其次为未利用地、林地;③林地的植被覆盖度较高,草地次之,耕地最低;植被盖度等级分布重心发生转移,由中覆盖度向高覆盖度移动;④中高覆盖度、高覆盖度中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对保持植被盖度起重要作用;林地面积的变化对重心转移起关键作用,而草地、耕地的波动则会影响到重心转移方向。因此,林地、草地和耕地对于保持地区植被覆盖率有重要作用,应在长期土地利用规划中坚持植树造林,保持草地、保护耕地和控制未利用地。
盖永芹李晓兵张立李超梁燕
关键词:植被盖度遥感监测
基于NOAA NDVI和MSAVI研究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变化被引量:75
2007年
利用1982~1999年的NOAA/AVHRRNDVI和MSAVI指数监测了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变化监测。提取植被的1982~1999年NDVI和MSAVI时间序列,利用阈值法和滑动平均法逐年估测植被类型的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日期及长度。对估测的生长季开始、结束时间和长度进行一次线性拟合,得到了18a中植被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日期和长度的线性变化趋势;(2)不同区域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将中国北方13省、区按纬向划分为32~36°N,36~40°N,40~44°N,44~48°N,48-52°N等5个区域。基于最大变化斜率法估测了不同年份的生长季开始、结束和长度;(3)研究区域植被生长季的空间变化监测。利用曲线拟合出1982~1999年像元对应的空间位置的植被平均生长季变化,然后讨论了多年平均的植被生长季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利用一次线性拟合分析了这18a的植被生长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部分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提前,结束日期推迟,而生长季长度延长,提前或推迟的天数不一,如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寒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而一些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趋势,而是开始日期延迟或结束日期推迟,如温带落叶阔叶林。不同纬度带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表明,大部分纬度带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生长季结束日期表现出推迟的趋势,整个生长季长度表现出延长的趋势。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空间变化研究表明,青海、甘肃、陕南地区的植被生长季开始较早。新疆天山、东北北部、青海、甘肃的部分地区植被生长季结束较早。东北、青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的植被生长季有明显的延长趋势,整个研究区内有一部分地区的植被生长季长度表现出缩短的趋势。
王宏李晓兵李霞莺歌符娜
关键词:NDVI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宁夏重点风沙区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在宁夏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了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围栏封育,退牧还草模式、生态农业经济圈模式、人工造林和种草治沙模式;项目实施主体带动模式:大户带动的小户,以集体联户协调小农户,由国有农场实施项目示范区.通过对实地农户受益调查的分析可见,基于合理的生态恢复模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使居民改变资源利用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
王宏顾林生李晓兵张新华李赞成杨斌
整合1982-1999年NDVI与降雨量时间序列模拟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盖度被引量:16
2008年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表面植被数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示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指标.因为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对降雨量变化较敏感,因此,可以利用降雨量与遥感数据结合估测植被盖度.文章利用基于遥感数据和降雨量的线性分解模型来估测不同植被类型盖度,每8km×8km地区的覆盖类型分为3种类型:裸地、灌丛及草地和裸地混合类型,混合类型又分为:草地和裸地.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拟合模型计算的湿季NDVI对降雨量的敏感性作为模型的状态变量,将通过0.1显著水平检验的NDVI和降雨量线性关系的斜率与湿季NDVI均值作散点图,然后根据条件限制优化算法求解三角形确定模型中的端元参数.1982—1999年平均占地率、灌丛和草地裸地混合类型的平均盖度研究表明,占地率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灌丛的植被盖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没有表现出与降雨量相似的变化格局.大部分地区的灌丛盖度小于30%,少部分地区的灌丛盖度大于50%.草地和裸地混合类型盖度并没有表现出与降雨量相似的空间变化特征.单年植被盖度研究表明,1996年(干旱年)草地盖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与湿季降雨量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化特征.1998年(湿润年)湿季降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的草地盖度较高.利用地面测量数据检验基于线性分解模型模拟的1999年草地盖度,平均误差为0.147.与Gutman模型相比,线性分解模型模拟结果较好.
王宏李晓兵龙慧灵许旭张程
关键词:降雨量植被盖度温带草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